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家谱 景 振 后面应该是啥字?求全。自山西后山东逃荒到东北,乱世家谱丢失。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07-25 中国历史 阅读: 343
摘要:   我是安徽的合肥。我们家排辈是:天,文,道,德,世,首,泰,倡。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   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   其子孙以国   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

  我是安徽的合肥。我们家排辈是:天,文,道,德,世,首,泰,倡。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

  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

  其子孙以国

  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

  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

  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

  ,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

  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

  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

  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

  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江苏刘氏

  江苏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中华刘姓的摇篮。

  当年的汉朝皇族,就是从江苏丰沛地区崛起于世的。后来,江苏的彭城--今徐州市,更成为天下刘姓公认的郡望。历史上,江苏地区刘姓也是名人辈出,族姓盛兴。一直到现代,江苏刘姓在整个刘氏族姓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此处特将江苏刘氏从华东地区刘姓中单独抽出作为一节向读者介绍。

  丰县刘氏

  汉皇故里刘氏

  今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就是当年的刘邦出生的丰邑中阳里,当地人又称之为汉皇故里。这里有一支刘氏家族,世代守护着汉家祖先的陵墓,他们自称为汉皇故里刘氏。

  据(丰县)中华刘氏宗亲会会长刘恒心行生提供的《古丰刘氏族谱》和《汉祖流史》记载,汉皇故里刘氏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出自汉文帝第二子、汉景帝之兄梁孝王刘武。本族以刘邦为一世始祖,以梁王刘武为分派祖,以刘武的第6代孙灵乡侯刘欣为回归丰县汉皇故里开基始祖。

  正史记载载,公元前168年,刘武由淮阳王改封为梁王。当时仍留住长安,直到公元前161年才正式就国来到河南,肇基刘氏梁藩王族。刘武所建的汉代梁王国建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统辖从河南开封到山东泰安一带的40多坐城市。

  梁国疆域辽阔,土地肥沃,是西汉中期势力最大的几个藩国之一。

  梁孝王刘武生梁共王刘买,刘买生梁平王刘襄,刘襄生梁贞王刘毋伤,刘毋伤生梁敬王刘定国,刘定国生14个儿子。

  第五代梁王刘定国的第十个儿子刘欣(族谱误作"刘欣")封陵乡侯(族谱误作"灵乡侯"),从睢阳移居沛郡丰县金刘砦汉皇故里,世守汉朝皇帝祖陵墓地,后裔遂繁衍成今日汉家刘氏的正宗之一--江苏丰县金刘砦汉里堂刘氏,又称古丰刘氏或丰沛刘氏。

  陵乡侯刘欣在汉成帝建始二年被削爵免为庶民,从此留在汉皇故里祭扫祖墓,专尽孝道。他的后裔到宋代有第45代孙刘运太,开始纂修汉皇故里刘氏的第一修族谱。后来,因金兵和蒙古相继入侵中原,古丰地区也战果纷飞,刘氏族人为避战乱,一度失散避乱南迁。

  后来战乱平息,一部分刘氏族人又重返故里,继续承担起守陵扫墓的责任。

  汉皇故里刘氏堂号为"汉里堂"。历史上,汉皇故里刘氏曾5次撰修族谱:宋代第54代刘运太首修,明代第51代祖刘廷立二修,民国二十三年刘作检三修,1962年刘万邦四修,1995年刘恒心五修。

  宋代刘运太创修族谱时,订立了24字的汉皇故里刘氏四言派诗:

  "运继昌期,家修廷献。安兴基业,尊崇西汉。宗德万怀,应水泗玉。"

  其中,"运"字派是刘邦的第45世。民国二十三年刘作相三修族谱时,又续订了如下16字的字派:

  "本敬作法,恒念相承,远绍明训,恪守仪型。

  此字派与首次所颁字派相接,"本"字派为刘邦第69代。1962年刘万邦再续订如下16字字派:

  "忠厚显著,永庆升平。唯善吉祥,世续繁荣。"

  汉皇故里刘氏到今天已传到刘邦的第77,全族人口约有6万人。

  族人主要从事农业。

  江苏沛县刘氏

  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

  据世界刘氏宗亲总会秘书长兼(沛县)中华刘氏宗亲总会会长刘忠新先生提供的资料,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属于西汉皇族,出自汉高祖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城阳景王刘章一支。

