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反击战,三个战士冲击过了印军后侧,掉头炸碉堡给印军包饺子
1962年10月20日7时30分,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我解放军的炮兵急风骤雨般向入侵的克节朗的印军阵地上倾泻而下,打响对印反击作战的第一炮。至25日,反击部队进占达旺,经7天反击作战,中国边防军人清除了入侵印军的一个整编旅,恢复了克节朗河以南达旺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的全部中国领土。
在此次作战中,我军前线总指挥张国华将军说:“吃掉一个营,不痛不痒,要吃就吃他一个旅!”当时有人认为他是冒险,毛泽东却说:“他是前线指挥员,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
对印自卫反击作战战役背景
1962年秋季,印度当局不顾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谈判建议,先后在朗久和空喀山挑起边境冲突。
中国单方面给自己边防部队规定:在实际控制线本侧20公里内不巡逻,30公里内不平叛,不打枪,不打猜,不爆破,不演习等等。这为印军进攻的提供了便利条件。
9月20日,印军越过克节朗河向批冬哨卡攻击,至10月20日已有47名中国官兵伤亡。
中印边境平静的生活被打乱。
北京筹划
鉴于印军侵犯我领土、杀害我军人之事实,中共中央决心实施反击作战,张国华具体指挥中印边境东段达旺方面的自卫反击战
彼时,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参加完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后,正留在北京养病。出发前,中南海召见了他。
毛泽东站在巨幅地图面前,一手夹着烟,另一只手作了个搂的手势,说:“我们插进去,不打。”他变换了一下姿势,像是自言自语:“21万平方公里2000多人,作个愿望是可以的,但事实上办不到。”烟头连续亮了几下,他沉思良久,忽然喷出一口浓烟,指着印军据点大手劈了一下,同时提高声音说道:“扫了它!”
前线谋划
10月13日,张国华到达拉萨的当天,军区常委扩大会议紧急召开,先由军区参谋长王亢传达中央指示:“首长认为这次作战像平型关战斗一样,意义重大。打得要狠,打死了还要再踩他两脚。中央确定,前面靠西藏军区指挥,有关战术的部署调整等事宜,均由张国华司令员决定。过去总部规定在50米以外不打枪不再执行。”
张国华站起来,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他讲得很快,提了一连串题后又低声说了几句,看来,这才是他自己要说的主要的几句话:“事关重大,影响深远。我的决心是:准备干掉1300人,根本不要考虑伤亡,1300也好,2300也好,一个补一个,始终保持四个大团满员。”并强调,“为了加强指挥,我们都可以下去,必要时,副司令员可以到团里去加强。
10月15日,张国华进入前方指挥所麻麻。路过簿山口时,正在那里集结待命的154团几名干部认出了他。消息传开,官兵们欢欣鼓舞。张国华抓对他的老部下们讲道:“你们要拿出在解放战争时期打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之一的整11师和181师的劲头来,才能打败印军的王牌第七旅。要有马一样的速度,又要有牛一样的耐力!”
张国华原来是18军的军长,国民党整11师是18军的老对头,在淮海战役中被歼;181师是国民党西北军的精锐,于1947年被18军的前身部队所灭。
战前,指挥所内气氛有些紧张。张国华专心地研究地图,有时离开地图踱着步子深思。初战必胜是最起码的要求,与印军毕竟是初次交手,它是“太极派”,还是“少林派”呢?估计不会有国民党的主力强,但也不能估计过低,要把猫当老虎打,像对付国民党的中等部队。
当时上级有一种意见,为了慎重,只打沙则一点,吃掉敌人一个营。这是个很保险的方案。张国华考虑再三,吃掉一个营,不痛不痒,要吃就吃它一个旅!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另一位领导时,另一位领导颇为犹豫:“这太冒险了!万一……”
张国华带着询问的神气看着其他领导,把肘弯搁在桌子上,用手摸着胡子茬。他的目光是锐利的,薄薄的嘴唇和威严的下颏,使他的脸显出一种信心十足的神气。这时,由张国华亲自向总政请求,在临战前把正在政治学院学习的155团政委乔学亭调回前线,他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现场勘察,他们也感到打一个点部队拥挤,撕开的口子小,敌人还可能从两面侧射和增援,不如采取中央突破,将枪等、卡龙一打。反击作战部队政委阴法唐也认为这个意见很好,当面向张国华请求。张国华从桌旁站起,宣布:“上下意见一致了。一般来说,应该先打弱的,但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我决心先打强的,打掉主力,敌人的部署就乱了,就容易被我各个击破。”
一位领导不无担心:“现在仗要打大了,是不是战役发起时间向后推迟两天,以便部队做好充分准备?”
张国华没有表态:“看看部队准备情况吧。
阴法唐政委代表419部队师团两级领导再次进言:“张司令员,战役发起时间不能推迟!”
“理由呢?”张国华不露声色。
“我一万多人进入战场,在森林里隐蔽了一天一夜,不动烟火,再推迟两天很容易暴露作战意图。那时再进攻还有什么突然性!”
