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阴郁”国家是如何实现自杀率减半的
参考消息网3月19日报道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近日刊发一篇文章,题为《从“最阴郁”的国家到欧洲平均水平:芬兰就是这样将自杀率减半的》,作者是利娅·普伦奇佩、玛丽克·利姆和萨米·皮尔科拉。文章摘编如下:
20世纪末对于芬兰来说是一个特别阴暗的时期:自杀率位居世界最高之列,在1990年达到最高峰,每10万名公民中有30多人死于自杀,而欧洲同期的平均水平为每10万人中有10人死于自杀。
芬兰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实施了一项全面的国家战略,最终将自杀率降低了一半以上,降至每10万人中约13人。芬兰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每起自杀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许多决定因素和个人特点,还会受到不良事件和求助失败的影响。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往往会导致致命的结果。因此,预防自杀没有单一的良方。不过,芬兰的自杀率之所以不断下降,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
芬兰政府采取的主要战略包括指示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开展一项综合研究项目,收集一年内所有自杀案件的数据。
该研究项目本身就是一项大规模干预措施,覆盖了芬兰数百个城镇,提供了有关自杀率和具体预防行动的直接信息,同时提高了人们对自杀风险的认识。
芬兰的媒体学会了以中立方式报道自杀案件,而不是将其美化或浪漫化。当局实施了限制获得枪支和毒药的政策。20世纪90年代,新一代副作用较小的抗抑郁药物问世,可能也对降低自杀率提供了帮助。
与人们想象的相反,20世纪90年代手机的迅速普及可能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尽管我们现在将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的使用视为导致面对面社交接触减少的一个原因,但它们很可能帮助了这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的人们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因为在芬兰,孤独和缺乏归属感是已知的自杀风险因素。
此外,正如前文已经提到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新一代抗抑郁药物,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治疗手段,可能也在自杀率下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译/田策)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