  这支刘氏家族以"藜照堂"为堂号,以刘邦为族谱第一世始祖。

  刘园刘氏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汉高祖)→2刘肥(齐王)→3刘章(城阳景王)→4刘喜(城阳共王)→5刘延(城阳顷王)→6刘义(城阳敬王)→7刘武(城阳慧王)→8刘顺(城阳荒王)→9刘勋(高广节侯)→10刘贺(高广哀侯)→11刘福(高广质侯)→12刘吴(高广侯)→13刘畋→14刘般→15刘瑾→16刘沇→17刘耿→18刘憍→19刘*(亢 鸟)→20刘詻→21刘距→22刘富→23刘凗→24刘模→25刘耀→26刘珩→27刘钺→28刘澧→29刘椿→30刘光→31刘基→32刘镇→33刘渭→34刘轲→35刘炎→36刘坤→37刘锺→38刘广业→39刘锜→40刘法→41刘树→42刘煇→43刘垣→44刘录→45刘琥→46刘焕→47刘信→48刘定家→49刘盛→50刘慈→51刘满→52刘和亭→53刘杰→54刘茂→55刘禄→56刘致→57刘朴→58刘锏→59刘岭→60刘子龙→61刘恕太→62刘爵一→63刘礼→64刘学道→65刘士棠→66刘玉璋→67刘效春→68刘彦德→69刘敬汉→70刘凤奎→71刘忠新、刘忠保、刘忠国、刘忠家、刘忠智、刘忠杰。

  沛县朱王庄藜照堂刘氏:

  沛县朱王庄刘氏是沛县有名的望族大姓,相传属于中山靖王刘姓大宗,出自三国蜀帝刘备次子刘永。但刘氏明确可知的始祖,则是明朝初年的刘元、刘真、刘冠、刘启4兄弟。

  据1998年刘鸿爱主编的(沛县藜照堂五修)《刘氏族谱》记载,最早迁回刘邦当年发迹起家的根据地沛县开基始祖,是刘备的曾孙、刘永的孙子刘乾玄。

  当年刘备的次子刘永受封为为思王,后改封为甘陵王。蜀汉亡国后,刘永随后主降魏,徙居洛阳,被削去王爵,贬为乡侯、奉车都尉。刘永生子名叫刘晨,刘晨,字耀辉,娶妻张氏,生3子:刘乾玄、刘乾镇、刘乾清。

  魏晋之际,洛阳一带战火频繁。

  后来又发生"八王之乱",洛阳再度成为兵荒马乱之乱。迁居于此的蜀汉刘氏皇族,为了避难,又开始向四处迁散。刘晨的次子刘乾镇和三子刘乾清均南迁江浙和福建,而长子刘乾玄则迁回沛县故里,落籍沛县西北老刘庄。从此,这支刘氏皇族就以庶民的身份在沛县世代居住下来,形成沛县的刘氏望族。

  他们以刘邦为本族始祖,以刘乾玄为回归沛县开基祖。

  刘乾玄的后裔,第10代有刘永祥,唐太宗贞观时官任青州知府;刘永祥的儿子刘贤,显庆年间进士,官任滕县县令。第15代有刘崇,长庆年间官任彭城刺史。宋代有刘赞,宋宁宗嘉定二年中武举人,后官封荡邑将军。

  沛县刘氏传到明朝初年,有刘元、刘真、刘冠、刘启4兄弟,相传是刘乾玄的第29代孙,则成为沛县藜照堂刘氏4大房的房祖。族谱所记自刘备到刘元的传递世系如下:

  刘邦……→刘胜(中山靖王)……刘备→刘永→刘晨→1刘乾玄→2刘殷→3刘祁玉→4刘昀→5刘*(四 助)→6刘熜→7刘璠→8刘行本→9刘麒→10刘贤→11刘迪→12刘衍→13刘懋→14刘崇→15刘盩→16刘恒信→17刘朝举→18刘俊臣→19刘孝祖→20刘荃→21刘漳→22刘耀→23刘馨→24刘彤→25刘赞→26刘颙→27刘纲→28刘熙→刘元、刘真、刘冠、刘启。

  刘元的后裔,主要居住在沛县刘田寨、刘码头、刘园、曹文家、魏娄、王小娄、河南新乡市等处;刘真的的裔,则主要分布在沛县孟桥、刘岔娄、刘邦店、沛城西关、石灰窑等地;刘冠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沛县丁庄、城子庙、刘香庄、马口和山东巨野、郓城等地;刘启的后裔,则主要居住在沛县庙道口、东刘庄、秦岗等处。

