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 奋进新征程中共静乐县委书记 王昕
中共静乐县委副书记、静乐县人民政府县长 宣文晓
静乐县城新貌
静乐县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静乐是一片红色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创业,奋力赶超,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静乐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们坚持项目为王,经济建设取得新成效。县委、县政府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确立“365”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省委、市委要求部署,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项目招商签约、落地开工、投产达效,2020年全县签约项目49个,总投资227.7亿元;开工项目46个,总投资62.32亿元;投产项目17个,总投资8.56亿元。落实“转型为纲”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69个,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2亿元,积极推进能源革命,新能源项目蓬勃发展,风电光电装机总规模达到65.8万千瓦。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抢抓我县被列入黄河流域文化保护规划和太行山旅游板块规划的历史机遇,立足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了4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庆鲁窑洞”“木瓜山民宿”入选山西首批“黄河人家”。
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瞄准“太原后花园、忻州特色县、乡村桥头堡”目标定位,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努力让环境更宜居、生态更美好。我们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天然氧吧,人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落实国、省重点造林任务12.8万亩,完成县乡通道绿化工程92公里,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22%以上。深化绿色矿山创建,8座矿山企业完成创建方案编制。全面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秸秆禁烧和旺火、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37天。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20个项目全部开工。开展了汾河沿线33个村污水治理,河西村汾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全县无劣Ⅴ类水体。
我们坚守初心使命,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我们始终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精准脱贫策略,攻坚深度贫困取得显著成效,1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5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制定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改造剩余危房231户,完成安全饮水工程42处,647户1474人边缘易致贫户和296户936人脱贫不稳定户预防性帮扶措施实现全覆盖。聚焦就业增收,开发护林、保洁、光伏收益等岗位1.4万个;大力开展“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培训贫困人口2432人;依托移民扶贫车间、服装加工、煤炭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安置贫困劳动力2600余人,组织劳务输出1.5万余人。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持续深化产业扶贫,带动贫困人口近2.5万人。建立“县乡村抓落实”工作机制,组织编制全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大力实施“五大振兴”,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实现新突破。静乐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顺应社会新变化,回应群众新期待,满足民生新需求,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始终把就业当成最大的民生来抓,2020年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2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98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264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28人。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对象救助保障标准,25164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完成了“县管校聘”工作,积极推进静乐一中、河西实验学校新建项目,教育环境不断改善。深入推进“法治静乐”“平安静乐”建设,不断深化“三零”单位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全县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奋进新征程,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在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新征程中,奋力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静乐新篇章!
静乐县委宣传部
城市印迹2000年5月16日
在江苏昆山召开的全国“艺术之乡”命名大会上,静乐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称号。
2013年5月9日
中国首届藜麦播种节在本县娑婆乡举行。是年9月1日本县得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中国藜麦之乡”的正式授牌。
2015年1月
静乐天柱山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16年3月6日
静乐县举行脱贫攻坚誓师大会。
2016年12月
静乐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通过验收。
2016年
静乐县获“2016年中国品牌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称号。
2017年10月中旬
住建部命名静乐县城为2017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7年10月17日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忻州成立,主要任务是落实振兴传统工艺。
2019年7月18日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主办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发布会。会上,包括静乐县在内的51个地区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荣誉称号,静乐县成为忻州市首个、山西省4个获此殊荣的县份之一。
2020年11月20日
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忻州市静乐县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20年
静乐县19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5208户47449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静乐县委宣传部
数说1.地区生产总值
1985年:3566万元
2013年:200190万元
2020年:372090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985年:204万元
2013年:23407万元
2020年:30928万元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3年:16418元
2020年:27006元
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85年:162元
2013年:4566元
2020年:8806元
5.2021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GDP同比增长25.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40.9%。
6.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静乐县统计局
我的小康生活陈变文:这就是我们的幸福生活
我是静乐县岔口村村民陈变文,今年63岁。以前,农村的文化活动少之又少。条件好的人家办喜事时请人来放场电影,这已经是那时候村里非常稀罕的文化娱乐活动。
那时各家各户都穷,谁还有闲情逸致去组织文化活动呢,毕竟吃饱饭才是最当紧的事。
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老百姓生活富裕了,更注重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政府修建文化广场,发放音箱,鼓励村里的妇女们去跳广场舞。我也加入了村里的广场舞队,开始有自己的娱乐生活了。我们的广场舞团队隔三差五就会组织排练,还经常参加镇上和县里组织的比赛。
逢年过节,外出的孩子们回来了,年轻人还会献上精彩的乐器、舞蹈、相声表演等节目。大家凑一块,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年轻人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的人齐聚一堂各显神通,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热闹至极。看着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我不禁感叹:这就是我们的幸福生活!
