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有多少历史名人?
丰顺县属潮州八邑之一,其东连海阳(潮安)、西邻五华、南通揭阳、北接梅县,处粤东要道,文化昌荣。丰邑历代人才辈出,有一品大员吴六奇、晚清洋务运动领袖丁日昌,民族英雄徐名鸿,华夏女杰李坚真,数学大师李国平,旅台书法家陈其铨,作曲家巫天特,国民革命军吴逸志中将、陈勉吾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胡军、黄锦容、林才文,爱国侨领丁家骏、何侨生、郑明如、陈修试、罗锦碟、徐廷侨,地产大王朱拉伊、朱孟依、朱庆伊兄弟,中南五省糖王冯小华、李国辉,涂料大王杨华岭,自行车大王谭伟龙等。
丰顺先贤
杨世略(589-687),字衍,号都老,是唐高祖李渊时期粤东土著俚人,出生在义安郡海阳县蓝田隘的飞泉径也就是现在的丰顺县汤西镇南礤管理区。 隋朝末年,全国各地反对隋炀帝暴政风起云涌,潮州俚族首领杨世略起义,占据潮州,后投靠循州义军首领林士弘。唐灭隋之后,派李存恭、李靖统兵进入岭南,派人招抚杨世略。唐武德五年,杨世略反戈击溃林士弘,率循、潮二州降唐,唐朝遂封其为循州总管。死后谥号伯府大人,并被奉祀为汤坑一带特有的地方神。
明戊辰八贤
陈元光出生于颍川望族、开唐功臣门弟、将军世家。幼年时博览经书,贯通子史。长博通经史,自著兵法、射法服习之。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被奉为开漳圣王。 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四十二年的管理时间,号称"蛮荒"之地的闽南,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陈元光成为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
吴六奇(1607—1665)字鉴伯,号葛如,绰号吴钩,丰顺县丰良镇南厢大衙人。幼读诗书,广涉经史,后浪迹粤闽江浙。在浙江海宁,遇名士、孝廉查伊璜赠资遗归,并荐入伍。纠集乡勇,称雄乡里,镇压义军,成了地方军阀,为明廷赏识。万历帝封他为总兵。1650年率部降清,得到康熙皇帝的破格赏赐,授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殁后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赐谥顺恪。御赐一品典式营造。其墓于大埔县湖寮虎山下,御制碑文、祭文、遣官祭葬。馀暇读书,工书法,著有《忠孝堂文集》。为金庸小说《鹿鼎记》中大力将军吴六奇的原型。
吴逸志(1896—1962)名福胜,字锡祺、学行,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柏林大学。北伐战争时任第四军团长、支队长,第八路军总参谋。广东国防设计委员,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1937年4月1日任少将。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九战区前敌参谋长。1939年7月12日任中将。曾任教育部部员、交通部广州航政局局长兼治海航政局局长。1938年3月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广东代表。1949年2月任广东省**委员。去台湾后,于1958年前后任“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台北区两权第一研究组召集人。在台湾去世。军事著作尤多,诗文甚佳。新《丰顺县志》有传。
郑国翰,南宋进士,揭阳县蓝田都六图(即今丰顺)人,曾辞官归里,在飞泉岭下筑“蓝田书庄”,招集生徒讲学,又在岩侧建“揽胜亭”,以观瀑景。与郑国翰同榜进士的朱熹,江西婺源人,曾任秘阁修撰,与郑交往密切,常游揭阳,寓于蓝田书庄,偕游飞泉岭。题写“落汉鸣泉”四字,后刻于石壁,并赋诗云:“梯云石磴羊肠绕,转壑飞泉碧玉斜。一路风烟春淡薄,数声鸡犬野人家。”800多年来,不少贤达高士结伴到此登临怀古,留下了墨迹和诗文。揭岭飞泉胜景绚丽多姿,诸如“秦皇驿站”、“白鹤仙神坛”、牛汶溪中的“犀牛望月”、泰国丰顺会馆兴建的丰华亭等,都足以令游人流连忘返。距县城13公里,还有一处“龙归飞瀑”胜景,是粤东最大的瀑布,宽46米,落差56米,其声如雷,气势如虹,水雾弥漫整个景区,周围植被茂密,风景秀丽,到此一游,当能吸纳浩然之气。
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又作雨生,号持静。客家人。出生于广东丰顺县汤坑圩金屋围(今属梅州市)。清朝军事家,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人物。他在政务之余,悉心读书,尤酷爱搜聚典籍,是清代三大藏书家之一,藏书达10余万卷,文史著作很多,《持静斋书目》、《百兰山馆政书》、《百兰山馆诗钞》、《海道图志》和《抚吴公牍》。工书法,所存多为手札,皆自然高雅。1882年(光绪八年)2月27日,逝世于广东揭阳家中。
丁惠康(1868--1909.6.17)字叔雅,号惺庵,丰顺县汤坑镇金屋围人,丁日昌之子。幼随父居揭阳,受父教诲,博览家藏群书,常作诗文。20岁赴京读书,结交名流谭嗣同等,忧国伤时,研讨方略。广东总督岑春煊派其赴日本考察学校,后在广州主办学堂事务。辞职后在北京闲居,郁度晚年,逝于京。有《丁征君遗集》。
罗大纲:丰顺汤南人,太平天国猛将、优秀外交家:"剽迅如风,雄冠诸将",后被天王追封为奋王。
罗万杰:丰顺人,明朝后期任吏部尚书。在家乡汤坑,与里人柯化鹏(任浙江省温州府推官)创建了著名的汤坑温泉,惠及乡人三百年。亦是丰顺罗氏名人,明代潮州后八贤之一。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