  沛县藜照堂刘氏世为古沛望族,虽然没有出过特别有名的人物,但英贤俊杰,代不乏人。如刘真之子第二代刘昌,字岐周,明代太学生,官任九江府经历、修职郎。晚清时有刘士友,曾响应曾国藩办团练,抵御盗赋,被授予五吕军功。现代有刘连群,字子昭,为江苏著名画家;刘志华女士,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委员,中国十大女杰之一,全国妇联执委。

  沛县刘氏以"藜照堂"为堂号。历史上曾5次修谱,创修于明洪武初年,清康熙六年二修,民国六年三修,公元1962年四修,1998年五修。民国三修族谱时,刘氏宗族订立了如下12个字的字派:"昭鸿运,庆履祥。遵祖训,延绪长。

  "其中,"昭"字派是刘元兄弟的第17世。公元1962年四修时,又续订了如下12字的字派:"建家政,诗书良。为忠厚,冠汉乡。"

  时到今日,沛县藜照堂刘氏已发展到数万人,最多的已传递到刘元兄弟的第22代"祥"字派。

  附:沛县刘氏长房长支世系:

  刘熙→1刘元→2刘震→3刘藩→4刘显筠→5刘进修→6刘尚能→7刘龙田→8刘玑→9刘天彰→10刘晶→11刘志财→12刘会→13刘士京→14刘际维→15刘梦鹤→16刘盛光→17刘昭礼→18刘鸿成→19刘运峰→20刘庆佳。

  江苏雎宁刘氏

  据江苏雎宁刘氏宗亲研究会会长刘滋凤先生提供的资料介绍,江苏雎宁刘氏有多个支派,他们大都是汉代刘氏皇族的后裔,但属于同宗不同支派。其中,最大的支派是雎宁城北的潘村刘氏,约有5万人之多。

  现将各支介绍如下:

  雎宁永思堂刘氏:

  江苏雎宁永思堂刘氏又称"东刘家"或"潘村刘氏",形成于元朝,来自江苏沛县刘家寨,以刘清为入雎开基始祖。

  据刘滋凤先生提供的1993年重修永思堂《雎宁刘氏族谱》和1998年永思堂《雎邑沛郡刘氏宗谱》(续修本)记载,江苏雎宁刘氏与沛县刘园刘氏、刘田寨刘氏属于同宗,雎宁永思堂刘氏是沛县藜照堂刘氏的分支。

  雎宁永思堂刘氏开基始祖刘清,原籍江苏沛县刘家寨,是刘邦的和51代孙,出自沛县刘园刘氏第44世祖刘录之后。自刘到刘清的传递世系如下:

  44刘录→45刘松→46刘贤佐→47刘坊→48刘鉴→49刘济→50刘荣→51刘清。

  大约在元朝中叶,刘清因避战乱面逃离家乡,落籍雎宁朱家集东凌家集。关于刘清迁雎,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当年刘清逃荒来到雎宁,在当地凌举人的宅后休息。正值凌举人在后堂打瞌睡,梦见一只白虎而惊醒。此时家人来报,说有一后生睡在宅后石碾上。

  凌公将刘清叫来询问,见其身材魁梧,颇有贵人之相,联想先前所梦,认为此人必非凡人。凌公因此有意与刘清结交,先将他留在凌家避难,后又将独生女嫁给他,招他为东床快婿。刘清因此落籍雎宁,成为雎宁刘氏的发派始祖。

  刘清入赘凌家后,在凌举人的教导下苦心攻读,后来在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考取进士,步入仕途。

  他初任松江府(在今上海市)同知,6年后升为知府,最后升任元朝行人官。刘清去世后葬在凌家集庄南,他的事迹见载于《雎宁县志》。

  刘清娶妻凌氏,生4子:长子刘子成,元末举人,官人江西吉水知县,未归籍,据传有子孙分枝在江苏宿迁;次子刘子云,贡生,官任山东诸城知县,未归籍,据传清代著名宰相刘墉是他的后裔;三子刘子实,后裔世居雎宁;四子刘子京,随母姓出嗣凌氏,因无子,又由凌氏族人承嗣为后,因而雎宁有凌刘一家的传说。

