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空碗的故事和思考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3-06-27 宠物 阅读: 95
摘要: 古禅师一时思索?看着大米从缝隙里流失,老师傅又把一瓢水倒进碗里。“小徒弟不敢出声,看着徒弟的惊讶,我们才承受得起人生的风风雨雨。孔子有了承受一切的心,他能担得起困境,在困境中也能不改初心,矢志不渝。“自贡见了人,认出了孔子的下落。自贡遇到了戴斗笠头的老子,老子笑着回答。子贡见了老师,他也不敢骗老师,说老头子是公子像,他说我就像丧家之犬,是孔子始终肩负的使命感。

一个小和尚曾向老禅师请教:“师父,我每天从早忙到晚,却没有太多收获,这是为什么呢?”

老禅师思索片刻,让徒弟取来一只空碗。

只见他将一把核桃放进碗里,然后问徒弟道:“你还能多放几个核桃进去吗?”

小和尚挠了挠头,回答道:“满了,装不进去了。”

老禅师笑道:“满了吗,你再捧些大米来。”

看着大米溜进缝隙里,小和尚略有所悟。

老禅师又把一瓢水倒进碗里,问徒弟道:“现在满了吗?”

小徒弟不敢出声了。

老禅师接着又把一勺盐化入水中,水一点儿也没溢出来。

看着徒弟惊讶的样子,禅师笑着说道:“生命犹如一只碗,在装满了核桃之后,我们还能放进大米,倒入水、加入盐。只有永远把自己当做一只空碗,我们才能不断容纳,持续进步啊。”

徒弟听后,恍然大悟。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终日忙忙碌碌,却始终收获不大。

与其每日困扰在眼前的琐事中,倒不如敞开心胸,让自己保持一种空碗心态,从而承载更多,不断进步。

01 人生如碗,什么都能承担

人生在世,莫要小看了身边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餐桌上一只小小的碗,实际上却有山海之量。

它既能装得下山珍海味,又能装得下粗茶淡饭,既能盛得下香醇的美酒,也能盛得下苦涩的汤药。

其实,人生亦是如此,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有“承担一切”的胸怀。

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人生的本质在于承担,有所担当,才是我们每个人的“天命”。

也正是有了这一份“天命”,才让我们能够承担起人生的风风雨雨。

众所周知,孔子是一位圣人,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的那份“使命感”。有了这份使命感,孔子就有了承担一切的心胸。

孔子能承担贫穷,能承担富贵,能承担落魄,也能承担风光与荣耀,但最令人崇敬的,是他能承担困厄、能在困境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在周游列国时,孔子在宋国遭到了政敌的迫害,师徒几人匆忙出逃。在逃亡的路上,孔子与弟子们走散了。

大家一看老师走丢了,都十分着急,于是便分头寻找,子贡更是逢人便打听孔子的下落。

后来,子贡遇到了一位头戴竹笠的老者,他连忙上前施礼,问道:“请问老丈,可曾见到一位身高九尺,年过六旬的外乡人吗?”

老者笑着回答:“东门外有位老者,身高九尺有余,头像唐尧,脖子像皋繇,肩像子产,不过总的来说更像一只丧家之犬。”老人说完,便大步离开了。

子贡奔向东门外,果然在那里找到了孔子。

子贡见到老师,很高兴,但他也不敢欺瞒老师,于是便将老者说孔子像“丧家之犬”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孔子一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他说我像丧家之犬,这倒是说的不错啊……”

孔子始终肩负的使命感,让他敢于坦然承担一切,只要肩上的责任还在,他便会一直昂首向前、无惧无畏。

梁启超曾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有的人,累了倦了,于是放弃了理想,也放弃了责任。

有的人,则一如既往走下去,无论山穷水复,还是柳暗花明,他们始终肩负责任、永不言败。

有了责任,就有了人生的方向与价值;有了责任,就会拥有承担一切的心胸。

人生如碗,盛得下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也盛得下恩怨穷通、是非功过。

02 把碗倒空,归零是种进步

李小龙曾说:“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

人生好比一桌满汉全席,那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共同为我们提供了一场盛宴。

我们只有勇敢转向新的目标,才能品尝到更多滋味。

人生在世,要学会将自己放空,保持空碗心态。

不论曾经辉煌与否,也要勇敢告别昨天、适时归零,只有这样,才能让事业节节高升。

著名画家齐白石,就是一个深具归零智慧的人。

1950年,年近九旬的齐白石收到《人民画报》的邀请,要为他们画一幅和平鸽的图。

齐先生爽快应允后,却迟迟没有动笔。

他的弟子娄师白感到奇怪,便加以询问,老先生回答说:“我以往只画过斑鸠,从未画过鸽子,不敢涂鸦啊。”

即使此时已经名满天下,面对从未涉及的鸽子,齐白石仍以空碗心态自持,找到了自己的上升空间,并从零学起。

为保证作品质量,齐老先生嘱托弟子,专门买来两只鸽子,放养在院中。

他每天反复观察鸽子的一举一动,一边看,一边告诉弟子:“记住了,鸽子的尾巴有12根羽毛。”

