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隔离了,孩子咋办?”疫情下,隔离带来的不安如何面对?心理专家支招
大疫下,“应收尽收”的大令与决战行动,一方面让大多数人变得安心,人人渴望尽早回到正常生活和工作轨迹;一方面有人也会由此产生紧张、不安情绪,“万一我要去隔离了,孩子怎么办?”“孩子要是去了方舱,如何是好?”“孩子面临中高考,真是急死人”……
这里我们就给家长朋友面对隔离时的常见问题来支支招。
问1:如何面对“隔离”的恐惧不安?
答:“隔离”,如果换成“修养一段时间”的想法,也许会让我们安心点,减少“被抛弃、被歧视”的恐惧感。如果能够准备好家庭照护和工作计划,也会让我们减少很多牵挂。
常言道“有备无患”。疫情下,建议大家尽量做好如何预防感染,以及感染后的准备(包括如何安排隔离期间的生活、家庭与工作事务等),让“不幸中招”所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焦虑往往来自于对当前与未来的困难无法掌控,失去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愿望受挫进而容易愤怒。因此,降低对平时习惯的生活标准的期望,开启自助模式,避免灾难化的想法,并且在陌生环境中找到“情投意合”的休养员,报团取暖,相互支持与关心帮助,有助于在这段特殊时期“安全着陆”。
问2:疫情下如果没有陪住的条件,如何应对未成年人去“隔离”?
答:依赖成人照顾的孩子,单独在一个陌生环境中,容易引发家人与孩子的焦虑不安,尤其是容易焦虑、适应慢或有躯体疾病的孩子。若孩子感染需要接受隔离干预,条件许可下,尽可能与家人或其他熟悉的照顾者在一起。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无法做到这点,父母可以预先与孩子做些稳定情绪的准备。
例如,“因为病毒会伤人,病床也很少,不可以让爸爸妈妈陪你,我们会与照顾你的阿姨叔叔保持联系,等你好了来接你回家,也许一周或者几周的时间”。
孩子会从父母的积极应对语气与态度中学习与发展积极的适应能力。
分离期间,尽可能让孩子带上自己喜欢的物品,可以是心爱的安全玩具,也可以是家人的照片、录音或视频等来陪伴孩子。
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安排相似年龄的孩子在一起,计划一些与年龄相符合的活动与日常照顾,提供适合儿童的餐饮与特殊需要,同时给予替代家人的爱与关怀,也可以定时让孩子与家长视频对话。
问3:成人如何应对居家学习的孩子?
孩子居家网课,时间一长,容易引发家长与孩子的枯燥烦躁感以及学习困难,亲子间摩擦增加。这些反应强度取决于亲子双方原先的性格特点、亲子关系、学习能力、有无心理问题或疾病等。
隔离在家的孩子,最常见的困难包括:
不适应隔屏学习、非教室环境下的自律性学习导致学习困难或者过度担心自己学不好;
与好友不能一起活动或受到朋友网络不友好或拒绝行为;
喜欢户外活动的孩子感觉不安等。
非常时期,手机电脑可能很容易成为孩子社交、排遣情绪的“好朋友”,作息容易不规律,喜欢呆在自己房内等,家长的不断督促指责容易爆燃孩子的负面情绪。
非常时期,建议父母少指责,多寻找问题与困难,求解决方法。居家规律作息、积极生活工作的榜样等均有助于家庭度过困难阶段。同时,父母之间、亲子之间可以多进行沟通,保持与老师的交流,了解孩子的社交、学习特点,及时发现孩子的困难类型,寻找可以帮助孩子突破困难的方法。
如果孩子的行为问题明显超出同龄人,并且情绪痛苦或者明显干扰学习及与家人相处,可以积极寻求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心理科专家的帮助。
当然,父母居家期间,最好多学习一些儿童青少年不同发育阶段心理发展知识,以及相关心理疾病的科普知识,有助于科学对待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正所谓“知识在手,力量我有”。
问4:我被“隔离”了,但家中有迎中考和高考的孩子,好焦虑,怎么办?
家长被“隔离”,但孩子面临中高考,的确令人焦虑。有些孩子比较适应在家复习迎考,有些孩子则不然。
每个孩子都想获得好成绩,除非兴趣不在学习这件事上或者自己感觉达不到期望。因此以下几个建议给到大家:
1)如果父母都去隔离点“休养”了,可以找到家长与孩子都信任的亲戚、老师、好友等人多关心孩子,包括向居委会志愿者求助,一起来关心孩子的起居等需要,解决生活困难;
2)父母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让人挂心的上海隔离点小宝宝现状,照顾好自己,定时与孩子电话,同时避免把焦躁情绪传递给孩子,有利于孩子更安心学习;
3)孩子进入青春期,进入了自主式学习阶段,除了学习能力,内在的基于兴趣的学习动机、稳定的情绪、良好的社交是构成孩子努力的重要保障,因此父母需要多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动机,关心孩子的社交与情绪健康,家庭与孩子形成适当的中高考期望;
4)对居家学习不适应的学生让人挂心的上海隔离点小宝宝现状,家长可以主动关心孩子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及相关干扰因素,积极与老师沟通,寻找各种资源提供帮助;
“隔离休养期”结束回家后,在备考期间,家长尽可能努力建设稳定少变化、关心少干扰、舒适少烦躁的家庭环境,家长互相鼓励与支持,多做些愉快放松的活动,关心孩子的合理营养,全家顺利度过这段有压力的日子。
作者:程文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主任医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