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参战的志愿军为何没有冬装一位不知名的人物犯的错
时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晚年回忆长津湖战役时说:
“我带着他们出国抗美援朝,可他们却留在了那里,20岁的娃娃啊……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关于长津湖战役的艰难,老将军直言:“其艰苦程度超过长征。”这其中的艰苦,主要就是指严寒的天气,相比美军,残酷的天气对志愿军的杀伤力更大。
而造成这一重要的原因,就是志愿军第九兵团并没有足够多的棉衣御寒,不仅是棉衣,就连棉鞋、棉帽子等冬装都缺乏。
为什么志愿军第九兵团入朝会如此匆忙,以至于身着薄棉衣甚至单衣就入朝?相信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我今天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一疑问。
志愿军第九兵团下辖三个军,分别是第20军、第26军、第27军,九兵团原属于第三野战军战斗序列。朝鲜战争爆发时,第九兵团驻守在华东地区,原计划九兵团的作战任务并不是入朝参战,直到朝鲜战事紧张,才急调九兵团入朝。
看到这,大家肯定心里就想,难道久经沙场的将领们不知道朝鲜的严寒天气吗?当然知道,不仅知道,而且早已做好了冬装的准备,只不过在具体执行时出现了差错。
早在1950年九月,九兵团就已得到奉命北调的消息,时任兵团司令宋时轮就已经知道冬装的重要性,为此他通过军区致电军委和华东局:
“目前该兵团冬衣悉按江南气候缝制,恐不耐寒,寒区气候我们亦无经验体会,不知如何缝制才合标准,可否请东北装备耐寒衣被、棉鞋帽”。出自《血战长津湖》何楚武、凤鸣、陈宏宇著,重庆出版社
但是这封电文发出后,并没有回音,而且华东军区还是按照南方气候发放了棉衣,这种棉衣比较单薄,根本无法抵御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明明要的是北方棉衣,怎么最后发放的依然是南方棉衣?事后宋时轮才知道,原来上级早已下达了指示,要求第三野战军准备第九兵团的冬装,只是第三野战军的某位干部疏忽了温带棉衣与寒带棉衣的区别,所以依然制作的是温带棉衣,结果导致九兵团领到的也是温带棉衣。
换句话说,制作棉衣的时间是有的,只是这位不知名的干部的疏忽,导致做错了棉衣,酿成了大错,导致了数万人的伤亡。
而这个时候,朝鲜战事就已经非常紧张了,部队只能开拔,宋时轮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东北军区,而东北军区也确实帮了大忙。
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下令将东北军区仓库中存放的原日军大衣、棉鞋、棉帽悉数调给九兵团,但是这些库存也仅有五万件,而九兵团的人数是约十五万人,这些冬季装备连一半都没有满足。
军情紧急,赶制也来不及了,就这样,九兵团匆忙入朝参战。
在东北取得的冬装,也只能进行拆分下发,有的人发到了棉衣但是没有棉裤,有的人只有棉帽没有棉鞋,总之,冬装都是不完整的。而除了冬装不足外,九兵团在态度上也没有重视天气问题,如20军60师,为了轻装快速行军,就将600余件棉大衣留在了辑安,而27军在过江的时候则把部分御寒衣物留到了临江。
在踏入朝鲜的第一天,战士们的就深刻感受到了朝鲜的寒冷,第20军58师172团1营排长王学东回忆说:
“当部队进入朝鲜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冬装,没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我们部队的战士大多是来自年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的华东地区。11月初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当地的温度还在15摄氏度左右。两个星期后,我们到了北朝鲜,当地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18摄氏度。许多战士因为冻伤和感冒而跟不上队伍。我们师在第一个星期就有700名士兵因为严寒掉队了。”
第27军79师235团3连指导员邹世勇也深有体会,他回忆说:
“我们鞋还是胶鞋,所以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时候,脚都冻坏了。我们每人只有一床小薄被子,可是美军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个鸭绒袋,钻进去以后,把拉链一拉,特别抗寒。所以我们从服装保暖上来说,跟敌人是没法相比的。”
1950年冬天的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半岛五十年以来最寒冷的冬天,温度能低到零下四十多度,严寒的天气别说作战了,就连生存都是问题。
这种困境在行军时体现得更明显。为了躲避美军侦查,志愿军采取昼伏夜出的方式行军,对体能消耗极大,但是因为不能生火做饭,志愿军根本无法补充高热量食物。
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1营2连的战士周全弟多年后回忆说:
“在行军的路途当中,把雪铲在铁锅当中炒化,化了以后把辣椒面倒在里头,搅了之后就给每个人舀,一天一个人只喝一瓢,多了没有,一路走一路喝”。
等到作战时,严寒带来的影响则更为致命,为了躲避美军飞机,志愿军往往采用前一晚潜伏在敌人阵地附近,潜伏一整个白天甚至两三天才发起进攻,而潜伏时,就有很多战士再也没有站起来。
志愿军老战士周全弟,在回忆长津湖战役的黄草岭战斗时说:
“我们在雪地上趴了三天三夜,最后一天晚上,要下命令开始打敌人的时候,我已经起不来了,脚啊,手啊,都是麻木的,啥事也不晓得了。”
因为巨大的严寒,周全弟的很多战友都牺牲在了阵地上,被冻成了“冰雕”,周全弟虽然活了下来,但是四肢严重冻伤,导致手脚被截肢……。
虽然天气严寒,虽然身着单薄,但是九兵团的战士们依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美军陆战一师老兵艾德.里弗斯在回忆志愿军士兵发起的进攻时仍心有余悸,并预感这场战争胜负已定,他说:
“他们都没有鞋和袜子,许多人只穿单鞋,其他人的脚则裹着破布,他们的脚都冻僵了,又肿又黑,很难相信那些人还能走路,更不用说还能向面前的阵地发起进攻,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这场仗是打不赢了。”
看完这句话,我们脑中浮现出的又是怎样的画面,震撼、感动、又让人心疼。这就是真实的长津湖战役。而严寒的天气帮了美军大忙,使得美军王牌陆战一师侥幸逃脱。试想,如果九兵团战士们各个都穿的是保暖的棉衣棉鞋,戴的暖和棉帽子,那么陆战一师根本无法逃脱。
长津湖战役的悲壮,让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内心充满了自责,1952年9月,在鸭绿江边,即将返国的宋时轮将军让司机停下了车,下车后,他向长津湖方向脱帽弯腰,向长眠在那里的他认识和不认识的战友、那些有名和无名的忠勇士兵,深深地鞠躬了一躬,抬起头时,老将军已泪流满面。
1991年7月,当宋时轮将军在上海离世时,面对父亲的遗体,宋时轮的女儿宋崇实既感悲痛又有一丝欣慰,她说:“父亲终于可以和长眠在朝鲜的战友们在天堂相见了。”
参考资料:《访开国上将宋时轮之女:精彩疼痛都在那场战役》、《血战长津湖》何楚武、凤鸣、陈宏宇著,重庆出版社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