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八星宿”
我们先了解下古代天文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然后再进入正题。
1.天球
其实这个概念之前我们也讲过,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再学习一遍,温故而知新嘛。你可以这样理解,天球就是一个以地球为球心、半径无限延伸的天空中的大圆球。天空中所有肉眼可看到的星体和物质都可以看作是在天球上的投影。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或延伸)就是天球赤道。当然,准确地说是地球赤道面与天球相交的一个大圆。
2.黄道
简单来说就是太阳视运动的轨迹,通俗来讲就是我们站在地球上观察太阳一年“走”过的路线。准确来定义是指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3.黄道带
古人把黄道南北两侧各延伸9°,共计18°的环形区域称之为“黄道带”。这一区域基本上涵盖了太阳系所有的行星,月球及小行星的运行路径。
4.星宿(xiù)
“宿”的本义是住宿、睡觉,所以“星宿”寓意日、月、五星栖息的场所。与西方文化联系起来后,星宿就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
5.星官
字面意思就是古代神话中掌管天文星象的神仙。实际上,我国古代文学家为了便于认星和观测,把若干颗恒星组成一组,每组用地上的一种事物命名,这一组就称为一个星官,简称一官。
二十八星宿名称及由来
我国古人不仅勤劳勇敢,而且想象大胆。为了方便观测日、月、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运行情况,就沿黄道或天球赤道一圈将附近的星象划分成若干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又将这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然后把各宫所属的七宿分别首尾相连,将它们的轮廓想象成天上的一种神兽,是为”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意为“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四宫又称“四象”、“四维”。
有关二十八星宿或四象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初或汉代文献里。《黄帝内经・灵枢》记载:“……天周二十八宿,而面有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尚书・尧典》曰:“……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这便是古人在黄昏时分观测正南方天空出现的四组恒星来确定四季的方法,叫“四仲中星”。
二十八宿物证目前最早是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葙,上面首次记载了完整的二十八星宿的名称。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八宿区域的划分并不是相等的,古人在每一宿中都会选择一个星官,作为“距星”(每宿中选择一颗作为计算标准的主星),而每一宿的范围是从本宿的距星开始延伸到邻宿的距星为止,这个范围叫“宿度”。宿度是用来标志天空中星宿位置的坐标。
古人为了编制完整的历法,就需要知道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是每年起点的位置,也就是冬至时刻太阳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冬至点。跟现在的纬度、经度类似,古人也有一套赤道坐标系,用以确定天体的位置。以北天极为参考点,测出天体与北天极的角度距离,就是赤纬,用“去极度”表示,“去”表示距离;二十八宿在黄道或天赤道附近环绕一圈,测出天体与相邻星宿的距离,就是赤经,用“入宿度”表示。这样,就能完整地标出天体的位置了。
有了二十八宿星星的宿度,就能求出冬至点,也就是冬至时刻太阳的位置。直接在冬至时刻观测太阳在哪儿十分困难,古人很聪明采用推算法。基本逻辑是,在某个天气晴朗的夜晚面向南方,等到夜半时刻一到,就看天上哪颗星出现在正南方,这就是此时的中星。夜半零点时,看不到太阳了,此时太阳正在我们脚下,与中星相对,这样就能推出这天太阳在二十八宿的位置了。知道太阳在二十八宿的位置,计算出距离冬至有多少天,按照太阳每天“走“一度的速度,就能计算出太阳在冬至时刻的位置了。在当时采用四分历,定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365又1/4日,也就是太阳走完一圈需要365又1/4日,古人就直接把这一圈定为365又1/4度,太阳就每天刚好走一度。看起来怪怪的,其实和西方的360度一个道理。
二十八星宿的名字是这样的:
东方青龙:角、亢、氐(dī)、房、心、尾、箕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西方白虎: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
读过《西游记》原著的小伙伴们,估计对里面的神仙妖怪很熟悉,不过对里面二十八星宿组合的神仙未必清楚吧。比如化身黄袍怪为难唐僧师徒的奎木狼,吓死蝎子精的昴日鸡,收服犀牛精的“四目星君”:角木蛟、斗木獬(xiè)、奎木狼、井木犴(àn)。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它们都是三个字的动物名。
原来,相传在唐朝初年大名鼎鼎的玄学家、天文学家袁天罡将二十八宿和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与十二生肖在内的28种动物相结合,形成了我们目前看到的二十八宿全称:
东方七宿: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hé)、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西方七宿: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北方七宿:斗木獬(xiè)、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yǔ)
但也有人说二十八宿全称出自《星禽衍法》,陆游的祖父陆佃在写《埤(pí)雅・蛟》时将其引入文中,只可惜没有交待作者是谁。所以后人才推测是袁天罡吧。
为什么是二十八宿?