牛建芳:生活处处都有变化
我是静乐县黑汉沟村村民牛建芳,出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一名初中教师。小时候我们上学,必须得去学校。去年疫情期间,我们学校的课程一点也没落下,都是通过网络授课完成的。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小时候,手机很稀有,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连小汽车都开上了呢!纵然是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宽敞明亮,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再不是当年的破烂小房了。尤其是家乡环境的变化,让人很欣慰。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时候村里没有水泥路,全是土路,一到下雨天,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人们出行十分不便。而如今即便在农村,恐怕也难以找到这种路段了。宽阔的大路四通八达,污水沟也都被填平焕然一新,景观树布满乡村大道,太阳能路灯照亮各家各户,村民们的房屋都被粉刷一新,乡里还设置了专门的垃圾车,定期来清运垃圾,村里还雇了几个环卫工,每天打扫卫生保持村容村貌整洁。
王改平:一出门就能上班 每月能挣两千多
我的家乡在静乐县娘子神乡三家庄村。去年,作为易地搬迁贫困户,我搬到了静乐县城生活。让我没想到的是,一进城,我就被安排到了移民小区的裁缝扶贫车间接受了免费裁缝培训,没过多久,我就掌握了裁缝技术,现在已经能熟练操作机器,缝制衣服。
我就职的小康苑扶贫车间久冠服装厂,目前配套各类服装加工机器200余台,以学生校服、工作服生产为主。为和我一样搬迁来这儿的老百姓提供了缝纫、裁剪、包装、熨烫等500多个岗位。
县里把扶贫车间建设作为移民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 通过政策支持,引导经营主体入驻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让我们住上新房的同时还有业可就、有工可打、有钱可挣,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一个个扶贫小车间,成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大舞台。
王永珍:庭院经济美了村庄 富了村民
我是静乐县双路镇上双路村村民。以前,我家院子里堆放着很多杂物,乱七八糟,今年镇里面、村里面提倡发展庭院经济,免费送给我们籽种和围栏。于是,我收拾了院子,种上了菜。自家吃的蔬菜不用再花钱买了,其余的蔬菜还可以销售,增加收入。再就是院子里的环境也比以前好多了,庭院经济真是一项惠民的好工程。
村委会主任开会时跟我们说,发展庭院经济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工作,能提升老百姓生活水平,县里很重视此项工作。要大家按照“一块菜地、一片果林、一窝家鸡、一间客房、一桌土饭”的静乐小院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找准定位,借鉴先进成功经验,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分步推进的方法,结合乡村旅游做好庭院经济文章,带动我们老百姓增收致富。
我觉得这个政策真好,大家整治庭院环境的积极性一下被激发出来了,乡村环境变美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真正实现了“小庭院大经济”。
张月生:创卫让老百姓得实惠
近几年,静乐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决心。电视上、微信里,时常可以看到创建文明城市的信息;十字路口、背街小巷、居民小区能看到大量文明交通劝导、小街巷改善、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宣传的画面。
首先是市政设施一项项改造,悄然提升了城区面貌。城市变大变美了,市政设施更完善了。
变化的还有环境卫生。曾经的“脏乱差”现象不见了,乱停乱放被制止了,马路更宽阔了,眼花缭乱的广告牌拆除了,“牛皮癣”小广告消失了,“蜘蛛网”电线“下地”了,蟾溪水变清了。楼房整齐干净,夜里灯光璀璨,人民公园、河西湿地公园、利民公园锻炼的、散步的成群结队,一切都变得美好了。
同时,市民的文明素质也在提升。如今,“车让人、人快走”蔚然成风,见义勇为的人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乱闯红灯的止步了,家风越来越正,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城市有了更多正能量,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宽容友善、自觉礼让的社会风气逐渐浓了。
清新的空气,有序的交通,舒服的居住环境,文明和谐友善的社会风气……这些变化,不正是我们老百姓所追求的吗?
