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魂:最终篇 /银魂 THE FINAL》百度云
《银魂:最终篇 /银魂 THE FINAL》百度云
《银魂:最终篇 银魂 THE FINAL》百度云
《银魂:最终篇 银魂 THE FINAL》百度云网盘「HD高清资源」迅雷地址已更新
银魂:最终篇 银魂 THE FINAL百度云链接
《银魂》作者空知会在《银 THE FINAL》的特典中选择描绘同期上映作品中“鬼杀队”这种有限存在,就不仅是又一个待吐槽的《银魂》式后设梗,更提示出了这么一个事实:银时等人与鬼杀队同样是有限的存在。
打破《千与千寻》创下了日本电影史票房新纪录的《鬼灭之刃》在日本也维持了12周的周票房冠军。1月12日,2021年1月8日起在日上映的《银魂 THE FINAL》给《鬼灭之刃》连霸周票房冠军纪录画上了句号,登顶新的周票房冠军。
《银魂 THE FINAL》主视觉,图片:官网。
漫画家空知英秋的《银魂》从2004年到2018年连载于《周刊少年JUMP》,又先后转移到增刊《JUMP GIGA》和银魂APP连载,并最终于2019年完结。而《银魂 THE FINAL》就成了以《银魂》最终卷为原作的动画版完结篇。
“完结欺诈”的《银魂》和后设性
《银魂》原作在《JUMP》上未能完结,又转战到增刊《JUMP GIGA》,最后再落脚于银魂APP的连载经历难免有拖延之嫌。也是这种“不断拖延”的性质才使作品从有着固定截稿期限的定期刊行杂志媒体转移到了方便调整截稿期限的APP上。
《银魂》本身也自称“完结欺诈”,图片:动画《银魂》
2006年开播的电视动画版《银魂》以2010年春上映的动画电影《剧场版银魂 新译红樱篇》“告一段落”,却又从2011年春开启了TV版第二季。当2013年7月6日上映的《剧场版银魂 完结篇 万事屋成为永远》宣布了动画版《银魂》的“完结”后,2015年4月起TV版第三季又再度开播……可以说,漫画原作和动画版《银魂》都一直在上演一种“完结欺诈”。作品本身对这种欺诈也是有意识的:2012年10月,一度暂停播映的第二季动画重启“延长战”时,动画版更是以“金时”这个揶揄主人公银时存在的人物对《银魂》这部作品会否完结的“真真假假”作出了讽刺。这种讽刺是如此到位,甚至当时报纸节目预告上写的作品名都从《银魂》变成了《金魂》。
金时的登场使作品名都从《银魂》变成了《金魂》,图片:官网。
这种操作对于熟悉这部作品的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主人公们时不时会对作品中某个人物、设定,甚至是作品本身、作者,以至于其他作品等作品外部的世界发发牢骚、吐吐槽。例如像是说动画因为人气不高被迫改变播放档,又或是动画版马上就要追上原作了所以要延缓展开而插入原创剧情来撑时间,并把作者空知老师化作猩猩搬出来吐槽和讽刺它的智商。像《银魂》中的这种、虚构故事的登场人物获取对于故事内部来说不可知或者无意义的信息,并向作品外的世界(观众)发言表态,就被称为打破作品世界第四面墙的后设性(meta-)发言,而反过来,像是本来应该是属于不可视的“作者”在故事世界里登场等例子,也同样是一种后设性表现。
讽刺空知的猩猩,图片:漫画《银魂》。
那么究竟什么是后设性呢?后设的英文(meta-)中meta-这个前缀来源于希腊语,有“高次元的,超越的,关于XX”的含义,也就是说,meta-类的故事是通过(超越故事次元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可以凸显故事中虚构的错觉。这种类型在叙事的同时,对于故事本身或者所处的环境带有批判性,通过讽刺和自我反省等手法引导读者思考故事与现实的关联性,进而有意识、有组织地探讨故事的虚构性。
广泛存在的后设表现,图片:。
后设故事起源于后现代文学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荷马的《奥德赛》、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经典作品。作为后现代亚文化代表的日本御宅文化也很好地传承了这一故事形式,并且把传统意义上该故事形式仅限于反讽、象征等的手法扩大到了对于高层(外部)世界整体的反照和对话性。
《堂吉诃德》是经典后设主义文学,图片:。
例如我们可以轻易在《潜龙谍影MGS》系列游戏中找到主人公Snake的类似发言:
立马关掉游戏电源!
把2P控制器的连接线接上!
下面只要相信作为玩家的直觉就好了!
《潜龙谍影MGS》中的后设表现,图片:《潜龙谍影MGS》。
将本应该写在故事开头的这种教程性或者旁白性发言交给游戏中的角色来说,不仅起到了教导作用,还给故事的读者或者游戏的玩家带来一种特殊的代入感:一面,它在“阅读、视听”或“玩”的这个过程和故事中的世界之间开通了一个原本不可能存在的通道,另一面又通过强调故事外的世界反过来让玩家意识到了故事的虚构性。这种发言在游戏里每每都能起到奇效,使人忍俊不禁。可以说,《金魂》情节就是这类后设性叙事在动漫中运用的绝佳例子。
尽管《银魂》的完结历经坎坷,基于《银魂》漫画最终卷内容的电影《银魂 THE FINAL》总算是标志着动画《银魂》真正的完结。然而,就算类似《金魂》这种情节是为了后设性的“玩梗”服务,《银魂》这部作品又究竟为何会屡次陷入“完结欺诈”呢?
