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的“乱局之下,人心惶惶,北洋时代能不乱吗”
事实上,北洋时期各方势力的互相角逐,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一样,算得上精彩。
在东汉末年,有一个沦为傀儡的汉献帝,他手中虽然没有权力,却能帮曹操起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在中国的古代,皇帝不仅是一个权力的象征,更是正统的象征,不管他手中是否有实权,那些反对他的人不论是否正义,都会被全国各阶层的人视作“乱臣贼子”,遭到天下人的征讨和诛伐。
在清皇室宣布溥仪退位后的民国初年,统治中国的是北洋政府。
张勋复辟失败后竟被赦免
因为是和平退位的缘故,清皇室在中国的势力并没有被新政府根除,他们不仅保留了旧时代的势力,还保留了正统的地位。
当时北洋政府的各路军阀,虽然都手握兵权号令一方,但在溥仪这个清废帝的面前,都是战战兢兢、毕恭毕敬的。不管他们持何种政治理想,是共和还是帝制或是君主立宪,在溥仪的面前都会宣誓自己对“旧朝”的忠诚,甚至有的政府高官在民国时期公然穿着清朝袍褂去紫荆城跪拜溥仪。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就是1917年,清朝灭亡5年后,张勋率领5000辫子军进入北京,他解散了北洋政府,宣布清朝复辟,溥仪又变成了皇帝。
这场复辟闹剧仅持续了12天,受到日本帝国主义支持的段祺瑞就率兵攻入北京,讨伐张勋,辫子军节节溃败,张勋逃到了东郊民巷的荷兰使馆,北洋政府对他无可奈何。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各地组织起来讨伐张勋的“讨逆军”在抓捕到复辟主犯张镇芳、雷振春等人后,竟然立马就把他们给放了。倒霉的康有为等五人成了被抓捕的逃犯,而北洋政府内部支持复辟的人竟然都没被追究。
又过了半年,总理段祺瑞宣布从此以后概不追究当时参与复辟的人,只有张勋被排除在赦免的人之外,然而他此时早已经能自由出入荷兰使馆了,还搬到他买的新别墅里住下了。
又过了一年,徐世昌继任总统后,明令赦免张勋,还给他安排了个林垦督办的差事,张勋竟然还嫌官位太小不去就职呢!
张勋为何被赦免?
被大部分人认同的,就是所谓“正义”。所谓“正义”,不就是持相同观念的多数人,对持不同观念的少数人采取精神镇压的手段吗?
在北洋政府高官中,拥护清朝皇室就被算作一种“正义”。
如果真有那么多人拥护清皇室,那为何张勋发动复辟,还被各地军阀反对,还被各地“讨逆军”讨伐呢?
这就像是一群强盗瓜分战利品不均,那些心怀愤懑的人就借口自己是正义的,然后就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去抢夺别人的战利品了!
北洋时代一直都是“不太平”的时代,名义上是统一的国家,实际上却有各方势力的内斗,北洋时代能不乱吗?
那种乱局之下,人心惶惶,就连政府高层和各地军阀都不能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北洋内部的派别就把这种乱局的原因,分析为:是因为中国没有皇帝。
袁世凯称帝的计划失败后,北洋各地军阀多次在徐州开会(可搜索徐州会议),在这些会议之上,各个省的军阀都赞同恢复帝制、帮助清朝复辟。
会议的领头人张勋,自以为得到了全国军阀的支持,于是就借口防卫北京,带领5000辫子军进京,帮助清朝复辟。
张勋进京后,在利益的分配上是不均的,他本人太过专权,北洋势力的三元老——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都没拿到以他们现有的势力该拿到的好处,所以就出现了全国讨逆的事件。
张勋复辟的失败,其根源不是没得到实权者的支持,而是因为他太过专权而导致分赃不均,激起了其他人的不满与反对!
北洋政府对复辟的态度
张勋失败后,清皇室揣恐万分,立刻拟了一个诏书,大意是:张勋骗我们说中国没皇帝不行,所以我们才跟着他走了复辟的路。现在发现全国都反对复辟,为了国家的大局,我们自愿退位。
诏书还没发布呢,北洋政府就已经发布了公告帮清皇室开脱,大意是:这场复辟全是张勋一手策划的,溥仪和四位太妃孤弱五依,没有了解皇宫外部形势的渠道,复辟的策划不可能和他们有关系。
事实上,张勋复辟的事件清皇室是十分支持且与他合谋了很久的,然而在北洋政府的帮助下,清皇室金蝉脱壳,摆脱了舆论的压力,还保留了当初的“优待政策”。
结语
历史哪有什么正义与否呢?你表面上看到别人做了正义的事,实际上他只是单纯地在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考虑的利害关系太多,历史上的人往往会做出现代人不理解的事,现代人给他们评价的正义或是邪恶,是否真的客观呢?
由于这段历史离现在过近,写到这里就可以停笔了,若是感兴趣,可以自行搜索这时期的史料。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