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妇女节叫做女神节,反而是对女性的侮辱?
我也是逐步的意识到这个真相:
其实”女生节“才是对女性的羞辱。
年轻的女孩子,没有一个人喜欢被称作是“妇女”,有人祝福38妇女节快乐,还要反驳一句,你才是妇女,你们全家都是妇女。
甚至38,都成了一个骂人的词汇。
于是从大学里兴起一个新的节日,即“女生节”,特意把鲜嫩如青笋一般的女大学生,和人老珠黄老帮菜妇女区别开。
我们班有个男生,猥琐的开玩笑问女生,说女生节和妇女节就差了一日。
为什么女生就是好词妇女节是指多少岁,妇女是坏词?
这是一个纯男性视角的看法。
《进化心理学》里分析过男性的这种心态。
从远古时期男性就进化出一种能力,会通过一些线索来判断女性的繁殖价值和生育力。
越年轻的女性繁殖价值越高。
超过20岁以后,女性的繁殖价值随着年龄平稳下降。
女性过了40岁,繁殖价值就很低了,而到50岁时几乎为零。
男性的择偶偏好因此形成,他们普遍喜欢年轻而性感的女性,这种女性的繁殖力最强。
他们还喜欢外貌漂亮、身材优越的。
丰满的嘴唇、光洁的皮肤、明亮的眼睛、亮泽的头发、恰到好处的肌肉和匀称的体型,这些标志年轻与健康的身体线索都体现了生育力与繁殖价值。
女生和妇女相比,显然女生在男性眼里更有性吸引力。
除此之外,男性择偶非常在意女性的贞洁,原因是为了保证孩子是自己亲生的。一旦女性与他人有过关系,就无法确定亲子关系,这对男性来说,绝对是不可容忍的。
从这个角度上,女生对于男性来说,比妇女价值更高。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对女生节的追捧和对妇女的贬低,纯粹是男性的视角。
因为这这个优劣,其实是从女性的繁殖能力上做的判定。
老了的女性,失去了成熟时期的繁殖能力,在男性数百万年进化来的心理中,是没有价值的。
来看看女生节的标语。
发现没有,基本上都是求偶向的。
抛开男性视角,一个成熟女性,创造的社会价值不是更多吗?
顶着半边天的是,女生还是妇女?
“妇女”,并不是指家庭主妇,只要是14岁以上的女性皆可以称为妇女。
妇女节是怎么来的?
追溯起来,可以说是妇女争取独立平等、捍卫女性权益、谋求自身解放的伟大历程。
近代历史里,占据人口数几乎一半的妇女,留下的都是心酸和血泪。女性被认为只应该留在家里,是男性私产妇女节是指多少岁,没有自由,没有平等。
正是在一次一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下,她们才拥有了走出家门去工作的权利,才拥有了参与选举的权利。
她们上街游行、努力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做到最好,她们证明了,除了性别带来的差异,男性和女性没有其他区别。
美国社会党人在1909年将2月28日定为全国妇女日; 1911年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等国有超过100万妇女集会庆祝国际妇女节; 1913年2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俄罗斯妇女以举行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示威游行的方式庆祝了她们的国际妇女节;
可以说,正是上世纪初这一系列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女权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诞生。
为什么说把妇女节,改为女生节,是一种讽刺。
女性花了将近100年证明,她们不仅仅只是有繁殖的价值。
一个女生节,反而把女性的价值标准,拉回到了繁殖上。
妇女,就是老的,已婚的,没有价值的,丑陋的。
女生,就是年轻的,可被追求的,有生育价值的,美的。
但女性的价值,不只是生育。
妇女节也不是污名,是权利、平等与自由的象征。
曾经关于三八节的宣传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但如今,却统统成了这样;
现在的商家,已经很聪明了,不使用女生节这个说法了。他们现在管妇女节,叫女神节。
消费者都是上帝?所以女消费者都是女神?
“女神节”这三个字,背后是商家对消费者的谄媚。这些商家潜意识里仍然认为,妇女是一种贬低的说法。
我怎么能叫消费者为妇女呢?
为了打开她们的钱包,我得叫他们女神。
说来真是唏嘘。
经过这数百年几代人的努力,女性们终于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到如今的独立自主,也从曾经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如今各行各业都能看到优秀女性的身影。
妇女们,一直都在证明自己除了生育之外的价值。
但是现在,包括许多女性在内,羞于谈起妇女这两个字。用女神、女生来替代妇女,这才是对女性更大的羞辱。
这次肺炎疫情之下,抗疫前线女性占比60%以上,护士群体女性占比90%以上。
这些女性,都是妇女。
看到他们疲惫的笑脸,还觉得女生比妇女光荣吗?
妇女的价值,在厨房、在厅堂,也可以在战场。
妇女可以是任何年龄的人,做任何的事情。
她们是拼杀职场的女白领,她们也是在家育娃的全职妈妈,她们是幼儿园老师,她们也是科学家。她们是街头小贩、外卖员,她们也是女明星、女作家。
她们不必是女生,也不必是女神,可以只是一个女人,普通的女人。
一个普通的妇女,也配过妇女节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