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历史文化名人───管宁
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一起到辽东避乱。他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的人,于是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管宁的教导,管宁于是颇受人们爱戴。后来中原渐渐安定,到辽东的人们纷纷回乡,惟独管宁仍不打算离开,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后人称他为一代“高士”,管宁故乡的人们为怀念他,褒扬他的高风亮节,特建管宁祠,筑管宁冢,邻近五村无不以“管公”名村。正始二年,管宁病故,时年八十四岁。著有《氏性论》。
管宁
管宁是春秋时期齐国 名相管仲 的后代, 他十六岁时失去了父亲,中表兄弟们怜悯他孤独贫困,都赠予他治丧的费用,管宁全都推辞没有接受,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送终。管宁成年后身高八尺 ,胡须眉毛长得很美。与平原人华歆 、同县人邴原 为好友,都到其他郡学习,并且都敬重亲善名士陈寔 。
锄园得金
183年(东汉光和元年),平原人华歆慕管宁之名,千里来访,二人一见如故,成为好友。有一次,二人一起“锄园得金”,管宁视之如瓦砾,弃于一旁,而华歆明知道金子不可取,却还是停下来将金子拿起来看了看然后才丢弃。
管宁割席
还有一次,二人“同席读书”,有位达官显贵坐着豪华的轿子从外面路过,他置若罔闻,照旧专心致志地读书,而华歆却面露慕色,跑出去看。华歆回来后,他把席割开,与华歆分开坐,并说“子非吾友也。”
管宁
公元223年(黄初 四年),魏文帝曹丕 诏令公卿大臣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司徒华歆举荐了管宁,曹丕就专门用安车 前往征召 ,当时公孙康已死,因其儿子年幼而由其弟公孙恭 嗣位,但公孙恭因病丧失了生育能力,身体虚弱不能治理,而公孙康之子公孙渊 才智出众。管宁担心祸乱将起,于是带着家眷部属渡海回到北海郡,公孙恭亲自把他送到南郊 ,加倍赠给他服饰器物。自从管宁东渡,公孙度、公孙康 、公孙恭前后所给他的资助馈赠,他都接受后收藏起来。西渡之时,全都封好退还给了公孙氏。管宁在辽东,有三十多年,后来公孙渊果然袭夺公孙恭之位,最后蛇鼠两端、反叛曹魏,僭号称王,被司马懿 攻灭。辽东人死亡上万,如正如管宁所想。 管宁回到中原后,曹丕下诏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 ,管宁坚持辞让没有接受。公元226年(黄初七年)五月,曹丕驾崩,明帝曹叡 即位,于十二月改任华歆太尉,华歆称病请辞,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曹叡没有同意。但还是下诏征召管宁为光禄勋。 当时司空陈群 也上疏举荐管宁。华歆还提出把自己的太尉之位让于管宁。管宁呢,则是一律推辞,到死也没有答应出仕。曹叡又下诏给青州刺史说:“管宁坚守道德操守,潜隐海角,接连颁下诏书,违抗命令不来就职,逗留在他的居处,从事他认为高尚的事业。虽然有隐士高人的操守,而失却考父增益恭敬的义蕴,使朕虚心等待已有年余,这怎样说呢?他白白想要自安,朕一定要扩大他的志向,不想想古人也有幡然 改变节操为民造福的人吗?日月流逝,时间将要过去,洁身自好,将干些什么呢?孔子 说过:‘我不是这人的党徒又会是谁的呢!’朕命令青州的别驾从事 、郡丞掾 :奉诏按礼节遣送管宁来京都,供给他安车、随从、褥垫、路上厨司食物,上路之前先行奏闻 。”管宁自称草莽 之人并上疏辞让。
管宁
东汉末年,自董卓乱政为始,天下诸侯相戬,民不聊生。管宁为避战乱,与邴原同往辽东,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度。当时,公孙度见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亦思成就大事,因此留意招揽人才。闻管宁、邴原至,知二人皆为当世贤士,心中高兴,亲自出迎,为其安置馆舍,赏赐二人钱物,并向管宁请教治国平天下之计。但管宁出语皆儒家经典、道德仁义,绝口不及世事,半天,公孙度不得要领。有久,管这辞别公孙度,来到乡下山区,因崖结庐,凿丘为室,开荒种田,隐居于此。中原避难者闻管宁之名,亦多来居之,未及一年,此地即成邑镇。
管宁管宁所居近井。来汲水者或男女错杂,或为争水而吵,管宁时为此事忧虑。后来他买来多具水桶,汲水以待。来取水者见此怪而部问之,方知是管宁所为,皆为感动。昔日争水者更加内疚,从此,相互谦让,汲者有序,不再争吵。邻有耕牛,时常放于田处,陷坏村民及管宁粮田。一日,其牛又在管宁田地啃吃庄稼。管宁见后,将牛牵至树下拴好,割草打水相饲。牛主遇之十分羞愧,以后从未再犯。
此地经管宁言传身教,讲诗书,陈俎豆,饬威仪,明礼让。人人守礼谦让,户户和睦相处,此风在辽东渐而相传,管宁在百姓中声望日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