  雎宁刘氏第二世刘子实生7子,长子刘智。因元未战乱,刘智兄弟逃难离散,其他6人不知流落何方,独刘智一人避居县城东北庄园内。此后,刘氏世代聚居于此,族人因称当地为潘村"东刘家",后简称"潘村刘家"。

  雎宁永思堂刘氏无论从人文兴盛和家族显赫方面,都要远远超过他的祖族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

  历史上,雎宁永思堂刘氏书香传家,人文蔚起,科甲连绵,是江苏著名的书得世家和名门望族。据不完全统计,这去刘氏家族从始祖刘清开始,元、明、清3代共出了2个进士、8个举人、32个贡生、8个监生、10个廪生、126个国子监太学生、203个秀才;20世纪又出了3个博士、2个硕士、6个研究生、7人留学生、169个大学生、163个大专生、105个中师生、176个中专生。

  见载于《雎宁县志》的人物,多达60余人,除刘清、刘子成、刘子云父子外,还有四世刘翱,官任礼部员外郎。五世刘锡,明朝杭州同知;刘铨,任德安府岐五引礼舍人。六世刘沛,任直隶霍州同知。七世刘守约,明朝顺天府、应天府两任副使。八世刘吕,任河防官,政绩卓著,诰封征仕郎。

  九世刘宗翰,万历贡生,官任五河县儒学教谕,诰封奉政大夫;刘宗圣,官任光禄寺丞;刘宗尹,任河防官,诰封怀远将军。十世刘永懋,任文华殿中书舍人;刘万礽,官任济宁知州;刘永泰,任六安州儒学训导;刘永庆,明天启举人,明天启、崇祯时"天下十八俊"之一,历任浮生知县、开州知州、杭州盐道。

  十一世刘自睿,官任中书舍人。十六世刘殿勋,官任六品千总;刘馥亭,光绪时进士,官任翰林院编修。民国以来,有十九世刘荣铎、二十一世刘益柱,都是黄埔军校毕业。十九世刘荣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十九世刘星(荣),任安徽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

  二十二世刘滋彬,任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二十一世刘谦益,任安徽省安庆地区专员。二十一世刘益忠,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二十二世刘滋萱,任台北市政府秘书处人事办公室主任。

    雎宁永思堂刘氏人丁也极为兴旺,据统计,该族现在户数约1万,人口多达5万余。

  族人分为5大支派,主要集中在江苏雎宁县,广泛分布在雎宁、宿迁、新沂、邳县、铜山、灵壁、泗县等7个县200多个村庄,还有寓居港、台及海外。

  该族刘氏堂号为"永思堂",是因族人怀念开基始祖刘清而取名,寓意为"生思其养,死思其祭"。

  现祠堂已无存。因家族兴旺,书香相继,永思堂刘氏非常重视族谱的修撰,自元朝末年先人创修《世系谱》,至今已12次续修。在清嘉庆四年(1799年)第六次续谱时,雎宁永思堂刘氏订立了如下12字的字派:

  "良延荣保,益滋廉方,笃厚肇隆。

  上述字派是从刘清第17代开始,到"隆"字派是第28代。1993年第十一次续谱时,该族又续订了如下12字的字派:

  "英才崇尚,礼贤为本,泽惠恒长。"

  时至今日,雎宁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开基始祖刘清的第26代"厚"字派。

  雎宁蕃村刘氏刘滋凤家族传递世系如下:

  1刘清→2刘子实→3刘智→4刘翱→5刘锡→6刘泾→7刘积→8刘芳→9刘思朋→10刘嘉佩→11刘光宗→12刘玿→13刘壮辰→14刘梮→15刘资始→16刘隆璧→17刘名传→18刘延化→19刘荣俭→20刘保玉→21刘益俊→22刘兹凤→23刘华廉、刘民廉、刘君廉。

  雎宁刘圩刘氏:

  属于沛郡刘氏大宗,形成于明代,迁来山东,以刘三公为开基始祖。

  据记载,刘三公(名字失载)原籍山东微山县塘湖乡枋头村,明嘉靖年间由山东迁居雎宁刘圩。刘三公生4子:刘伯惠、刘伯麟、刘伯从、刘伯时。

  刘圩刘氏在微山时为青藜堂,分支雎宁后堂号为"崇经堂"。自清嘉庆年间创修族谱,该族至今已先后5次修谱。刘圩刘氏从开基始祖刘三公的第八世到第三十三世,使用如下32个字的派语:"克广学政,敦守和平。启培昌裕,继世锡荣。肇基建树,布泽遐宏。

