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0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黄芩加半...
[原文]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黄芩三两 、炙甘草二两,芍药二两、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干呕就是恶心,没有东西出来就是干呕。还伴有下利,就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我们看这个处方,发现黄连不见了。用了芍药,说明这个病人有肚子痛,所以用了白芍。所以,有腹痛的时候,一定会加白芍。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原则以后,处方开下来就是很对症的。因为干呕恶心,所以,用半夏来止呕,因为是胃的地方,所以,我们用黄芩。因为有下利,我们用生姜把水排掉,用大枣和炙甘草来补津液。
张仲景在《伤寒》《金匮》里面都强调,当我们用处方去治利的时候,到了最终都没有办法把利止住的时候,就去利尿,把水从小便排出来。否则的话,利一直都停不下来,人就会拉虚掉。
这段是说病人已经有胃热,这个热就是指发炎,当胃发炎时津液又不足,而病人又有下利的现象,这里是干呕、恶心但吐不出食物来又兼有下利,这种下利多是属于热利,我们才会用到这个方子。
为什么要重用黄芩?因为黄芩能去胃热,生姜、甘草、红枣能够把肠的津液浦足,为什么用芍药与半夏?因为芍药能止腹痛,半夏能够利水。我们肠胃科治症的用药里,常常会将干姜、生姜在一起并用,然后用甘草、红枣,然后用黄芩、黄连、半夏。
你看病时如果病人恶心很严重时,我们就加重半夏的剂量,因为半夏可以止恶心。如果没有恶心,我们就重用甘草,此时就变成甘草泻心汤了,大家使用这种思考模式来做处方加减,就不会错了。
干呕而利者:邪热在里,下迫于肠则下利;上逆于胃则干呕。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黄芩汤加半夏生姜,黄芩、芍药清热止利,甘草、大枣调中和胃,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共奏止呕止利的效用。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除有呕利证外,当还有肛门灼热、小腹疼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细数等证候。本方既可以治疗干呕而暴注下迫的热泻,又可以治疗干呕而下利脓血的热痢。如不呕,可去掉半夏、生姜。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