月亮、太阳和金木水火土五星都在黄道附近运行,西方人在这里为太阳建了12座宫殿,称为“黄道十二宫”,而我们古人却是在这附近给月亮盖了28间宿舍。因为月球运行得最快,它绕地球一圈实际所需的时间是一个恒星月,大约是27.3217天,于是古人就找来了28星宿来对应,让月亮每晚更换一个休息的地方,以便观察其运行情况。同时,28=4ⅹ7,刚好为4个星期,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二十八星宿除了对应星期,还可对应十二地支。
二十八星宿与十二地支
我们可以看到,28与12得最小公倍数是84,也就是说二十八宿轮流值日3次,就相当于十二地支循环值日7次。星宿值日,顾名思义是指你出生之日某个星宿所在的日子,二十八星宿轮流值日,一宿代表一日,二十八宿代表二十八日,周而复始。我们查看周天二十八星宿图,就可以知道本日是什么星宿值日了。
值得注意的是,查图表所得的日子与实际天象不一定对应得上。因为在实际天象中,月亮经过的宿不是均匀的。
二十八星宿与北斗七星
古人发现北斗七星与二十八星宿围绕着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旋转,这就是北极星(现代天文学证实北极星并非一颗,而是三星系统)。因此,北斗的斗柄始终指向二十八宿的斗宿。
在农历之前,我国古代广泛流行的是北斗历法。人们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四季的变化。北斗七星也被用于夜间计时,每转30度为一个时辰。二十八星宿也是起源于我国古老的北斗历法,在古天文中,二十八星宿又被称为步天尺,用来标记天体运行的轨迹。古代天文学家发现土星大约28年绕天一周,好像每年坐镇二十八星宿中的一宿,即称“岁镇一宿”,因而称之为“镇星”。于是将月亮运行周期和土星运行周期与北斗七星结合,用来观察日月五星运行情况和确定运行周期。
二月二日民间俗称“龙抬头”,龙并非是神话传说中的巨龙,而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东方青龙。青龙星宿随着春天的来临,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回归赤道,慢慢升起,出现在夜晚的星空中。而农历二月,青龙七宿中的角宿会在地平线上出现,这个时候只能看到龙的角,还看不到完整的身躯显现,所以被称为“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正处于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此时阳气上升、雨水增多,“龙抬头”标志着春耕由此开始了,因此“龙抬头”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到了“龙抬头”,意味着农民要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如果这天还偷闲,那么轰轰的雷声就会来唤醒。
读懂了“龙抬头”的含义,就能理解失传千年的北斗历法。龙抬头的意义在于指引人们春季的来临,提醒人们农耕的时机。同时,龙抬头也象征着大地回暖,生机勃勃的春天即将到来。
二月二“龙抬头”来源于人们对天象的崇拜,它是中国农耕文化对于时令的反映,告诫人们要不误农时,重视农业生产。龙作为“祥瑞”,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人们期盼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下一篇我们将重点了解二十八星宿是如何划分的?二十八星宿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天球、黄道和白道你知道吗?
一文读懂农历、阴历和阳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