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以外的历史07:春秋早期四大中等发达国家
写春秋战国的书,一般从周幽王、犬戎、秦襄公、周平王写起,紧接着就写郑、宋、鲁、卫四国,最多写到20回,之后就不怎么看得到这四国了。再去看一看春秋早期的地图,此四国算是除五霸、七雄外比较大地盘的了,而且四国团成一团,牢牢占据中原位置。这四国可真是条件好、起点高,在春秋早期属于中等发达国家。
条件好是指地处中原的位置很重要。除了要有地,地上还要有人呢。楚国那么大,南边全是亚热带雨林,基本收不到税,征不到兵,连马都养不了,完全属于“低价值国土”。中原就好,“人地一体化”程度相当高。要知道,秦国在此时,以及之后很多年,可都是穷乡僻壤啊,400年后的秦王还愤然吼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励志格言”。
起点高是指爵位。爵,先是一种酒器,不是酒杯,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分酒器、温酒壶一类的东西。不同身份的人,喝酒的器具是不一样的,依次有:爵、觚【gū】、觯【zhì】、角【jué】、散【sǎn】、壶。按此顺序,喝酒的人身份越来越低,分酒器的容积越来越大。合理,身份高的人可以少喝点,身份低的求人办事,就得“拎壶冲”。由于酒器代表着身份,所以赐予身份就叫做“封爵”,爵便从一种“酒器”变成了一种“礼器”。诸侯国的爵位,从高到低有五档:公、侯、伯、子、男。这个爵位很重要,爵位越高,封地越大,地区越富裕,作为种子选手一样去震慑周边的小诸侯;同时,也要置于周王朝老姬家同姓诸侯的眼皮子底下,要靠自家兄弟监视他们。可惜,历史总是在证明,“自家兄弟”往往是最靠不住的。其实靠不住的是人性,你给异姓兄弟和自家兄弟等同的条件与待遇,让他们发展起来了,一样靠不住。
封国 姓 爵位 始封国君 身份 备注
宋 子 公 微子启 商后裔
鲁 姬 侯 周公旦 武王弟 地位最高,掌王室祭祀
卫 姬 侯 康叔 武王弟
晋 姬 侯 唐叔虞 武王子
齐 姜 候 姜尚 功臣 异姓最高爵位
燕 姬 伯 召【shào】公 宗室
郑 姬 伯 郑桓公 幽王弟
秦 嬴 伯 秦襄公 颛顼后
楚 芈 子 鬻【yù】熊 颛顼后
吴 姬 子 夫差 泰伯后
越 姒 子 勾践 夏后裔
赵魏韩 子 晋国士卿
这四国条件好,起点高,小时候确实都胖过。郑庄公时郑国一度成为春秋早期第一大国,霸占《东周列国志》第一册前半本相当可观的篇幅,让读者一度以为他们就是主角;“忠厚长者”宋襄公虽遭人讥笑2000多年,可毕竟是与强楚争夺过霸主交椅的;鲁国掌管王室祭祀,在春秋刚开始大家都还没撕破脸的时候,谁都要给三分薄面,还拥有过鲁僖公腾挪辗转出的高光时刻;卫武公勤王有功,隐隐成为诸侯首领,平王东迁后卫国还晋级为公爵国。
然而,刚刚度过风微浪稳的春秋早期,中原大地才开始有了一点风起云涌的感觉,四国便转而江河日下,令人不甚唏嘘。为什么呢?僵化、内耗、内卷——这是春秋诸侯的通病,哪国都一样,做不得主要原因。主因还得归为当时估计还没人能基本闹明白的“地缘政治”。
成也中原,败也中原——中原乃“四战之地”。就像巴尔干半岛一样,周边哪两国闹矛盾,都把炸弹往这里扔,整个国家就是个大战场。好比晋楚要争霸了,楚国北伐,说郑国你借个道吧。郑国say yes or no?Say no,楚国先干你;say yes,晋国要记仇,打跑了楚国紧接着就打你。而且,势均力敌的晋楚一决战,战场很可能就在距两国同等补给距离的郑国境内。战场周边、补给沿线,有腿的百姓都得跑路,生产全部停滞了呀。
你再看这四国周边都是谁,晋、楚、齐,当世GDP前三强,中土四国又惹得起谁?你再看这三强国,包括后来崛起的秦、吴、越,哪国都有一面要么靠大海,要么靠荒原,要么靠丛林。至少这一面是可以不设重兵的,主力部队可以集中在主攻方向上,玩过这一类游戏的人都懂的。这就是“地缘政治”里面的“边缘地带理论”: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的命运……
下一篇我们就来看一看,控制了边缘地带的几大国,支撑他们崛起、称霸的国家灵魂都是什么。继续关注《历史书以外的历史08:大国魂》。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