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有必要去吗 西双版纳的民俗民风怎样有啥历史遗迹
西双版纳有必要去吗 西双版纳的民俗民风怎样有啥历史遗迹
西双版纳的民俗民风怎样有啥历史遗迹
傣族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文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
早在 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贝叶、绵纸上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诗歌等,仅用傣文写的长诗就有550馀部。
《召树屯与楠木诺娜》、 《葫芦信》等是其代表作,被改编成电影、戏剧等,深受群众的喜爱。
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动作为多类比和美化动物的举止,如流行广泛 的“孔雀舞”、“象脚鼓舞”等。
傣族的音乐悦耳动听,除了为舞蹈伴奏外,常与诗歌相结合。
雕刻、绘画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 佛塔和佛寺随处可见。
傣族民居——竹楼,是我国现存最典型的干栏式建筑,造型古雅别致,住在里面清凉舒爽。
傣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表示勇敢、美观,亦能吸引异性的爱慕。
历史文化
泼水节传说 民间传说,远古时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一场灾难。
夏无雨,春无风傣族竹楼,秋无艳阳,淫雨满冬。
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庄稼无法种,田荒地芜,人畜遭 疫,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那个被人们称为帕雅晚的人,见到如此光景,决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禀告天王英达提拉。
他以4块木板作成翅膀,腾空而起,冲入天庭,将 人间遇到的灾难报告了天王英达提拉。
项达提瓣闻状一查,知道是负责掌管风、雷、电、雨、晴、阴的天神捧玛点达拉乍无视捧玛乍制定的旱、雨、冷三季之规,凭借广大神通,蓄意作乱。
而这个捧玛点达拉乍,法术高明,众天神均对他无可奈何。
为惩处这个乱施淫威的天神,英达提拉装扮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到捧玛点达拉乍 家里去串姑娘。
被捧玛点达拉乍长期禁闭在深宫中的7位女儿,对这位英俊伙子一见钟情。
英达提拉便将捧玛点达拉乍降灾人间,使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的实情相告, 7位平日已对父王心情愤懑的善良姑娘,,决心大义灭亲,拯救人类。
她们天天围在父王身边撒娇,探查他的生死秘诀。
面对 娇女,捧玛点达拉乍终于吐露了秘密:他不怕刀砍、箭射、也不怕火烧水淹,他怕的是自己头上的发丝。
姑娘们探得秘密之后,将自己的父亲灌得酩酊大醉,乘机 剪下他的一撮头发,制作了一张“弓赛宰”(直译为心弦弓,褛必弦弓),他们刚把弓弦对准捧玛点达拉乍的脖子,他的头颅便倏然而落。
然而捧玛点达拉乍的头是 只魔头,落地喷头,火势冲天。
7位姑娘见状,不顾安危扑向头颅抱于情中,魔火顿灭。
为扑灭魔火,7位姑娘只好将魔头抱在怀中,不断轮换,直到头颅腐烂。
姐 妹每轮换一次,便互相泼一次水冲洗身上污迹,消除遗臭。
捧玛点达拉乍死后,树鲁巴的麻哈捧重修历法,执掌风雨,使人间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
传说,修 订的历法是由帕雅晚于傣历六月托梦给他的父亲宣布的。
因此,傣族便把公布新历法的六月作为辞旧迎新的年节。
人们在欢度新年时,相互泼水,以此纪忘那7位大 义灭亲的善良姑娘,并寓驱邪除污,求吉祥如意流传至今。
傣历新年,一般要过三天或四天,通常称为“宛麦”、“宛恼”、“麦帕雅晚玛”。
“宛麦”是辞旧岁之 日,有些类似农历的除夕。
这天,人们要打扫卫生,准备过年的食品,辞旧岁迎新年 傣家 傣族是西双版纳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精巧的竹楼,优美的孔雀舞。
傣族少女服饰精美、容姿秀丽、能歌善舞,是西双迷人的景致之一。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
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爱水的傣族 西双版纳傣族,是与水有缘的民族,称为水的民族。
民谚说“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水创世,世靠水”。
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