在长期观察、胸有成竹之后,老先生才开始动笔。

果然,落笔之后,两只鸽子双目圆睁,曲首相对,极显精神,被世人奉为经典之作。

真正的大师,从来都不是万事皆通。

他们的聪明之处在于,持有一种空碗心态,懂得适时归零。

归零不是“自废武功”,也不是从头再来,而是在志得意满时仍旧保持清醒,在功劳簿前依旧开拓进取。

不为昔日的辉煌所遮蔽,不为来日的艰难所震慑,以空碗心态对待人生旅途,路才能越走越宽。

03 人生如碗,坦坦荡荡

碗就摆在那里,装什么清晰可见,不需要藏着掖着,做人也要这样坦坦荡荡。

《论语》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光明磊落,如清风皓月,为人坦坦荡荡;小人左右逢源,如尘沙雾霭,做事遮遮掩掩。

《左传》中有个“祁奚荐贤”的故事:

祁奚是晋国的中军尉,做事很是稳妥公正,由于年老体衰,所以他主动请求退休养老。

祁奚准备年老退休了,可是他空出来的职位却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来接替。于是,晋悼公请他举荐一位接班人。

祁奚想了一会儿,最终举荐了自己的仇人。

晋悼公大吃一惊,连忙问道:“这不是您的仇人吗?您怎么举荐自己的仇人啊!”

祁奚笑着说:“您问的是谁适合接任我,又没问我谁是我的仇人,我怎么不能举荐他呢?”

对于祁奚的坦荡无私,晋悼公非常感动,所以他决定起用祁奚的这位仇人做官。

可惜的是,任命还未下达,这个人就突发疾病去世了。

于是,晋悼公又将祁奚请来,让他再推荐一位人才,这回祁奚推荐的是他的儿子。

晋悼公这下更加吃惊了,他问道:“这、这不是您的儿子吗?您怎么能举荐自己的儿子呢?”

祁奚笑道:“您问的是谁接任合适,没问我谁是我儿子啊,我怎么就不能举荐他呢?”

后来,晋悼公重用了祁奚的儿子,祁奚的儿子也不负众望,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

这就是祁奚“一举不避仇,二举不避亲”的故事。

祁奚为人心底坦荡,不被仇恨所蔽眼,不为虚名所蒙心,从而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坦荡。

以坦荡之心修身,以坦荡之行立世,以坦荡之言奉公,以坦荡之名留存天地间,这才是真君子。

04

曾子曾感叹道:“颜回才是我们当中真正有学问的人啊!他懂得放空自己,即使面对不如自己的人,仍然可以不耻下问。”

昨日辉煌与否,只是一份阅历,真正的发言权,永远在于今日的实力。

人生就如同一只碗,永远保持空碗心态,才能让我们承载更多,走得更远。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其他相关
五千年琅琊台之四:越王勾践徙都琅琊

五千年琅琊台之四:越王勾践徙都琅琊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0 阅读: 1
根据任会斌先生“越迁都琅琊时间初考”,越王勾践徙都琅琊是在句践二十五年即周元王四年(前472年)左右。一、《越国史稿》关于越王勾践徙都琅琊地望考证原文:越王句践徙琅邪,凡二百四十年,楚考烈王并越于琅邪。从越王句践迁都琅邪到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共五百六十七年。...
孟子的心性论

孟子的心性论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6 阅读: 1
在哲学上,孟子是一个性善论和唯心主义者,继承孔子的天命论,把人分为“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要求人们依“天命”行事,并提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一唯心史观。孟轲的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孟子称之为「尽性」。...
过去之事,命也;未来之事,天也;现在之事,人也

过去之事,命也;未来之事,天也;现在之事,人也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0 阅读: 1
然人生之途,或有顺遂,或有坎坷,皆为天命所归,非人力可改。”此言深得我心,发人深省。忍耐之心,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只要我们怀有一颗忍耐之心,便能泰然处之。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尽心尽力,方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
人到五十才顿悟,命里有时终须有,很多事,都是“安排”好的

人到五十才顿悟,命里有时终须有,很多事,都是“安排”好的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06 阅读: 1
人,唯有上了年纪才会明白,命中的一切,也许是上天安排好的。而从人生的角度来说,人这一生太复杂了,有很多事儿,本就不由我们来决定。有很多事儿,都是有定数的。说得直白一点,这世间有很多事儿,都是“安排”好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都会思考一个问题,人这一生的命运,究竟有没有被“安排”好呢?...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拿出三大“铁证”中方用两字回复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拿出三大“铁证”中方用两字回复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4-02 阅读: 1
导语:中华文明横贯了几千年,在华夏这片土地上不断滋养壮大,在浩如烟海的华夏文明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日后的文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被人民所熟知的就是孔子,孔子的儒家学说更是传承了上千年,《论语》更是在四海享有盛名。 孔子是中国人,这也是一个连三岁小孩子都知道的事实,但是隔壁的韩国,却大言不惭又信誓旦旦地声称,孔子是韩国的,为了证明这个荒谬的想法,他们竟然还能找出三个“铁证”。面对韩国这样的惯偷,中国的网友仅用两个字回复,荒唐! ...
名人尊师重道哲理故事

名人尊师重道哲理故事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01 阅读: 32
尊师重教的故事——孔子尊师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39;礼制#39;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尊师重教的故事——汉明帝敬师...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