静乐县委宣传部
开启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静乐县城河西新区一角
静乐——中国藜麦之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静乐美如画
今后五年,静乐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关键期,站高谋远,接力奋斗,开创新局。
静乐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三篇光辉文献”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336”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实施“365”发展思路,即瞄准“太原后花园、忻州特色县、乡村桥头堡”三个定位,走好“农业特色化、工业新型化、旅游全域化、产城融合化、环境生态化、社会文明化”六条路径,实现“产业振兴、生态宜居、文旅康养、开放包容、文明和谐”五大目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城市形象,持续提升民生福祉,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奋力谱写静乐发展的辉煌篇章。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如下。
——推动产业振兴,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资源型产业链条有效拉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实现“转型出雏型”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1.5万元,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推进生态宜居,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瞄准“太原后花园、忻州特色县、乡村桥头堡”目标定位,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乡村更具特色,展现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美丽新画卷。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深挖优质农产品资源,加强“三品一标一名牌”申报认证,打造出一批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培育发展出一批区域特色名优农产品品牌,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小杂粮基地,使静乐成为忻州和省城的“菜园子”。到2025年,林草覆盖率达到35%,单位GDP能耗和重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县城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乡生态系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全县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
——发展文旅康养,新兴产业迈出新步伐。充分挖掘运用静乐独特的人文历史、生态和湿地资源,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特色小镇,培育壮大庭院经济、后备箱经济、假日经济,做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文旅康养文章,持续升温乡村旅游,持续培育新兴业态,着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加大开放包容,开放能力得到新提升。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多渠道引进项目、全方位推进建设,招商引资规模逐年扩大,质量逐年提高。加大对紧缺急需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思想解放力度,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大胆创新,力争走出一条符合静乐实际的高质量转型发展路子。
——促进文明和谐,社会进步得到新提高。持续开展文明创建,让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使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法治意识、文明素养明显提高。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更多富有静乐特色的文化品牌。深入推进“法治静乐”“平安静乐”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让人民享有更稳定的职业、更优质的教育、更满意的医疗、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和谐的社会环境。
静乐县委宣传部
发展藜麦产业 塑造“中国藜麦之乡”品牌形象2011年静乐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功引进和推广了藜麦种植,让源于南美的珍稀作物藜麦——举世瞩目的“营养黄金”在山西静乐“安了家”,并在2013国际藜麦年的金秋八月,获得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藜麦之乡”荣誉称号。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乡村产业特别是延长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全县藜麦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培育为引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静乐县将通过七个强化全力推进塑造“中国藜麦之乡”品牌形象。
强化品牌建设,塑造“中国藜麦之乡”品牌形象。静乐县积极开展“静乐藜麦”地理标志认证,现已和第三方签订合同,正在准备申报材料;打造静乐藜麦文化载体,制作《藜麦之歌》MV和《藜麦画册》,现已和制作公司签订合同,正在录制音频和拍摄视频阶段。
强化科技引领,打造“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以推动全国藜麦产业发展为方向,将杂粮现代产业园建成集育种、制种、种植、防治、加工、培训、研发、冷链仓储等为一体的全国首家藜麦专业产业园区。挂牌“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建设藜麦制种加工厂、藜麦展示中心、藜麦科研实验场所、藜麦基因库、藜麦展示交易中心、藜麦万吨级立体仓储库等。目前,规划设计图纸已经完成,正在全力推进施工进度。
强化品种试验,掌握产业发展关键。建设藜麦新品种试验与展示基地1000亩、“区块链+有机旱作”生产基地2000亩、藜麦有机旱作科研示范基地1000亩。开展种子“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掌握藜麦产业主动权,占领全国藜麦产业发展制高点。