  宪法章作述,奉典循声。"

  雎宁刘圩刘氏现已传到刘三公的第20代,人口繁衍到1万多人。族人主要颁在江苏雎宁其次是宿迁县,再扩散到邻近各县。

  雎宁高作小河刘氏:

  属于沛郡刘氏大宗,形成于明朝中叶,迁自江西邳州,以刘应石为入雎开基始祖,以刘问为邳州始祖。

  谱称,雎宁高作小河刘氏开基始祖刘应时,原籍江苏邳州联防乡艾山西村人,明中时逃荒迁入雎宁,入籍雎宁县高作社(今高作乡后刘村前刘组),俗你小河刘。他的祖先邳州刘氏原籍江苏沛县,邳州始祖刘问元朝末年由沛县迁来邳州,邳州堂号为"清爱堂",分支雎宁后改为"青藜堂"。

  雎宁小河刘氏族人现传到开基始祖刘应时的第20代,人口约5000人。族人主要分布在雎宁、宿迁二县以及邻近县市。

  雎宁小河刘氏在清嘉庆年间创修族谱,公元1997年又续修族谱,并订立了如下40字的派语:"光兴俊廷,锡宏广建。

  纪圣述贤,鹏轩浩乾。文明昭瑞,永世敦传。孝悌廉昌,韶慧其祥。家训伦理,厚续恒长。"其中,"光"字派是开基始祖的第十二代,"俊"字又作"荣","锡宏广建"一句又作"良丕从先"。

  雎宁城东汤刘刘氏:

  形成于明朝后基,来自山东,以刘三公为开基始祖。

  雎宁城东汤刘刘氏开基始祖刘三公,真名失传,原籍山东青州,明朝后期,因避战乱与兄弟3人一同南迁,独刘三公一个落籍雎宁。刘三公生4子:刘文斗、刘文升、刘文元、刘文魁。

  城东汤刘刘氏在雎宁的堂号有"尚德堂"、"藜照堂"、"青藜堂"、"尚未藜堂"等。

  族谱创修于清中期,1998年四修。第开基始祖刘三公的第9世至第44世,城东汤刘刘氏使用如下字派:"允守振清,恩庆光荣。邦靖德正,朝永昌明。树义延培,庭良绍兴。志远宏伟,继贤盛隆"。其中,"允守"二字又作"克毓"。

  现在,该支刘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三公的第18代,人口约有3000多人。

  雎宁城西刘楼刘氏:

  形成于明末,来自河南洛阳,以刘国朝为入雎开基始祖。

  谱称,刘楼刘氏开基始祖刘国朝,原籍河南洛阳西关,明朝末年自洛阳东迁入苏,先迁下邳(今古邳镇),后转辗迁移,经高作再迁雎宁县,落籍雎宁城西5里定居,后族人世代居此,因称当地为"刘家楼"或"刘楼"。

  刘楼刘氏现已传到开基始祖刘国朝的第19代,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族人主要分布在雎宁城西刘楼和响水县马飞雄庄两地。该族堂号为"永思堂",历史上曾四次修谱,字辈谱自14世到29世共16字如下:"敦本思敬,绍廷克光。荣培希守,世泽延长。

  雎宁凌城刘氏:

  凌城刘氏形成于清朝中期,因族人居住在凌城街而得名,迁自泗州,以刘茂文为开基始祖。

  据族谱记载,雎宁凌城刘氏开基始祖刘茂文,原籍泗州青田,清朝中期由泗州迁来雎宁,落籍雎宁凌城。

  凌城刘氏现已传到开基始祖刘茂文的10多代,有人口1000余人,族人主要居住在凌城街南关。

  凌城刘氏堂号为"屏山堂",族谱创修于清道光年间,续修于1931年,自开基始祖第7代到22代,使用如下16字派语:"其业宜广,维士则良。

  本仁祖义,喜尔寿昌。"

  雎宁王集林庙刘氏:

  属于彭城刘氏大宗,形成于清中期,来自江苏徐州铜山,以刘大公为开基始祖。

  据族谱记载,本族开基始祖刘大公,本名失传,原籍徐州铜山,清代中叶自铜山迁来雎宁,落籍雎宁王集林庙。

  刘大公后裔现已传到第15代,人口发展到2000多,族人主要分布在雎宁王集林庙、梁声、赵集、杨集和苏塘柴湖等处。

  本支刘氏堂号为"彭城堂",1998年创修族谱,并订立了从开基始祖第9代到第44代的32字派语:"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

