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县—观音之乡、宋璟故里、千年古县、宠物之乡
一、概况
南和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端,西与邢台县、沙河市接壤,东连平乡县,北接任县,面积405平方公里,人口约34万,辖3镇5乡,县政府驻地和阳镇,是邢台市邢东新区的一部分,邢台市一城五星整体规划的五个卫星城之一。
南和县是传统农业县,有“畿南粮仓”之称。境内东吕高速公路、邢黄铁路横贯东西,是承东启西、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 南和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观音之乡、宋璟故里”之称。历史上涌现出春秋乐圣师旷、后赵右候张宾、唐朝名相宋璟、元朝户部尚书马亨、明朝右副都御史朱正色、清代武状元王世清、近代书画家白寿章、著名演员王宝强等知名人士。境内有汉墓群、北齐造像碑、隋代澧水石桥碑、白雀庵等名胜古迹。
2015年,南和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成为邢台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城。2016年12月7日,南和县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同月,南和县被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列为第二批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 。2017年,南和县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成为邢台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城。2016年12月7日,南和县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同月,南和县被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列为第二批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 。2017年,南和县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成为邢台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城。
二、行政区划
南和县辖辖3个镇、5个乡。
和阳镇、郝桥镇、贾宋镇、河郭乡、三思乡、三召乡、史召乡、闫里乡。
三、嘉禾城——南和
南和县雅号嘉禾城,别称纱帽城。
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千年古县、中国宠物食品之乡、省级文明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级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四、建置沿革
《禹贡》属冀州。西周属邢国。战国属赵。秦属巨鹿郡。
西汉初置南和县,属钜鹿郡。
北魏时期设北广平郡,北周时期置南和郡,南和均为治所。
隋唐宋金南和县属邢州,唐武德年间南和县一度设为和州。
元明清南和县属顺德府。
1949年后南和县属邢台专区、邢台地区,
1993年邢台地市合,南和县属邢台市。
五、地域文化
1、观音之乡
南和县素称观音之乡,千手观音的传说”(又名三皇姑传说)在邢台南和流传时间不仅长久,而且影响深远,是观音中国化和女性化的转折点,南和白雀庵历代碑刻以及南和地方志都记载了这个“千手观音的传说”,在白雀庵观音雕像内发现的明代《观世音本愿真经》也详细记载了南和的妙善修炼成为千手观音的经历。
千年古刹白雀庵是观世音菩萨的应化之地。相传南北朝乱世之时,南和县人妙庄严揭竿而起建立了百里小国,国号兴林国,自称妙庄王,妙庄王的三女儿(三皇故)名叫妙善,自幼心地善良,出家白雀庵修行。后妙庄王火烧白雀庵,五百尼姑遇难,三皇姑妙善侥幸逃脱,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苍岩山。后妙庄王得一怪病――人面疮。需亲生儿女手眼方可治愈,两位皇姐不肯献,妙庄王命在旦夕。三皇姑听说后,毅然剁手剜眼,为父治好了人面疮。从此,妙庄王改暴从善,降旨敕封三皇姑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三皇姑慈心至极,而道业成就,感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护持众生。“白雀庵观音菩萨女道场”的世名由此而生。
2、宋璟故里
南和县是唐朝四大名相之一的宋璟的故里,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唐朝名相,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历任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宋璟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三百年间的四大贤相。宋璟还与魏征、刘秉忠并列为邢台历史上的三文贞公。
3、千年古县
南和县别称和阳,雅号“嘉禾城”、“纱帽城”,为始建于西汉初的千年古县,旧志说:“东达巨鹿,西枕龙冈,远拱太行,近环洺水,地势平坦,四通八达,由正定以至大名,自山西以至山东,亦畿南次冲也。”北魏时期南和县为北广平郡治所。后周时为南和郡郡治。唐代曾为和州州治,地处邢台百泉流域,农业发达,古诗赞云:“南和任县不求天,耳听渔歌看秧田。柳荫垂钓归来饮,即此便是小江南。”又云”渺渺烟波入画图,白鱼黄鸟泛青浦。千家茅屋临水流,十里稻香在镜湖。”
4、牌坊文化
古城南和,历史悠久,贤臣倍出,民谣有“顺德府好城墙,南和城好牌坊”之说。据清朝《南和县志》记载,南和县原有牌坊36座。仅在府前街就有七座牌坊,即:三世宫保坊,为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李起元立;恩光三世坊,为刑部左侍郎李若珪立;天恩覃敷坊,为兵部员外郎朱家卿立;金吾世胄坊,为锦衣卫世袭实授百户朱时万立;平定边疆坊,为右副都御史朱正色立;掖垣都谏坊,为礼科给事中李若珪立;节制三省坊,为勋阳巡抚右佥都御史李若珪立。这些牌坊均系明王朝皇帝降旨敕建,是具有明朝建筑风格的古雕群,个个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5、黄杠文化
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传承年代最久的民间大型社火是南和县的抬黄杠,约十年举办一次,传承千年,相传源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百姓自发给黄巾军送粮的义举。主要集中在南和县河郭乡、贾宋镇。起杠时,河郭乡“四牌公”杠头高举“四牌公”大旗,三十二只杠按顺序排列其后,由三眼枪鸣枪开道,三十二杆黄杠后面配备三十二匹马。两个抬杠人默契配合,踩着杠的震颤鼓点,杠杆在脊背上任意转动。黄杠有二十四式套路,野鸡旋窝和赛马最精彩,人、马、杠一起运作,人欢马叫,如万马奔腾,是京津冀地区延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民间社火。
