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架炮、挨个点名,记对印反击战瓦弄07高地战斗中的无后坐力炮
1962年11月16日,在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二阶段的东线战场上,我步兵130师390团3营6连在对瓦弄西北的07高地实施突击时,遭到依托有利地形的印军顽强抵抗,敌人从三个方向向我突击部队猛烈射击,把我1、3排压在主峰下动弹不得,多次冲锋均被敌人击退。虽然6连2排的一个机枪小组抢占了有利阵地掩护被压制的部队,但仍然无法摆脱被动局面。就在此时,配属给6连的团75无座力炮5班在无法利用地形架炮、并且被印军火力杀伤过半的情况下,别出心裁地吊炮上树,在树上直接向印军火力点射击,最终十发九中,不但撕开了印军防线,打开了冲击的通道,奠定了胜局,在战后被上级评为集体一等功,而且还被作为经典战例写进了军事教材。
我军装备的56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
我军攻击的目标07高地海拔高度4000米,真高3000米(从山脚或地面至山顶端的高度),从印军控制的5050高地主峰向东南方向延伸,整座高地荆棘密布、灌木杂草丛生、藤萝交织。从我方的06阵地能直通07高地主峰的通道只有一条窄窄的鱼脊形山梁。高地的北面是悬崖峭壁,南面是深沟密林,即使是徒手攀登也困难重重,更别说是全副武装的士兵了。印军早已在07高地上构筑了40多个土木结构的地堡和火力点,其严密的交叉火力完全封锁了这条只有三五米宽的山脊。印军企图凭借有利的地形阻挡我军从西面迂回瓦弄侧后切断其退路。
为了增强作为尖刀连的第3营第6连的支援火力,390团决心将团属的75毫米无后坐力炮连的5班配属给6连,提供火力掩护。炮5班装备56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1门,这种火炮是我军工企业在缴获的美制M-20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的基础上进行仿制的。其主要技术数据为:战斗状态全重为52公斤,其中炮身重45公斤,轮式炮架重43.6公斤,火炮战斗状态全重87公斤。炮身长2.12米,弹药基数30发,射速为6-8发/分,最大射程为6500米,直射距离340米,炮班人数7人。但此次因为是在高原地区作战,炮班人数增加到10人火力地堡,并由1名炮排排长带队指挥。
一个典型的75毫米无后坐力炮炮组至少要5人操作
对印反击打响之前正在训练的我军75毫米无后坐力炮炮组
11月15日晚,炮5班随同6连出发,在夜幕的掩护下开始秘密接敌。16日凌晨3时许,炮5班进至距离07高地约2公里的06高地西侧占领了发射阵地,并完成了射击准备。凌晨4时30分,我军开始火力准备,炮5班根据命令对印军前沿的一个大地堡进行射击,在推进到距离敌地堡200米处开火,首发弹是远弹,未能命中,但印军吃惊不小,一时竟没有回过神来以火力压制我军,炮5班趁着机会迅速装填再度击发,第二发炮弹准确地命中地堡,炮弹直接由地堡的射击孔中(这是印度人已经被说了无数遍且屡教不改的老毛病——射击口开得过大)射入并在地堡内部爆炸,爆炸过后炮5班发现虽然残破的地堡起火燃烧,但在火光中仍然可以看见隐隐有人影在动,为了保证彻底摧毁目标,于是炮组对准地堡又来了一发,直到看到有人体残肢从地堡被炮弹炸开的大洞中飞出才作罢。
我军的无后坐力炮炮班携带火炮涉渡河流
6连的步兵随后发起冲击,占领了印军的前沿阵地,炮5班随后跟进。5时30分,6连主力和炮5班推进到07高地的东南侧,但是遭到了敌人主阵地数个地堡里四五挺“布伦”式轻机枪的猛烈拦阻射击,部队被压在主峰下二三十米出无法前进,6连长连续组织10多次冲锋,但均未得手,并遭到了一定的伤亡,炮5班班长也被流弹击伤。此时已经是清晨6时,指挥战斗的3营长命令炮5班立即消灭敌地堡,掩护6连夺取阵地。
印军修建的一处典型的工事,这样的工事防一下步枪子弹和弹片还行,防无后坐力炮直射纯属想多了
印军“布伦”式轻机枪的火力点
但此时炮5班的位置正好位于陡坡下方,周围地形狭窄,丛林茂密,树藤纠缠交错,视线和射界都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山坡的仰角太大,轮式炮架没法固定,而无后坐力炮炮身重量太大,又无法肩射。6连和炮5班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情况危急。所幸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6连2排的机枪班班长谭政贵带着1挺56式轻机枪,和战士杨盛祥和苏志片从侧翼摸上来,抢占有利地形猛烈开火,暂时压住了印军的几挺机枪,并多次击溃印军步兵班排级的反扑,为炮5班争取了时间。
印军哨兵在依托山崖修建的印军工事前警戒,这处工事隐蔽性较好,从远处很难发现
我军的56式轻机枪组
