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闽南传统建筑之基本布局(三)
摘要: 比较大型的民居会在顶落后面加盖第三落,称为「后落」ǎu-loh。当建筑规模不满足使用情况时,就往横向发展,在建筑两侧加建房屋,即护厝。横向加建护厝的做法,是泉州、漳州普遍流行的布局扩充方式。以闽南习俗,大厝中轴线必须落在「龙身」上,象征吉利长久、兴旺
泉州三间张与五间张(三):后落与护厝
比较大型的民居会在顶落后面加盖第三落,称为「后落」"ǎu-lo'h"。一般后落建单层平房,称为「后界」"ǎu-kài";也有将后落建成两层楼房,称「后楼」"ǎu-lau"或「梳妆楼」"sue-tsng lau"。
大厝在纵向上,有一进(顶落榉头止)、两进(两落:顶落、下落)、三进(三落:顶落、下落、后落),四进或者超过四进的建筑较少。当建筑规模不满足使用情况时,就往横向发展,在建筑两侧加建房屋,即护厝。横向加建护厝的做法,是泉州、漳州普遍流行的布局扩充方式。
护厝"hōo-tshù",也称「护棱」「护龙」"hōo-ling",是大厝两侧跨院布置的东西朝向建筑,相对大厝而言,起翼护作用,故名护厝。以闽南习俗,大厝中轴线必须落在「龙身」上,象征吉利长久、兴旺
发达,故称「护龙」。一般是东西各一列护厝,三间张住宅加建护厝称「三间张双边护」,五间张称「五间张双边护」。在护厝两侧再各加建护厝,称「重护」,为双重护厝,这较为少见。
扩建护厝时,根据左尊右卑观念,以先左后右的顺序修建。若只建一边护厝,则称「单伸手」。
护厝与下落连接部称「护厝头」,外墙设门,门外一般会内凹成塌寿空间,门内为护厝厅。护厝与顶落尾端连接部称「护厝尾」,作为后门与后门空间。
护厝与大厝合院之间形成南北向的纵长天井,称「小深井」,中有矮墙或过水廊分隔。通往正厅寮口的过水廊向前的一段,通常会筑墙封闭,并在墙上辟窗,以保持私密性。小深井被过水廊分割成几段,根据左尊右卑、日月龙虎的命名方式,东边前天井称「日井」、后天井称「龙井」;西边前天井称「月井」,后天井称「虎井」。
护厝沿着小深井设置长廊,可使房间避免夏季炎热的穿堂风,环境阴凉舒适。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