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系列:天鹅绒分离——捷克斯洛伐克解体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由来已久的民族矛盾,
在东欧剧变的冲击下,
成为国家分离的根源。
“天鹅绒革命”25周年的纪念仪式
与苏联和南斯拉夫不同的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的解体没有出现流血冲突和紧张局势,而是在双方政治精英协商谈判的基础上,实现的快速和有序的“天鹅绒分离”。“天鹅绒分离”,顾名思义,是指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民族分离和国家解体,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崩溃。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与斯洛伐克捷克联合,于同年10月28日建立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8年慕尼黑会议后,纳粹德国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领土。1945年,在苏联的帮助下,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建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并解放全国。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成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1960年7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自1949年起,捷克斯洛伐克成功地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水平得以大大提高。然而,经济发展的成就没有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无法掩盖由来已久的民族矛盾。斯洛伐克地区成为工业发达的捷克地区统治和剥削的对象,两者经济发展程度的差距越拉越大。70年代胡萨克当政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斯洛伐克原先贫困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但两个民族间的矛盾并未得到真正解决。
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
80年代末,在中东欧国家“多米诺骨牌”般的政治剧变中,捷克斯洛伐克也受到冲击,执政的共产党在反对派的紧逼下步步后退,直至失去政权。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成功发起“天鹅绒革命”,联邦议会批准修改宪法,取消其中关于捷共在社会中期领导作用等条款,实行多党制。
之后,这两个共和国之间的经济矛盾便更加突出。1990年初,在斯洛伐克的要求下,国名被两次更改,最终确定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同年8月,斯洛伐克政府提出了同联邦政府分权的问题。国家分裂初现端倪。
瓦茨拉夫广场是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的主要广场之一
1991年1月,联邦政府开始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推行私有化,全面放开物价。由于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共和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此这一政策的消极面在斯洛伐克更为明显。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主席梅恰尔说:“我们受到经济崩溃的威胁,斯洛伐克将走自己的道路”。就在同一个月,联邦议会通过《政党法》,赋予公民自由组建和合并政治团体的权利,从而为实行多元化的政治制度创造了条件。在此之后,在捷克和斯洛伐克逐渐形成了两个独立的政治舞台。
1992年6月5日至6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举行了大选。这是这个国家自1989年11月政局剧变后举行的第二次大选,有41个政党为联邦议会人民院和民族院的300个议席和两个共和国民族议会的350个议席进行了激烈的角逐。选举结果是,在捷克共和国,以联邦财政部长克劳斯为首的“公民民主党”得票最多,在联邦两院和本国议会获得了1/3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在斯洛伐克共和国,以前总理梅恰尔为首的“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也独占鳖头,在联邦议会中得了1/3的选票,成为第二大党。
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布拉迪斯拉发
大选后,获胜的两大政党主席克劳斯和梅恰尔就组阁问题举行了4轮会谈均无结果。面对两党严重对立的情况,7月2日哈韦尔总统任命了联邦政府。但这个政府仅向联邦议会提出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施政纲领,这实际上是为分家做准备。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共和国政府分别在7月13日和14日向本国的民族议会提出了施政纲领。克劳斯在施政纲领报告中强调,为独立的捷克国家奠基是以他为首的政府的首要任务。为此他要尽快地起草《捷克共和国宪法》。梅恰尔所拟定的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施政纲领把谋求斯洛伐克的主权和独立摆在最突出的地位。7月17日斯洛伐克民族议会宣布了《主权宣言》,强调“《宣言》是斯洛伐克民族主权国家的基础”。
7月22日,在大选中获胜的捷克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举行第5轮会谈,双方在23日凌晨达成协议,同意把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分成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11月25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通过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法》,决定联邦共和国于1992年12月31日自动解体,从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正式分成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至此,具有74年历史的统一国家宣告解体。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