  江苏吴县洞庭刘氏

  洞庭刘氏以洞庭山得名。洞庭山,一名包山,即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太湖中西洞庭山。

  据江苏省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二年刘世祺所编《洞庭刘氏族谱》记载,洞庭刘氏形成于南宋初,"世籍彭城,派延汴邑",来自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以刘*(日 永)为开基始祖。

  洞庭刘氏开基始祖刘昶,字仲明,号柏亭,原籍河南汴梁。靖康之难,金兵入侵,刘柏亭扈驾自汴梁南迁。

  刘伯亭生3子:刘金、刘石、刘丝。刘丝考中宣和年间(1119--1125年)进士,官任仆射。靖康二年(1127年),刘丝奉父随宋高宗南渡,迁居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岱心湾立业,后裔世代居此,形成洞庭刘氏。

  刘金、刘石则仍居汴梁。

  刘丝娶夫人周氏,生3子:刘巨丞、刘巨相、刘巨卿。其中,二子刘巨相生子刘昂,刘昂迁居常州县。刘巨卿生2子:刘吉、刘泰。刘吉生2子:刘谷、刘足。刘谷生2子:刘台、刘各。刘台生子刘承事,刘承事生子刘三九承事,刘三九承事生3子:刘十三员外、刘十四员外、刘十七员外。

  刘十四员外生的儿子叫刘四十一将仕。刘四十一将仕生2子:刘七四、刘七六。刘七四官任佥判,生2子:刘元子一、刘子三。刘元一生5子:刘贵一、刘贵三、刘贵四、刘贵五、刘贵七。刘贵一生子刘仁一,刘仁一生子刘谦一,刘谦一生子刘忠一秀。刘谦一的从兄弟刘敬一秀长子刘升,字伯昂,生子刘旭。

  刘旭生子刘瑶,刘瑶生子刘秉文,刘秉文生子刘禄。刘禄的儿子刘容,字汝思,号小楼,生子刘承烈。刘承烈生子刘士英,刘士英生子刘时伟,刘时伟生子刘昭德。刘昭德是清康熙时人,赠儒林郎,生子刘世祺。刘世祺,字鹤年,号榨斋,贡生,曾主持编修了洞庭刘氏第一部族谱。

  刘世祺生子刘绪本。刘绪本,字缵元,号载园,太学生,官任候选州同。刘绪生子刘宏*(土 岑),此为刘氏第28世。时到今日,洞庭刘氏大概已传到第40代。

  江苏徐州铜山刘氏

  据1996年刘继平主修的徐州利国熬严祠《刘氏族谱》记载,本支刘氏主要分布在徐州铜山县利国,现有人口1388人。

  郡望为彭城郡,堂号是"青藜堂",分祠是"熬严祠"。本族自第5代到第24代使用如下20字五言字派诗:"永保宗祖训,勤忍刚正宏,传家维孝友,为善本忠行。"

  江苏盐城新兴刘氏

  据刘守华、刘其海提供的江苏盐城新兴《刘氏族谱》(七修)记载,本支刘氏形成于元朝末年。

  开基始祖刘极,是汉高祖刘邦的第51世孙。刘极原籍江苏沛县,元朝末年因避兵乱,自沛县迁江苏盐城龙冈,后又迁盐城新兴场。

  该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盐城市城区新兴、永丰以及建湖、射阳、阜宁等地,现有人口约5000人。郡望为彭城郡,堂号是"藜照堂",分祠是"新兴"。

  本族自开基始祖刘极的第20代开始,使用如下四言字派诗:"世守其德,义孝承先;人如达立,家必兴贤;弘扬廉洁,荣耀超前;书海恒慧,昌盛万年。"时至今日,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刘极的第26代。现将刘极至刘其海的传递世系抄录如下:

  1刘极→2刘肇基→3刘承业→4刘*(山 由)→5刘光世→6刘文举→7刘富→8刘纪→9刘玠→10刘濡→11刘应震→12刘振所→13刘锐生→14刘恺成→15刘道怀→16刘芳→17刘以纯→18刘殿元→19刘学鸿→20刘世贵→21刘守定→22刘其海。

