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条约《南极条约》的优点和地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小编 小编 2023-06-07 综合 阅读: 43
摘要: 对南极洲的一部分提出主权和领土要求,而在南极开展活动的其他国家,如苏联和美国,旨在加强对南极领土要求的地位。这是协调迄今存在的国际南极活动的最重要法律文书。禁止在南极洲设立具有军事性质的任何设施以及军事训练、武器试验、核爆炸和销毁核废料。鼓励各国在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开展国际合作,“条约”没有解决南极领土主权问题,但有权参加协商会议仅限于“条约”原来的缔约国和在南极的实际科研活动。

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块终年冰雪复盖的大陆,面积一千三百九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这就是被称为“人类最后边境”的地球第七大洲——南极洲。经过漫长的科学考察,南极洲的奥秘已初步揭开:在这冰山雪地之下,蕴藏着丰富的铁、煤、铜、镍、金和铀等矿物;南极近海陆架拥有数百亿吨石油和天然气;南极海域有大量海豹、鱿鱼、鲸鱼、磷虾等各种水产资源。南极洲本身还是一个理想的天然科学实验室。

南极“新大陆”的发现引起了对它的一系列权利主张和领土要求。二十世纪初以来,澳大利亚、阿根廷、智利、法国、新西兰、英国和挪威七国,相继在本国立法和国际声明中,对一部分南极洲提出主权和领土要求,其中澳大利亚的领土要求面积最大,约占全大陆的五分之二。不少领土要求的范围实际上相互重迭。而其他在南极进行活动的国家如苏联和美国,一方面不承认别国的领土要求;另一方面又保留将来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相互冲突的领土要求不时引起国家之间的摩擦和对抗。有些国家甚至鼓励本国妇女去南极生育,以加强其对南极领土要求的地位。南极洲的主权和领土要求之争,以及南极活动中的无秩序状态,显然不利于人类对南极的进一步考察和利用。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苏联、英国和美国在华盛顿缔结了《南极条约》。这是迄今存在的调整国际南极活动的最重要法律文件。条约宣布“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利用,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对象”。禁止在南极洲设立任何具有军事性质的设施以及进行军事演习、武器试验、核爆炸和处置核废料。条约还规定,鼓励各国在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进行国际合作,交流情报和相互视察。《南极条约》的宗旨和原则以及有关具体规定基本上是好的。但是,条约并未解决南极领土主权问题,而只是冻结了各种领土要求,维持南极洲的现状。

《南极条约》设立了协商会议制度,以协商和制定有关促进条约的宗旨和原则的措施。虽然条约对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但有权参加协商会议的仅限于条约的原始缔约国和在南极进行实际科学研究活动,如建立考察站和派遣考察队的国家。除十二个原始缔约国外,迄今取得协商国地位的有联邦德国、波兰、印度和巴西。

近年来,随着南极考察的深入以及对南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成为可能,国际上对南极洲的兴趣日增。联合国大会连续两年将南极问题列入议程。在联大辩论中,以马来西亚为首的一些不结盟国家,提出“南极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其开发和利用应当造福于全人类,而不应仅由少数国家控制。他们在承认《南极条约》的优点和《南极条约》签订后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指出目前《南极条约》中的一些缺点。例如,《南极条约》中只有协商缔约国有权参加决策过程的安排,实际上就是对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较低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进行限制。这种管理和决策方式不能适应管理象南极洲这样具有普遍重要性国际事务的需要。

《南极条约》协商国则认为任何试图修订或取代《南极条约》的做法对国际社会来说都将是弊多利少。他们反对设立联合国南极洲特设委员会或在《南极条约》体系之外讨论南极问题。本届联大虽然就南极问题的下一步行动达成协商一致意见,但围绕南极问题的争论并未休止,今后仍将继续展开。

其他相关
杨利伟将军、张偲院士开讲啦!

杨利伟将军、张偲院士开讲啦!

作者: 小编 时间:2023-09-18 阅读: 15
羊城晚报记者陈亮 实习生谢坤华通讯员王丰王伍 7月17日,2023年“全国科教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开班仪式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培训以“海天一色--科教中的跨学科与创新”为主题,以海洋与天文教育为主要内容,面向广东、广西、海南的150名小学科学教师开展为期6天的科教教师暑期学校培训活动。 开展多样化、参与性强的“做中学”培训 此次培训汇集了一大批科学大家、科普工作者、教师教育专家、科教研究员等,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探究实践等,推动科技资源向课堂资源转化,帮助与会教师深化科学课程标准理解,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旨在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教学能力。本次培训班对学员进行异种化集团化,实现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跨地域教学资源整合,开展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做中学”培训。当天培训大部分活动依托于直播和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将培训课程资源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科技辅导员等开放。...
什么是引力波?

什么是引力波?

作者: 小编 时间:2023-09-13 阅读: 13
什么是引力波?引力波是物理学中时空弯曲中的涟漪,以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该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递能量。换句话说,引力波是由于物质和能量的剧烈运动和变化而产生的物质波。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利用了高级LIGO探测器...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改革开放篇② | 光明科学城:“大国重器”闪耀科学之光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改革开放篇② | 光明科学城:“大国重器”闪耀科学之光

作者: 小编 时间:2023-09-12 阅读: 13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改革开放篇2|光明科学城:“大国重器”璀璨科学之光 ˃ 8月15日,市委宣传部策划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第二期“改革开放篇”主题宣传活动,第二站走进光明科学城。由在深中央媒体、省媒体,以及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等主流媒体、专家学者、代表委员组成联合采访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科技园、实验室、创新平台等,近距离感受大科学装置的智能化驾驶;与科研人员深入交流,触动光明科学城强、澎湃的创新脉搏。...
国际最新研究:现代海豹约2300万年前古代近亲或用胡须觅食

国际最新研究:现代海豹约2300万年前古代近亲或用胡须觅食

作者: 小编 时间:2023-09-10 阅读: 15
中新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杂志“通讯-生物学”发表了最新古生物学研究论文,现代海豹古代近亲--形状像水獭,生活在2300万年前的瓦氏川兽(Pototherium Valleti),文章指出,可能已经用胡须对觅食和水中环境进行了探索。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古代海豹如何从陆地生物转移到水下生物。 在这篇论文中,现代海豹生活在海洋环境中,并用胡须感知水下振动来决定食物方位,而古代海豹近亲则主要生活在陆地和淡水环境中。一些物种曾使用前肢探索周围环境,此前尚不清楚海豹和它们的近亲何时开始用胡须觅食。...
半人马座不仅一个,科学家发现,宇宙中存在19个半人马座

半人马座不仅一个,科学家发现,宇宙中存在19个半人马座

作者: 小编 时间:2023-09-05 阅读: 14
具有彗星和小行星特性的半人座是什么样子的? 科学家表示一种名为半人马座的天体,其本质上具有由小行星岩石组成的特性,但它继续运动,外层过热蒸发,像彗星一样抛出尘埃和气云。这样的特性,我们认为我们的科学家正在激活这样的星球。...
「党建治学」姜辉:深入把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党建治学」姜辉:深入把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作者: 小编 时间:2023-08-31 阅读: 15
姜辉:深刻把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党建治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和实践特色,是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