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是全球化还是巴尔干化?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05-29 国际 阅读: 192
摘要:   众所周知,历史上有三次全球化浪潮。数据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因而,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不再是石油,而是数据。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头羊,未来是否可以处于同一高质量数字经济贸易区之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走向全球化还是巴尔干化。但无论如何,从人类历史来看,我们应该相信,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更高水平的全球化。

  数字经济发展是全球化还是巴尔干化?

  文/刘涛雄

  众所周知,历史上有三次全球化浪潮。如果我们去探索一下全球化背后的经济力量,至少有两股推动力起着根本性作用:一是产品的全球流动,二是资本的全球流动。如今,第三个引擎正在显现,那就是数据的全球流动。数据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我们走过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现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因而,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不再是石油,而是数据。

  为什么数据与数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如此紧密关联?答案很简单,数字经济尤其是数据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属性,而且这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这和过去的经济形态是不一样的。

  第一,它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就是规模收益性。因为数据的特点是非竞争性的,复制成本接近于零,流动成本也很低,而且随着规模扩大,异质的数据相互配合,很可能实现规模报酬递增。也这正是这一原因,我们看到现实数字产业中往往有比传统产业更强的垄断和赢者通吃现象。第二,数据同时又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即可能在某些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影响,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数据背后就是信息,对待数据和信息的态度经常涉及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数字经济尤其是数据的跨境流动和合作需要比传统物质产品贸易更强的相互信任。在我看来,规模收益特性更有可能引发或推动全球化,比如一个数字平台,其接入人口的规模是其最关键的竞争力。而负外部性则更有可能推动巴尔干化,各国或区域面对数据跨境流通带来的安全挑战,也可能缺乏信任而拒之门外。

  如果说过去二三十年数字经济更多表现出全球化的特点,那么,有很多案例可以表明,最近几年则有明显的巴尔干化趋势。在过去10年中,世界迎来数字经济和数据立法和监管高潮。例如,美国2015年制定了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法》,2018年制定的《消费者数据保护法》;欧盟2018年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国2016年出台了《网络安全法》,2021年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另外也有很多典型的执法案件,比如脸书(Facebook)、谷歌(Google)等跨国公司多次面临欧洲的巨额罚款;2018年中国的摩拜单车(Mobike)退出欧洲;2019年在美国发生的TikTok事件,以及近些年中国也加强了要求数据本地存储的执法力度,苹果、特斯拉等公司相应地在中国设立数据存储中心。这些案例都说明,数字经济的全球化正面临重大考验。

  但是,数字经济与生俱来的规模收益特性,又使其天然具有跨境流动的冲动。为解决在数字经济尤其是数据跨境流动中的风险和冲突,一些地区化的多边协议应运而生。比如在欧盟GDPR之下,欧盟通过对其他国家进行充分性认定来实现数据流通的对接,目前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新西兰、韩国、瑞士等国已通过了认定,从而可以与欧洲经济区实现数据自由传输。2019年10月,日本和美国就一套针对数字贸易专门领域的高标准、全面的条款达成了《美日数字贸易协定》。2020年6月,新加坡、智利和新西兰签署了《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该协议被认为是数字经济、数据跨境流动多边协议的里程碑。2021年11月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代表中方正式提出申请加入DEPA。从积极意义上讲,这些多边协议推动了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国际贸易与合作。但同时,不同的多边协议基于各种不同标准,体现出参与主体不同的文化与价值观,不同的彼此信任和认知,可能造成全球形成多个数字经济圈,并在不同数字经济圈之间竖起了相关要素、产品和服务流动的藩篱。

  可见,数字经济跨国合作面临政治考量、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等多方面的重大考验。最新的例子是,近期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很多制裁措施,体现在互联网以及数字领域中的冲突或斗争。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和不信任外溢到经济领域,首当其中受到影响的可能就是数字经济领域。如果长远的全球数字经济格局在各类技术标准、数据跨境流通和贸易等方面形成多个彼此孤立的区域,无疑是经济效率的巨大损失。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头羊,未来是否可以处于同一高质量数字经济贸易区之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走向全球化还是巴尔干化。但无论如何,从人类历史来看,我们应该相信,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更高水平的全球化。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其他相关
香港中国学术紫荆论坛在港举办 专家学者共论“新质生产力”

香港中国学术紫荆论坛在港举办 专家学者共论“新质生产力”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8 阅读: 2
中新社香港4月22日电 (记者 刘大炜)“香港中国学术紫荆论坛2024:迈向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中国经济”22日在香港举办,来自香港、中国内地以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词,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国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何发挥香港独特优势等话题。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发表了题为“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中国经济”的开幕演讲。他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高端化取得重大进展,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活力涌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这种趋势性、格局性变化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了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数字科技·驱动未来”2024香港数字科技高峰论坛来了!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6 阅读: 1
来源:橙新闻 望眼世界,数字科技日益加速创新,已然成为改变世界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数字科技,驱动未来”,香港作为经济发展的“自由港城”,在政府的支持下,香港各界积极拥抱数字化,大力推动数字经济、Web3.0、人工智慧、绿色金融等前沿科技发展,积极助力创科在香港的产业化。 目前,数字基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等领域的建设和探索备受香港市场关注。 为共建数字化香港,3月20日(周三),云通科技有限公司与数字科技协会将联合主办以“数字科技·驱动未来”为主题的2024香港数字科技高峰论坛。...
「学思平治」邢广程: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历史逻辑和认识路径——以人类历史的确定性为视角

「学思平治」邢广程: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历史逻辑和认识路径——以人类历史的确定性为视角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5 阅读: 1
邢广程: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历史逻辑和认识路径——以人类历史的确定性为视角 学思平治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论断,将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时期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指出了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论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人类历史”概念就是“历史”和“世界历史”统合,“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展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以经典作家关于“人类历史”的论断为出发点,集中思考人类历史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人类历史的一个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确定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人类处于新的十字路口,中国世界史研究者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回答人类面对的迫切问题。...

耶伦访华,有什么用?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4 阅读: 1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 在广州自己拎包下飞机,坐在大堂里品尝老字号美食;到北京后直奔川菜馆,和企业家、大学生交流……期间,还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强的会见,并与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谈。 作为美国首位女财长,还曾是美国首位女性美联储主席和白宫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第二次访华行程可谓颇受关注,走亲民路线的她也在社交媒体上留下了足够的话题热度。...

“数字科技‧驱动未来” 2024香港数字科技高峰论坛回顾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08 阅读: 1
由云通科技与数字科技协会联合主办的“数字科技‧驱动未来”2024香港数字科技高峰论坛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于2024年3月20日(星期三)在香港九龙尖沙咀香格里拉大酒店宴会大厅堂隆重举行。 ...

「数字科技‧驱动未来」2024香港数字科技高峰论坛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02 阅读: 1
「数字科技‧驱动未来」2024香港数字科技高峰论坛 共商数字经济新时代 挖掘香港「新质生产力」 3月20日,由云通科技有限公司与数字科技协会联合主办的「数字科技‧驱动未来」2024香港数字科技高峰论坛于香港开幕。今次论坛围绕「共商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新时代」以及「数字化进入『下半场』,聚焦财富管理赛道」两大方向,从「数字经济」、「科技前沿」、「政策解读」、「数字金融」四个主题探索数字基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等领域在香港的建设。...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