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哈德逊河奇迹:飞机成功在河面上迫降,机长成全美英雄
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撞鸟一直是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看似小巧的鸟儿,在与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后,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力,严重时还有可能发生机毁人亡的惨剧。
2009年,一架载有154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飞机就在飞行过程中与黑雁相撞。在两个发动机都瘫痪的紧急情况下,机长萨伦伯格决定让飞机降落在哈德逊河。
飞机在水上迫降,是试验一百次才有可能成功一次的冒险,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机长萨伦伯格的冷静操作下,飞机最终成功在水面迫降,乘客与机组成员全部生还,创造了“哈德逊河奇迹”。
飞行撞上飞鸟,百人命悬一线
2009年1月15日,机长萨伦伯格像往常一样驾驶着N一零六US号空中客车A三二零,从纽约长岛拉瓜迪亚机场飞往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然而,在飞行了只有5分钟后,他就意识到了情况不对。
飞机的发动机突然发出了爆炸的声音,整个飞机开始急剧下降。他迅速检查飞机发动机,怀疑是发动机卷入飞鸟导致瘫痪。这时的飞机已经起飞,发动机失灵,返回机场已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军队有着多年飞行经验的萨伦伯格立即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在两个发动机全部失灵的情况下,飞机只能迫降。这时的他又面临着两个选择:选择陆地迫降或是选择在水面迫降。
虽然在附近有一个小型机场,但这时的飞机已经失去动力,难以再进行长距离飞行,要飞到最近的机场着陆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强行在地面迫降,飞机可能会驶入城市,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在多次尝试恢复飞机动力装置失败后,萨伦伯格权衡利弊,决定在距离最近哈德逊河迫降。
对于民航飞机来说,极少出现水上迫降,空管也不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只得迅速安排救援,等待萨伦伯格的消息。从飞机撞鸟到决定在河面迫降,只有短短的3分钟时间。
时间紧迫,萨伦伯格迅速向整个机组通知迫降的消息,其他机组人员按照他的指示一边做着迫降准备,一边安抚乘客们的情绪。
靠着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飞行技术,萨伦伯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降低飞机的速度,短短的1分钟后,飞机便从空中落入水中,在水中滑行了很长一段距离。
尽管飞机在入水时已经降到了最低速度,但是巨大的冲击力还是使飞机猛烈摇晃,一个发动机也在迫降时坠入水中。好在最终飞机停了下来,萨伦伯格与同事立刻组织乘客疏散,让乘客们来到飞机的机翼或紧急充气救生滑梯上等待救援。
飞机的机舱门被压力撞开,河水涌入,情况危急,但萨伦伯格仍两次进入机舱,确保没有落下一名乘客后才来到救援地等待救援。
因为时刻与空管保持联络,在飞机水面迫降不到5分钟的时间,救援队伍陆续赶来,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下,飞机上的人员全部奇迹生还。
迫降河面,创造奇迹
众所周知,当飞机遇到危险时,通常会选择迫降,迫降分为陆面迫降和水面迫降。可能很多人听起来认为水面要比坚硬的陆面更适合迫降,但事实上水面迫降要比路面迫降的风险更大。
水面虽然看起来无比温和柔软,但当其与高速降落的飞机相撞时,水面就像一块坚硬且不平坦的陆地,因此,水给机体带来的冲击丝毫不会小于地面。
飞机在水面迫降,角度和着陆点至关重要。若是机翼或者机头先于水面接触,在强大的压力与冲击下,飞机几乎瞬间就会解体。在降落时只能以极慢的速度,用机腹在水面滑行,才能将损害降到最小。