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讲到,开天辟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质造成了地球。
是水形成地,水是万物之源。
在傣族的《回塔五蕴》医学论著中,把“巴他维塔都”(土)、“阿波塔都”(水)、“爹卓塔都”(火)、“佤约塔都”(风)解释为人体的物质本源。
水在其中起胶合作用,起生命源泉的作用。
傣族认识到水不仅有饮用、洗涤、航运、灌溉、带动水车等功能,还具有养育世间万物的作用。
傣族与水有割不断的深情。
傣族法典中规定:“建勐要有千条河。”丰富水源,是傣族选址建寨定居的重要条件之一。
正如民谚说:“寨前渔,寨后猎,依山傍水把寨立”“无山不狩猎,无河不建寨”,所以,所有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
傣族对水的依恋,还与风俗习惯和居住地气候有关。
傣族过新年节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都离不开水;亚热带的高温,人们要一日几浴;傣族开水田种稻,灌溉也要水。
傣族的生活离不开水。
由于傣族把水视为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因而对饮水的洁净十分重视。
傣族住地是靠近江河,但他们只把江河水用来沐浴、洗涤而不饮用。
他们要另寻水源,修建水井,专供饮用。
为防止污染,所有的水井都要修建井栏、井屋,防止污物落入井水内。
不少水井还建有井塔,将井口围严实,仅留一个取水口,防止山水冲入井内。
傣家竹楼上的水,也有“喃京”、“喃萨火”(饮水、用水)之分。
“喃京”往往摆在屋檐内较高的地方;人们决不用“喃萨火”来做饭、烧开水、煮汤。
傣家人很早就注意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污染,实在值得称道。
旅游小贴士 1、为防备蚊虫和强烈的日光,雨伞就不用说了,还需准备驱蚊和防晒用品,防中暑药(例如霍香正气胶囊)都是不可缺少的。
2、游览时要尊重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3、西双版纳地区珠宝玉器较多,选购时需仔细甑别。
4、赴缅甸等边境地区旅游,须特别注意安全和卫生。
5,西双版纳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暖宜人。
最佳的旅游时间在10月至次年6月。
年平均气温21℃,这里从来不下雪,即使在1月份,白天气温也很高。
6,一定要带上足够凉快的T恤和短裤,最好带一件薄外套,因为早晚会有点凉,拖鞋是一定要准备的,到了那边基本上每天都穿拖鞋,运动鞋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7,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包出租车去景点,出租司机一开始会给你个比较低的包车价,但是会强迫拉你去一些商业景点和购物场所,他们拉游客到这些地方都会有几十元的好处费,如果你坚决不去,他们会缩减你的行程,例如答应回来送你到机场,你如果没有去他们推荐的景点或购物场所,回城后肯定就会找各种理由不送你去机场了,但是车费绝对不会给你减。
民间工艺
一:民族织锦 1、傣族通巴与花包 通巴、即挎包。
傣族通巴,以各色毛线、棉线为原料织制。
包长30余厘米,宽20余厘米。
包正面、侧面、后面。
或织花卉鸟兽、或织几何图形,包底部缀有彩穗,色泽鲜艳美观,做工精细,包形小巧,民族特点鲜明,是深受游客喜爱的纪念性商品。
产品除在本州销售外,已出口缅甸、老挝。
花包,傣语称为“骂管”,本是青年男女娱乐、传情的玩具。
歌舞餐厅将丢包活动搬上舞台以后,花包随之变成小巧玲珑的纪念品,深受游客喜爱。
曼景兰等地的傣族妇女,抓住机遇进行花包生产,使花包进入旅游商品市场。
2、民族服装 美观、素雅简洁的傣族女装;绣有各色图案、镶有银饰品的哈尼族、基诺族男装;古朴的拉祜族、布朗族女装,是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衣着。
州民族工艺品厂,根据游客的需求,开发了夫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和基诺族服装生产,以传统布料与现代布料相结合;传统款式、色泽、饰品和现代款式、饰品相结合,设计缝制出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族服装进入市场,销路极好。
二、木质工艺品 1、木板画 以木质细腻。
色泽鲜明的木材和优质的层板为原料,采用绘样、锯裁、拼帖等方法,将反映西双版纳少数民族衣着服饰、生活习俗、民居建筑、自然风光的雕刻艺术品,拼帖在成板框内,精心打磨、修饰而成。
此种木板画、兼客雕刻艺术和浮雕艺术特点,民族特色鲜明,画面色泽自然、古朴、素雅。
大型木板画,多被用于装饰馆堂、居室。
小型木板画,被游客视作民族特色鲜明的礼品,用于馈赠亲友,作纪念品保留。
2、木雕、根雕 传统木雕,多为木刻佛像、神牛、金象,主要用于拜佛。
进入80年代以后,木雕随之出现。
主要木雕产品傣族竹楼,是木象、木狮、木牛、木马、人像、变形人、木手镯、木项圈等。