张国华下了决心:“不再推迟,要让敌人还没穿裤子就当俘虏。”
两种意见反映到中南海。有的领导也认为张国华是冒险。毛泽东不喜欢墨守陈规,把另一种意见的文稿推到桌子另一边,颇有愠色:“他是前线指挥员,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
方案定了,干部会上,张国华激越的声音把出击前的喧闹压下去了:
“现在当面敌人不是1300,而是2500,准备打它3000,如再增援就按它5000打。3至5天解决问题,不要怕伤亡,准备伤亡2000,要打得好,打得快,速战速决,务必全歼。打起来不受‘麦线’约束,但要报告中央。打不好是前边的人负责,补给不好是管后勤的人责任。哪个搞不好,要追究哪个人的责任。打不好,消极说法是未完成任务;积极说,是不够共产党员条件。”
反击作战初战——势如破竹
10月20日7点30分,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解放军的炮火铺天盖地地向入侵克节朗的印军阵地倾泻。炮火在克节朗河沿岸印度军阵地上扬起几十米高的石块、雪雾和硝烟,在克节朗河里激起高高的水花。尤其是印军炮阵地,轮胎,弹箱板、钢板四处乱飞,炮弹箱起火爆炸,不多时,敌炮阵地完全被毁。
上午9点半,印军在克节朗河以北的据点被我军攻占。
10点,担负克节朗地右翼主攻任务的部队在一片杀声中强渡冰冷刺骨的克节朗河。渡河时由于没有敌炮威胁,进展十分顺利。部队在岸边集结,迅即向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等据点的印军冲击。
担负守备的印军第7旅是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的王牌部队。部队里的老兵油子多,单兵作战能力强,枪法准。他们凭借密集的地堡群和强大的交叉火力,封锁中国边防部队的进军道路。但是中国边防军人攻得十分顽强,他们交替掩护,梯次前进用迫击炮抵近射击,推毁印军一个又一个地堡。这些地堡大都是用石块堆成的一面墙,乍一看无懈可击,但是射击孔都朝着正前方,左右经常有子弹顾及不到的死角。
中国军人多是敢玩儿命的四川兵。冲得极猛,常常是三步两步跑过了敌人地堡,然后回头再干掉地堡后面的敌人。印军士兵多拿的是英式毛瑟枪,早就过时了。面对面作战火力比中国人就差远了,川兵们不要命地冲过地堡后回头来,用的是冲锋枪扫,而印度大胡子兵的枪又笨又慢,只好被动挨打。
印度军像社会上一样存在种姓歧视,军官和士兵有着感情上的鸿沟,敌阵地上的军官一旦阵亡,没有人会站出来代理指挥。群龙无首的士兵们或溃败,或投降,而中国军队战场上排长牺牲了,班长顶上,指挥不中断,班长倒下了,老兵能代理。战场上的主动创造精神,这是解放军战士优于印军士兵的一大特点。
三个战士插入敌后给敌人“包了饺子”
张国龙、崔大兴、胡载云等战士一路打路猛冲,跑得太快,竟脱离了大部队插进了敌人纵深,由于黄昏后天色渐暗,地堡内的印军只注意前方,也没有发觉他们三人。他们三人卧倒隐蔽在几块山石后,倾听着来路上的枪炮声,似乎部队还有一段距离。
“怎么办,还往前冲不?”小胡问班长张国龙。
张国龙略一思忖,说道:“咱们不能离部队太远。趁天黑,咱们再往回端敌人地堡。”
三个人又往回摸,见有人的地堡就打手榴弹。人跑出来就用枪撂倒。打得敌人莫明其妙,有的地堡没有印军,那是后撤的印军边撤边打的临时掩体。他们三人看到前方的火光和子弹的曳光,便躲到一个地堡后面。从射击孔里,他们看到前面堑壕里跑来一股印军,似乎马上要依托周围地堡继续抵抗,张国龙三人立刻用冲锋枪向这股敌人扫去。
没死的都卧倒了,一个大胡子站起来张大嘴气愤地朝地堡嚷了起来,大概是骂着地堡的这几个“印军”六亲不认。张国龙一枪又把他干掉了。
后续部队冲了上来,这股敌人被“包了饺子”。
到晚上8时,中国军队攻克印军327个地堡,清除了枪等、长龙、扯冬、绒不丢的印军据点。
右翼主攻部队与左翼主攻部队密切合作,向沙则、促昆桥、克宁乃桥的印军实行反击。经4小时战斗,拔掉了沙则、仲昆桥的印军入侵据点,占领了一些高地。尔后,立即攻击章多的西垭口,占领了印军的空投场、指挥机关和炮兵阵地,并于午后驱逐了侵占章多的印军。
在全部清除了克节朗地区入侵印军的重要据点以后,反击部队兵分四路,迅速通向邱散谋、吉米塘、龙茆、水帮桥地区。
22日,印军王牌第七旅全军覆灭,旅长达尔维准将被擒,另一准将旅长辛格被击毙。
至23日全部攻占了这些地区,扫除了克节朗地区入侵印军的指挥机关。然后兵分五路胜跟踪南进,直通克节朗地区入侵印军的后方基地达旺,24日占领新桥等地,25日进占达旺。
从打响第一炮开始,经7天的反击作战,中国边防军清除了入侵印军个整旅,恢复了克节朗河以南达旺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的全部中国领土。
前线指挥部向前推进时,山高路险,有的地方连骡马也不能逾越。警卫要用担架将发着高烧的张国华司令抬过冰峰山口,却被他斥退:“这成何体统!让战士看到了会有什么影响!”
我们的指挥员张国华将军,在西藏高海拔的地区,拖着发烧的身体指挥作战,难于行走,为了以身示范,也不坐担架,是何等可敬,锻造的都是无畏之师!
最后让我们向所有为革命事业、解放事业和统一事业作出巨大奉献的先辈致敬!
欢迎转发分享、关注支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