不仅如此,当飞机坠入水中,舱门在撞击中被打开,水流包裹的情况下河水倒灌进入机舱,很快就会让飞机沉入河底,救援的速度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飞机入水前需要切断绝大部分动力,甚至交流电也要关闭。为了减少冲击力,还要保证飞机是以最小的下降率入水。操作难度与降落风险结合,水面迫降的难度基本达到了无法评估的程度。
在飞行员的训练中,基本不会实际练习迫降,迫降的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机毁人亡的惨剧,所以水面迫降的成功例子也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这起空难中,机长萨伦伯格也是第一次进行水面迫降,因为有着丰富的飞行经验,他先是及时发现飞行中出现的问题,之后果断做出水面迫降的决定。
迫降的过程中,他凭借着熟练的技术,尽可能减低飞机的降落速度,之后让飞机尾部先接触水面,借此让机腹在水中滑行了一段时间,减小了水面对飞机的冲击力,最终,飞机成功在水面迫降。
这起空难过后,有人也曾做过类似的实验。他们利用飞机模型模拟来模拟这次迫降,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发现,哈德逊河迫降是实验一百次只能成功1次的奇迹。
除了模拟水上迫降之外,这些航空爱好者还模拟了当时飞机如果在陆地迫降的情况,无一例外,每次实验都是机毁人亡的惨剧。
若是萨伦伯格机长一念之差,决定在陆地迫降,那么飞机很有可能落在繁华的纽约市区。这样不仅会导致机毁人亡,还有可能对市区中的居民造成很大影响,其危害不亚于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
这次迫降成功,运气只占了很小一部分。萨伦伯格机长的果断决策、高超的飞行技术与其他同事乘客们的配合,才是创造奇迹的关键。
功成名就,成为全美英雄
哈德逊河迫降之后,萨伦伯格机长成为了全美的英雄。从发现发动机可能因为撞鸟瘫痪到成功在河面迫降,其中只有不到4分钟的时间。
这不仅考验了机长的飞行技术,更考验了其在危急时刻的心理素质和组织应对能力。萨伦伯格用自己丰富的飞行经验和过人的心理素质完美完成了这次紧急迫降。
纵观萨伦伯格机长的人生履历,他在危机面前能有如此胆魄,离不开他多年飞行的积淀。1951年,斯利·萨伦伯格三世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他在17岁就拿到了飞机的驾照,18岁中学毕业后顺利进入美国空军学院学习。
由于表现出色,萨伦伯格在23岁时便被提拔为飞行指挥员和飞行教练,年纪轻轻便成为教员,萨伦伯格的优秀可见一斑。之后,29岁的萨伦伯格光荣退役,来到太平洋西南航空工作,成为了一名机长,而萨伦伯格的传奇人生,也由此展开。
机组人员在经历了空难后,极有可能产生心理阴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心理疏导,甚至有人自此之后便不再参与飞行。毕竟历经了生死之后,才懂得生命的脆弱与可贵。
哈德逊河迫降时,萨伦伯格机长已经58岁。在迫降发生之后,他没有立即选择退休,而是继续参加工作,直到2010年3月3日,他驾驶全美航空1167次航班飞往夏洛特,在飞机完美降落后宣布正式退休,结束了自己的飞行生涯。
从18岁进入空军学校驾驶战斗机,到59岁正式退休,萨伦伯格将近半生的时间都在与飞行打交道。40多年的飞行生涯和超过2万小时的飞行时间,以及完美完成的哈德逊河迫降,都证明着萨伦伯格是个不可多得的优秀飞行员。
哈德逊河迫降后,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离任几天后致电萨伦伯格,感谢他拯救了乘客的生命。奥巴马在刚就职时也邀请萨伦伯格以及全体机组人员参加总统就职典礼,之后萨伦伯格也多次被国家授予各种荣誉奖章。
当然,这场完美的迫降背后也有一些伤痛与感动。当时飞机上还有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和一个幼儿,飞机降落后萨伦伯格两次进入机舱检查,确定所有乘客都出来后,才撤退出来。虽然飞机上的乘客没有一人死亡,但有5人重伤,几十名乘客轻伤。
乘客与机组人员全部被救援后,很多人都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2019年时,距离哈德逊河奇迹已经过了10年,机组人员们与当年的乘客们再次相聚,彼此倾诉,共同抚慰内心的创伤。
或许在命运面前,我们并非难以以一人之力对抗。哈德逊河奇迹的发生,正是机组人员与乘客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后来,哈德逊河奇迹还被拍成了电影《萨利机长》,受到全民的一致好评。这次迫降也被载入航空史册,成为了一段传奇。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