根雕产品,一种是依树根原形加工制作成的神似或形似的动物、植物、建筑物等选型;另一种是绞杀植物气生根自然形成的各种造型,经人工修饰制成的艺术品。
3、黑陶 1991年5月,勐海县乡镇企业局为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景真八角亭所在地兴建工艺美陶厂生产黑陶。
1992年开始出坛、罐、壶、瓶、烟具、茶具、陶马、陶牛等63个系列产品。
产品造型新颖别致,雕刻精细,图案古朴典雅,美观大方。
4、银饰品与蝴蝶装饰制品 传统银饰品,主要有钗、耳环、项圈、手镯、臂环、胸饰、脚镯、戒指、腰带等。
蝴蝶装饰制品,系90年代禄开发的新型工艺品。
制品主要有蝴蝶原形工艺品。
主要产品为蝶盘、蝴蝶标本卡;另一种是以彩蝶为原料,拼帖制作56个民族的古今人物造型装饰蝶画。
产品做工精细,小巧玲珑、色彩鲜艳美观,深受游客欢迎。
傣族佛教建筑
数百年前,小乘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
这里佛寺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还建有佛塔。
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
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东西两侧递减,交错起落。
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
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
正脊上的那瓦饰呈火焰状,戗脊首端大多竖有凤的形象,风格独特。
曼飞龙佛塔西侧那座开敞“布苏”(戒堂,和尚诵经、议事的场所)又是另一种式样:在重檐三面坡长方形佛寺的一侧的中堂部分处,建一样高、两檐,另一侧有端坡的大厅,两边矮一檐,各建一间人字形屋顶的房间。
以上3部分联系着的地方,檐下都打通连成一整体,成了一座开敞式戒堂。
进佛塔要经过的门亭也别具一格。
在一个两重檐人字屋顶的一侧,成直角的再照样建筑一个屋顶,连接在一起组成门亭。
檐下只有柱子支撑,无墙壁,四通八达,供人出进,虽属重复建筑,由于布置巧妙,更显出了傣族特殊的建筑风格。
从中可以看出傣族建筑的显著特点。
那就是这些建筑物没有一座是把柱子镶嵌在墙中的。
离勐海县14公里处的景真八角亭(也是戒堂),造型独特精巧:基座作折角方形,亭子为砖木结构呈八角形。
亭身有31个面,32个角,每个角都盖着缅瓦。
8个亭角偏厦,自下而上,层层收缩,重叠美观,直到顶端,错落有致,结构精密,独具一格。
因亭子建在景真地方,故称景真八角亭,是傣族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丝台帽“卡钟罕”建筑的。
八角亭建于公元170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景真地区的中心佛寺。
在傣历每月十五和三十两日,景真地区的佛爷集中亭内,听高僧授经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动,也是和尚晋升为佛爷的场所。
佛寺旁边或附近大多建有佛塔。
佛塔主要有:缅式钟形佛塔、亭阁式佛塔、泰金刚座佛塔、八角形密檐佛塔,千姿百态。
这些塔基本上由砖砌成,外敷石灰、涂料,大多是实心。
景洪市曼飞龙佛塔属泰式金刚座塔。
这座像拔地而起的春笋的佛塔由3位印度佛教传教士设计,傣族头人主持建造的,建于公元1204年,距今已有800来年。
塔基呈梅花状,周长42.6米,主塔高16.29米,四周围绕着8座小塔,高9.1米,分布八角,塔身是多层葫芦形。
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个佛龛,龛里有泥塑的凤凰凌空飞翔。
整座群塔洁白无瑕,秀丽无比。
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们观光的胜地。
橄榄坝的傣族家人
橄榄坝位于景洪市董东南,原来是一个以种植橡胶、水稻为主的农场。
1998年在州政府“旅游兴州”政策的带领下,农场引进资金,以当地的傣族村寨为基础,兴建了以傣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为特色的傣族园。
1999年8月1日,傣族园正式开园,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就成长为国家级旅游景区。
傣族园原始的榨糖机、具有传奇色彩的贝叶经书、可口的傣家菜肴为傣家人开来大批游客,也为傣家人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傣家人的腰包鼓起来了,以曼春满寨字为例,1998年,傣家人的户均收入一般在1.5万元,2000年户均收入增长到2万元。
作为景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傣家的房前屋后披上了浓浓的绿荫,村寨之间也铺通了狂阔的柏油路。
傣家人的生活变了,变得富足、殷实,变得从容、自信。
没有古老遗址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