六、历代名人
师旷, 冀州南和人,一说山西人, 《阳春》、《白雪》的作者,被尊为乐圣。
张宾,后赵南和张相村人,一说内丘人,后赵右侯、大执法、濮阳侯。
宋璟,唐代南和宋台村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进爵广平郡公。
朱正色,明代朱营村人。甲戌科进士,官至宁夏巡抚、右副都御史。
马亨,元代南和马庄村人,户部尚书,元代名宦。
侯泰,明代南和县城人,刑部尚书。
马铨,明代路庄村,贵州左布政使。
李若珪,明代圪塔头村,刑部尚书,被誉为金胳膊老李。
李起元,明代冀屯村,户部尚书,被誉为天下清廉第一。
白储召,明代东三召村,太常寺正卿、宁夏巡抚,著作有《坦圆呤》等。
小山宗书,明代贾宋村,少林寺第24代主持,抗倭英雄。
井源,明代井家庄,字永清,官至驸马都尉,尚嘉兴公主,追封为巨鹿侯。
张凤翼,明代南和县,著名教育家,江南十二才子之一。
王世清,清代三思村清代咸丰丙辰科武状元。
胡鹏举,清代大林村武进士、御前侍卫、游击将军、抗法英雄。
白寿章,左村人,近代著名的书画大师。
侯宗宾,南和县张相村人。曾任甘肃省副省长、陕西省省长、河南省委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副书记。
王宝强(1984一),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大会塔村人,知名电影演员。
七、风景名胜
1、和阳八景
南和古城,平畦绿野,土膏禾茂,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古“和阳八景”旖旎多姿,美不胜收,蜚声遐迩,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为之驻足留恋,登临游览,留下了吟咏和阳风物美景的传世佳句名篇,自古有和阳八景、和阳十二景之说。其中明清时期的《和阳八景》为:
笔架耸翠、澧水扬清、凤池春烟、鸡台晚照、梅亭绿荫、荷沼香风、古刹晴虹、仙坛秋月。
2、白雀庵
白雀庵位于邢台市南和县城东北10公里处白佛村,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千手观音妙善的初禅之地。白雀庵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晋朝南和,是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尼姑道场,也是河北省一处对外开放的僧尼活动场所,是在全国佛教最有影响力的二僧道场和著名的千手观音道场。庵院香火旺盛,农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有庙会。
3、农业嘉年华
南和农业嘉年华是中国农大设计的国内第四个农业嘉年华综合体,也是河北省首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嘉年华品牌。位于邢台市中兴大街东延线路南、南和县贾宋镇,规划面积446亩,创意风情馆是农业嘉年华核心部分,占地99亩,建设连栋温室4.1万平方米,设置了疏朗星空、畿南粮仓、本草华堂、童话果园、花样年华、同舟共冀6个主题场馆,场馆内容极具创意,景观绚丽夺目,主要以蔬菜、瓜果、花卉、粮食、功能性植物、水科技为元素,展现不同地域的农艺景观。
八、代表文物
1、北齐造像碑
北齐造像碑,位于邢台南和县治北,此碑刻于北齐天保十年(公元559年)。据《南和县志》记载,北齐造像碑原在南和县慧炬寺内,寺院已塌毁,现碑身埋在地下,露出地面部分,高2.80米,宽1.45米,厚0.39米,于一九六七年,建砖结构碑楼一个。北齐造像碑,对于研究北齐时期的佛教历史和雕刻艺术均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一九八二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澧水石桥碑
澧水石桥碑 澧水石桥碑位于南和县北2.5公里处,东韩村小学院内。碑刻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碑高2米,宽0.92米,厚0.29米,龟跌座,龟首被砸。半园形碑首上刻四龙图案,碑额为篆书阳文“大隋洺州南和县澧水石桥碑”十二字。阳面碑文为隶书阴文,字里行间略显方格,笔法工整。碑阴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南和县令易宗周题隋碑诗一首,碑额有易宗周之子篆书附识,称此碑“文字雄壮而隶书精妙,尤可师法。” 澧水石桥碑记载了隋代澧水河的泛滥、地理变化和当地民众修桥以济交通的事实,考证甚详,对有关部门研究澧水河的历史变迁,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一九八二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左村汉墓
左村古汉墓群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治西南约十公里的左村村南200米处。 古汉墓群有三座古墓,村东南编号为一号墓,村西南编号为二号墓,村正南编号为三号墓。此墓为西汉时期的古墓群,墓主人身份较高,随葬品较贵重,尤其是出土的拉链铜温酒器,经河北省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珍品,并载入全国编印的《中华文物精华辞典》中。 一九九五年命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朱正色墓
朱正色,字应明,号和阳,南和人,明朝万历年间的杰出贤臣。其墓地位于南和县北部的邵屯乡朱营村东北200米处,东侧200米为南和城关通往白佛的公路。墓地南北长400米,东西宽100米,地势北高南低,沙碱土壤。199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区存封土堆3座,墓葬前有圣旨碑3通,石供桌2个,石香炉6个,神道自北向南分别有文臣、马、武士、狮、貔貅、羊、鹿等石刻各一对。朱正色墓及其附属文物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研究明代的雕刻、书法,以及探索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6、吴村汉墓
位于邢台市南和县郝桥镇吴村东南500米处,墓长28米,宽23米,封土高5米,在墓地暴露的遗物有绳纹陶片、残瓦片,并出土了红陶绿釉残片南和,经鉴定,这些遗物属于汉代。1982年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代表诗歌
《澧水扬清》
清代·王锬
渺渺烟波入画图,黄鱼白鸟泛青浦。
千家茅屋临水流,十里稻香在镜湖。
《无题》
明代•刘由德
南和任县不求天, 耳听渔歌看秧田。
柳荫垂钓归来饮, 即此便是小江南
《南和道中》
明•王世贞
流水湾环去马迟,澹黄斜日印堤陂。
枫人虽老稻村少,不到江南应不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