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生活如此不便
《像孩子一样感知——童年与儿童文学》
(美)杰瑞·格里斯伍德
李露 译
关于比例的大小,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曾写道,人们在回忆童年时,“一定会记起自己曾把头埋在草丛中,仔细观察这微型的森林,瞧着里面的精灵队伍壮大起来。”蚂蚁、虫子以及其他昆虫忙忙碌碌的世界,似乎在儿童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微观但人口众多的世界,一个或许会生活着小人族的王国。事实上,莱缪尔·格列佛正是在这样一片茵茵绿草中睡着没多久时,被只有十几厘米高的小人国锡兵队伍给绑起来了。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原本并非为儿童创作,后来却成了儿童读物。阅读该书的独特趣味就在于寻找出故事的寓意。格列佛比小人国国民大十二倍,所以他不得不用四肢爬着穿过城堡的大门,一顿要吃掉数桶酒和很多肉,小人国的儿童们在他的头发里玩耍,羊儿和马儿都只有几厘米高,他大小便时还会引发环境灾难。
在此意义上,小人国的故事就是在玩小人偶的游戏; 汉斯·安徒生笔下的拇指姑娘睡在胡桃壳里,她会被雪花砸到;E.B.怀特笔下的精灵鼠小弟毫无疑问会害怕猫,喝菝葜汽水时需要掌握好吸管的平衡。而与大小相关的另一种类型则是巨人童话。如格列佛旅行到巨人国时,他不得不爬上接近两米高的台阶。当巨人英雄保罗·班扬想吃烤薄饼时,他需要买一口湖那么大的锅,得专门请伐木工在脚底绑上培根火腿滑行,来给锅抹油。
在所有微观画家中,最值得介绍的就是比阿特丽克斯·波特。她是个神奇的女人,一个追求者送她玩偶屋,她就接受了他的求婚;她是个成就卓越的业余真菌学家,她利用显微镜观察,画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详细的真菌画;她是个行事隐秘的怪人,用极小的字体记日记,直至数十年后才有人有耐心对她的日记进行解读。在她的小人儿书中,她最喜欢的是《格拉斯特的裁缝》。书中讲述的是镇上老房子墙后面有一个完全独立的老鼠世界,它们有自己的台阶与活板门、社会与职业、服装与习俗。这些老鼠隐蔽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广袤、完整的世界里,过着温馨而又史诗般精彩的生活。
玛格丽特·莱恩曾在她的人物传记《比阿特丽克斯·波特传》中指出,这个老鼠裁缝的故事是从波特激进派的表妹卡洛琳那里得到灵感的。卡洛琳总是很关心那个时代女裁缝的福祉,她们做着刺绣活儿,精细地装饰着衣服上的每一条花纹,收入却很微薄,也不受重视。墙后面完整而独立存在的老鼠世界与我们的世界并存,这反映了儿童在成年人的世界中的真实处境:育儿室是独立于其他房间的,儿童“虽然被成年人看到,但却不被聆听(正如老鼠的世界一样)”,或者“被成年人听见,但却不被看见”——故事通过描写动物与人类世界的隔离,反映儿童与成年人世界虽平等却隔离的状态。
世界儿童文学理论译丛
↑点击上图,跳转购买↑
“世界儿童文学理论译丛”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儿童文学》出版中心出版的儿童文学相关的理论丛书。目前共四册。
中国的儿童文学研究需要进一步重视理论建构。一方面要像尼古拉耶娃的 《儿童文学的美学研究》、论文集 《理论视野中的当代儿童文学和电影》所做的那样,继续对既有的一般文学理论进行有效的运用、借鉴和转化,另一方面也要像金伯利的 《激进的儿童文学——少年小说的未来展望和审美转变》、杰瑞·格里斯伍德的 《像孩子一样感知——童年与儿童文学》所做的那样,继续致力于属于儿童文学学科的原创理论的发现。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要取得新的长足发展,需要紧紧地拥抱“理论”。
——朱自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