时排长号召大家一起紧急想点子,克服眼下的困难。有人建议后撤50米,退到后面的小高地顶部,那里地形较为平坦,可以架炮。但考虑到我军正隐蔽在敌人射击的死角,如果后撤,反而暴露在敌人的火力杀伤区,而且距离一旦拉远,有可能打不准,因此大家否决了这条建议;这时瞄准手周守海见附近有高大的树木可以利用,他提出把炮吊到树上,在树顶开炮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排长和其他人的一致同意。
于是大家立即把所有的背包带和绳子集中到一起,连成一根长长的绳索,把炮吊上了一棵距离敌人大约150米的树上。但就在炮5班紧锣密鼓地准备瞄准射击之际,印军对我军的动向有所察觉,先是2发炮弹在炮5班阵地附近爆炸,紧接着1挺机枪也开始向炮5班的方向射击,包括带队排长在内的6人先后受伤。在剩下的5人中还有3人在后面扛炮弹还没上来。此时此刻,镇定自若的排长坚持带伤指挥战斗,为防万一自己牺牲炮班群龙无首,他指定副班长方德纯代理班长,赵廷文担任瞄准手,换下了受伤的周守海,其他3名轻伤员则主动坚持战斗,传递炮弹。
正在给56式无后坐力炮装填炮弹的我军战士
炮5班将两根背包带结成圆环状,套在结实的树枝上。一根套住炮口,一根套住炮尾,就这么让炮身吊在了半空中。然后赵廷文爬上树,对准对6连威胁最大的一个大地堡开火,他第一炮就准确命中了目标。猛烈的爆炸直接掀开了地堡的顶盖,地堡里立刻传来了印军机枪手惊恐的喊叫声和斥骂声,在敌人还没来得及搞清我军的炮位在哪里的时候,装填手立即装上第二发炮弹,赵廷文对着被炸开了大口子的地堡又来了一炮,这一炮把地堡里绝大部分的叫骂声全给“刹车”,为了确保那个地堡里不再有活人,赵廷文又射出了第三发炮弹彻底终结了这个地堡的顽抗。
75无后坐力炮及瞄准镜分划
在摧毁了这个主地堡后,赵廷文调整射界对主堡准旁边的2个子堡(小地堡和火力点各1个)又接连射出2发炮弹,将这两个子堡连同里面的印军一同送上了天。正当5班连续摧毁3个我军正面的火力点时,印军另外一个地堡发现了他们的位置,随后地堡里的1挺轻机枪调转枪口向5班射击。方德纯立即指挥5班移动炮位,避开敌人的火力,转移到另外一棵大树重新选择合适的架炮位置,随后5班重新把炮弄上了树架好,当赵廷文在调整射界时,从刚才那个印军的地堡里突然冲出来1名印军机枪手,他发现了5班已经改换了阵地,在地堡内已经无法射击到,于是直接拿着他的轻机枪冲出地堡,企图寻找有利射击位置压制炮5班。
印军“布伦”轻机枪组
但是他的机枪永远也没有等到再开火的机会,还没等他架好机枪,一发直射的炮弹就击中了他所在的位置。一声巨响过后,大团的火光直冲天空,连同被爆炸撕碎的人体残肢和机枪残骸一起飞上了天。在解决掉这个不要命的印军机枪手后,赵廷文又对准他原先所在的地堡开了第二炮,将该地堡连同里面的机枪副射手彻底报销。
在印军的这些地堡和火力点都被炮5班摧毁后,6连的步兵趁着印军火力中断的时机再度发起了攻击,终于冲上了07高地火力地堡,在一场白刃战后将07高地上的印军道格拉斯联队第4营一部击溃并完全占领了07高地。炮5班则接到了3营营首长的命令,要求他们原地待命以备再战。
在攻占07高地的战斗中,炮5班以10炮9中的战绩,摧毁印军地堡4个,火力点1个,配合步兵歼灭印军11旅道格拉斯联队第4营中校营长以下170人。战后,炮5班被评为集体一等功,他们吊炮上树开火的战例也被收录进我军炮兵的教材。时至今日,我军炮兵的训练科目中,仍然有无后坐力炮“树上射击”这一项,以备战场上不时之需。而吃足了我军无后坐力炮苦头的印军也在战后大量进口了瑞典制造的卡尔·古斯塔夫84毫米无后坐力炮,以加强山地作战部队的支援火力。
时至今日,无后坐力炮树上射击仍然是我军的炮兵必修的科目之一
印军装备的瑞典制84毫米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
在此战后,我军一线部队痛感75无后坐力炮虽然具有精度高、射程远和威力大等特点,但其重量太大,尤其是炮身,射手无法操炮进行肩射,这极大地限制了这种火炮在复杂地形下的作战能力。在部队的强烈要求下,我军工部门开始对56式无后坐力炮进行改进,其改进型56-1式无后坐力炮主要是减轻轮式炮架和身管重量。轮式炮架的重量由43.6公斤减到32.4公斤,身管重量由45公斤减到34公斤,极大地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但部队仍然对火炮肩射不便感到不满,于是56-2式无后坐力炮在1968年应运而生,重新设计的三脚架替换了轮式炮架,同时减薄了身管,将全炮重量减到50公斤,增加了机械瞄具,还增加了前握把和扳机,可以实施肩射。但此时75毫米无后坐力炮已经过时,我军也装备了更加先进的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最终56式无后坐力炮逐步地退出了我军装备的行列。
我军装备的用于替换56式无后坐力炮的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