《银魂 THE FINAL》给观众送去的上映特典,图片:官网。
另一方面,《银魂 THE FINAL》给观众送去的上映特典中,有一组空知英秋描绘的《鬼灭之刃》鬼杀队成员的插绘卡。这一操作乍看像是又一个蹭同期上映作品热度的梗,却实际折射出了这么一个不争的事实:《鬼灭之刃》与《银魂》这两部作品中时间的流淌方式是大不一样的。
为什么“无法结束”成为了梗?
其实,《银魂》会陷入“完结欺诈”,恐怕并不像作品中化作猩猩的空知老师那样,单纯因为“一直在拖稿”。
几乎没有时间流动的日常系动画作品,图片:。
例如,对于《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樱桃小丸子》等作品,很少有人会说“为什么一直在拖银魂,一直不完结”。因为大雄、柯南、小丸子无论是到漫画的第几卷,无论经历怎样的事件,甚至经历剧场版,年龄都不会改变。这种“日常系”作品总是处于一个随时能完结,也能永远持续下去的状态,因为这些作品并没有描绘出一个有明确终结的故事。
那么《银魂》又是如何呢?主人公的银时、新八、神乐等万事屋成员也基本上不会有年龄的改变。故事也基本属于日常系这一类型,无论发生任何事件都不会有明显的故事内时间进展。于是,跟其他日常系作品一样,对于《银魂》,观众本来也没有必要去吐槽“为什么一直在拖,一直不完结”。
E.M.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银魂,图片:。
英国作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作品的登场人物分为不会变化的扁平人物(flat )和会随故事变化的圆形人物(round )。那么在这个意义上,相对于《鬼灭之刃》类故事漫画中描绘的是会成长和死亡的圆形人物,与《哆啦A梦》和《樱桃小丸子》等作品一样,《银魂》中登场的可以说大都是扁平人物。
然而,为了挖掘角色的魅力,《银魂》不得不在银时、桂、高杉等角色的过去设定中埋下严肃展开的伏线,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时不时将这些角色从扁平人物转化为圆形人物。可以说,“完结欺诈”的原因就在这里。
银时角色的过去所代表的严肃展开,图片:。
在这种设定下,《银魂》就不得不在描绘各种吐槽和梗的日常的同时,也逐渐展现和回收来自主人公们过去因缘的伏线。一边是维持安定的万事屋日常的力量,一边是为了挖掘过去和角色内心而将因缘化作对立,为故事提示终结的力量——《银魂》就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的影响下变得割裂。正是这组维持现状不让故事完结的力量和带来冲突让故事完结的力量互相角力难以一争高下,《银魂》的完结才拖了这么久。
《JUMP》上的连载即将结束时所描写的空知猩猩的婚礼,图片:《银魂》。
甚至在《JUMP》上的连载即将结束的时候,作品也只是描绘了与主线故事几乎毫无关系的空知猩猩的婚礼,让读者感觉一点也没有要完结的意思。作为“永不完结的万事屋的日常”,这个婚礼的情节可以说是很符合《银魂》的调性,而作为为了刻画故事高潮而对角色带来变化的传统故事漫画,这一情节却只能说是偏题和多余。然而,没有了这些段子,作品也将失去《银魂》最基本的特征。
就像这样,与节奏紧凑、直接奔向结局的《鬼灭之刃》类漫画不同,长期处于日常和故事主线这一组矛盾下的《银魂》的完结很难处理,也因此才会一波三折。
通过打倒“无法完结的存在”来完结的故事
在《银魂 THE FINAL》里,空知为《银魂》的完结准备的是一个就算被杀死也会以不同外貌甚至人格重生的永恒不灭的存在“虚”。
《银魂》本来也是一个在可以永远持续下去的舞台上展开的故事。为了给这个不必完结的故事画上句号,作品会选用另一种“不会终结”的存在——“虚”作为最终的敌人可以说很有象征意义。《银魂 THE FINAL》就这样再次运用后设主义,将《银魂》这部作品所处的状况和作品中的故事重合在了一起。
不会变化的扁平人物就在这一过程中被转化为变化的圆形人物。而为了使这种转换尽量合理和自然,作品就需要为每一个人物的变化准备必要的场景,这也是《银魂》的完结会花这么久的原因。
《银魂》的最后描写的是一种周而复始的讨伐过程:虚被主人公们打倒又复活,又被别的主人公再度挑战。正是在这种往复中,银魂中的各种人物才得以尽数登场,获得他们从扁平人物变化为圆形人物的场景。
《银魂》的世界原本是角色们仿佛不会长大,时间也不会流淌的一种无限、永恒的存在。虚占据了这个空间后,银时们等登场人物就变成了“有终结”的存在。而这些有限的存在打倒“虚”这个无限的存在后,《银魂》的世界就不再存在“不会终结”的人物——也因此,故事才能迎来完结。
银时等主人公们与鬼杀队同样,都是“有限”的存在,图片:官网。
《鬼灭之刃》讲述的也是有限存在的人类(鬼杀队)共同努力讨伐不死的“无限存在”的鬼——鬼舞辻无惨的故事。《银魂》的作者空知会在《银魂 THE FINAL》的特典中选择描绘同期上映作品中“鬼杀队”这种有限存在,就不仅是又一个等待吐槽的《银魂》式后设梗,更提示出了这么一个事实:银时等主人公们与鬼杀队同样,是“有限”的存在。
参考文献:
E.M.福斯特 《小说面面观》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