强化特色作用,提升产业价值链。在鹅城镇王端庄湿地公园附近建设藜麦向日葵特色种植基地1500亩,在五家庄汾河畔附近建设藜麦向日葵特色种植基地1500亩。充分发挥藜麦、向日葵的观赏价值,打造“农田彩带”,吸引游客参观,提升藜麦特色产业的价值链,扩大“中国藜麦之乡”的影响力。目前,已经按照规划设计,完成播种任务。
强化规模效益,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集中连片、规模化的原则扶持22家主体建设优质藜麦种植示范基地共2万亩,同时带动农户进行小面积分散种植,将该县藜麦种植面积扩大到4万亩左右,夯实藜麦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强化主体培育,提高藜麦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积极培育“中国藜麦之乡”高素质农民“万人输出计划”,从不同类别,分环节、分技术、分层次开展藜麦全产业链开发各阶段专题培训,深入开展“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今年先行培育2200人,五年计划培育10000人。目前,已开展培训18期,共完成培训1000人左右。
强化精深加工,延长产业发展链条。以“出产品、创品牌”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开展藜麦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藜麦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生产,引导藜麦原粮、初级加工产品向更高价值链转化,提高附加值。
电子商务产业物流园区建设助力县域经济发展静乐县在汽车站院内新建电子商务产业物流园区,建筑面积2414.47m2,主要用于电商办公、带货直播、物流仓储配送、电商培训、产品数字平面广告拍摄制作、业务洽谈、园区管理、物流调度等。该项目建成后,将会把汽车站打造成为静乐县电子商务产业物流园区多功能综合服务汽车站,候车大厅改造成为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展示体验大厅。在实现汽车站的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大众需求和服务百姓,为静乐县的农村物流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为群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该项目在静乐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同时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管理,做好风险防控,为规范办理该项目立项、规划、土地、建设等相关手续,政府特设立了办公室推进项目建设。
流通环节减少,时效大幅提高。该县将整合县域内各家物流快递企业,实现了物流货物和快递包裹的“统进、统配、统送”,编码采用“静乐县电子商务产业物流园区分拨中心JL+编号(编号为乡村物流站点编号)”的模式,直接由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按照编号和预先设定的线路递送到乡镇级物流网点,乡镇点即可派送至各行政村站点递送到收件人手中,这比以前平均的2-3天,节约了2天左右。
降低物流成本,方便农村居民。整合前,由县城物流快递公司下行到乡镇的快件平均每件派送费较高;整合以后,每件的派送费将降低60%左右,每个下行快件最少节约成本30%左右。并且实现了家门口收件,家门口发件。上行和下行件将为快递物流企业和农村居民节约较大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百姓脱贫致富。静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开通,实现了供求信息的对称,将深刻地改变县乡村经济的生态结构,将催生出“订单农业”经济,大片大片的荒坡被改良成藜麦、土豆、玉米、花卉种植基地,发展成观光农业,农作物种植事业“推背前行”,实现产业升级,从根本上带动了农村居民的脱贫致富,提高了全县乡村振兴的速度,缩小了城乡发展的差距。
多措并举助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近年来,静乐县坚持项目为王,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多措并举助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2021年静乐县建设项目共87个,总投资10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42个,总投资3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42亿元;续建项目45个,总投资7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38亿元。包括产业类项目26个,总投资55.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03亿元,占比30%;基础设施类项目20个,总投资12.9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3亿元,占比23%;社会民生类项目41个,总投资37.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64亿元,占比47%。
——强化责任落实。按照项目建设“七个一批”推进机制要求,专门组建项目建设指挥部,将重点建设项目任务分解到单位,责任落实到人头,进一步压实政府推进、单位实施、部门服务、属地保障四个主体责任,全力保障项目推进。
——加大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组织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引资活动,加大对“8+6”产业集群项目、“六新”项目、“两新一重”项目的引进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做好跟踪服务。严格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包联重点项目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专题活动,全力做好土地、用工、融资、环评等前期工作,对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最大限度为项目提供便捷服务。
——提高工作效率。对项目施工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优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优先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强工作调度,强化督导考核,确保项目建设有序高效快速推进。
——加强园区建设。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管理指导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区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力争在招商引资、项目前期、项目推进上取得更大成效,彻底扭转被动局面。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