  江苏响水六套刘氏

  响水六套唐庄刘氏形成于清初,来自淮东马罗乡,以(第十六世祖)刘悦为来响水开基始祖,以刘毅为本支一世始祖,以刘邦祖父刘仁为族谱第一世始祖,以汉初太上皇刘煓为第二世祖。

  据刘兴华先生提供的清同治十二年(1872年)江苏响水县六套乡唐庄村《刘氏族谱》记载,本支响水刘氏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

  刘仁的第31代孙刘高廉,始隐居润东谏壁。65世孙刘无极,宋崇宁三年进士,官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封荆国公,因议事与秦桧不合,解组后隐居雩山。刘无极生9个儿子:长子刘敞,居雩山;次子刘政,居谏壁;三子刘敏,居大沙;四子刘效,居大缺;五子刘毅;六子刘枚,居刘巷;七子刘敓,居润城;八子刘敧,居丹阳;九子刘敌,居杨州。

  第66世刘毅,字玄一,开封祥符县大夫,自润东迁居开封马店村,为响水刘氏本支第一世始祖。刘毅的孙子翰林学士刘德夫、尚书左丞刘正夫,又因随宋高宗南渡,自开封迁居云阳滥泥泓。刘毅的第16世孙刘茗,又于公元1551年自滥泥泓迁居淮东马罗乡。再到清朝顺治二年,刘毅的第20世孙刘悦,又自马罗乡十里四团二甲迁居江苏省响水县六套乡唐庄村开基立业。

  到公元1994年,响水刘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悦的世孙14孙,也就是刘毅的第33代,楚元王刘交的第96代。全族人口约1300人,族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盐城市北6个县,其中又以浜海、响水最多。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代表人物有刘兴标,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刘怀邦,刘仲三,任浜海县县长。

    上述世系中,近代世系应基本可信,而远古世系则属杜撰。该远古世系将31代刘准当作南北朝时的宋顺帝,但刘顺之前的世系却与《宋书》所记不符。因此,响水刘氏开基始祖刘悦本人在顺治六年写的《本源考》中,也承认刘无极以上"世次之源流或详或略,不无传信传疑之外",只有刘毅之后的世系,才是"确可有据"。

所以你爸说的我们不敢乱说只有到自家的祖堂去查氏谱才知道啊啊。

其他相关
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10本关于大秦大国的历史好书

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10本关于大秦大国的历史好书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2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秦王朝统一六国,并不仅仅是秦始皇一人之功,而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本期书单关键词:...
雨天来到泸州张坝桂圆林,为大家讲述一段关于它三百年的历史

雨天来到泸州张坝桂圆林,为大家讲述一段关于它三百年的历史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2
声明:本文为江阳沽酒客原创作品,图文皆是,未经许可和授权不得,否则必究。 你有没有见过雨天的张坝桂圆林,当然我说的是现在。过去几十年,在张坝还没搬离原住民的时候,我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有雨天张坝的印象。 ...
这三个国家都有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记载,为何差异这么大呢?

这三个国家都有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记载,为何差异这么大呢?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2
1、美国 在美国的历史上对中国很是正视,从亚洲《世界历史》书中有可以看出。里面涵盖的内容很是全面,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全都涉及到了,这跟中国的历史记载很类似。 ...
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问题,我们不妨看一下历史上的做法

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问题,我们不妨看一下历史上的做法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2
最近,司法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引起了一段热议,不仅仅是媒体人,一些学校的教授以及更多的社会中的普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仔细分析,其实更多的是带着一种抵触的心态,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后果会更多的侵害到自己的利益。但是,随着世界的日益开化,这也会是一种主流,如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人们不就是一种最好的证明吗? ...
关于圆明园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关于圆明园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2
圆明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其修建和扩建历经了多个阶段。以下是关于圆明园历史的详细概述: 修建时间: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但根据另一份资料,其修建始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并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嘉庆、道光、咸丰三代皇帝又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占地面积与组成:圆明园占地约350多公顷,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并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历史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入北京,疯狂劫掠并焚烧了圆明园,这场大火持续了三昼夜,使得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付之一炬。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历史上关于明成祖朱棣活刮3000宫女的说法,是真?是假?

历史上关于明成祖朱棣活刮3000宫女的说法,是真?是假?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2
在古代凌迟是一个技术活,不同的朝代要求凌迟的数量不一样。最严重的有3600多刀。你可以想象一下这需要多长的时间。如果真的需要活剐3000人,那得需要多少刽子手?那得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这样的事情? ...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