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接班,获小米、比亚迪投资,或收获家族第二个IPO
明皜传感背后是一位父亲培养“企二代”接班,获小米、比亚迪投资,或收获家族第二个IPO企二代”接班人的故事。
你手中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智能设备上,MEMS传感器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元器件,这其中就包括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压力传感器和力度传感器等等,这些传感器被称为“电五官”。
日前,生产这类传感器的苏州明皜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明皜传感”)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科创板上市。
实际上,明皜传感的背后是一位父亲培养“企二代”接班人的故事。80后吴炆皜在东京大学留学毕业后,并没有直接回国,而是先是在日本500强公司做了几年软件工程师“历练”之后,恰逢2011年回国加入明皜传感,从0到1一步步接班父亲吴念博的商业帝国。
如今,明皜传感所生产的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不仅应用在了荣耀、小米、联想、三星等智能设备上,还导入到了比亚迪等汽车客户。同时,这家公司更是获得了来自小米、比亚迪、上汽等产业资本的投资。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家公司为何受到大牌产业资本的青睐?这对“父子兵”背后还有哪些故事?
车间主任干出一个IPO后
收购美国公司
明皜传感的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美国Miradia(明锐光电公司),曾先后获得来自红杉资本、JAFCO等著名投资机构的8000万美元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Miradia拥有当时世界顶尖的MEMS研发团队,持有超过130项专利技术,其第一颗产品Denali就成为了全球首颗达到XGA分辨率的全硅MEMS微镜(投影仪的主芯片)。
2010年年底,苏州固锝以360万美元收购了Miradia,紧接着第二年在此基础上投资创建了明皜传感,团队目前遍布苏州、深圳、美国硅谷及中国台湾新竹。
据悉,明皜传感主要产品为MEMS加速度计,其他产品包括MEMS压力传感器、传感器模组等,并且凭借小型化、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优势,仅成立5年内,就成为了中国MEMS传感器企业中第一家出货量达到一亿颗的公司。
目前,明皜传感已向荣耀、小米、联想、歌尔、三星、谷歌、Comcast等行业知名终端客户批量供货。此外,公司车规级MEMS加速度计已向东软集团批量供货,并已导入比亚迪等汽车级客户。
可以说,明皜传感的诞生和发展都与苏州固锝密不可分。苏州固锝的背后,站着一位从容笃定的创始人——吴念博。
苏州固锝创始人、终身荣誉董事长 吴念博,图源:苏州固锝
吴念博出生于1956年,博士学历的他曾任苏州市无线电元件十二厂车间主任、厂长。
1991年,吴念博成立了苏州固锝电子。创建之初,苏州固锝非常艰难,被吴念博戏称为“三无”——无钱,无技术,无市场。固锝起初是由校办工厂创办的合资企业,尽管是合资企业,但当时外方只负责提供市场,吴念博还得自己解决资金问题。
这种情况下,吴念博只能向银行贷款,但没东西可抵押银行又不肯借贷。因此,他就天天去银行里磨,和人家一起上下班,足足在里面泡了一个星期。终于,银行帮他解决了19万美元贷款。吴念博又跟朋友借了10万美元,凑足29万美元,总算开了张。
“29万美元只能买设备,买材料的钱还是要自己凑。” 吴念博感慨道:“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企业没有保险箱,所有支票和公章都装在一个饭盒里。”
公司成立后,吴念博天天吃住厂里,整整持续了一年。他认为创业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创业氛围,自己要带头让大家跟着一起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吴念博仅用一年时间便还清了所有欠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11月,苏州固锝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二极管制造行业的首只A股。第二年,吴念博也登上了《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贵老板榜。如今,苏州固锝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整流二极管的销售额连续多年居国内第一,并且已经冲进全球第一梯队。
“企二代”磨炼多年,
回国“杀”出一条血路
不同于毕业即入职自家公司的企二代,1982年出生的吴炆皜在日本东京大学硕士毕业后,选择了留在日本工作磨练自己。
他曾担任过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先行共通部项目经理,主要负责软件架构设计和开发,协同管控欧洲、日本、中国项目开发。
据华山教育报道,吴炆皜喜欢从事与工程师相关的职业,“包括开发一些新产品,研究新技术。”而在日本工作中,他感受到日本严谨踏实的工程师文化,因此对产品开发一直保持着敬畏感。
他曾表示,在那个时期,他对自己的人生只有一个模糊的规划,“小时候父亲常跟我说,要读最好的大学,要到世界500强公司锻炼,然后要回到自己的企业。”这就像闯关一样成为吴炆皜身上的责任。
苏州固锝董事长吴炆皜与家人在公司年会上合影,图源:华山教育
在日本做了3年软件工程师后,直至2011年,明皜传感准备成立之时,吴炆皜决定回国发展。
回国后,吴炆皜加入明皜传感,彼时整个团队只有中国台湾地区五个人,加上硅谷的一个华人CEO,公司还未正式注册。可以说, 吴炆皜陪伴着明皜传感从0到1,带领完成了团队搭建、产品规划等工作。
“一开始做传感器的时候,主要目的就是要生存下来,我们没有多少资金。”尽管苏州固锝也会输血,但是吴炆皜想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杀”出一条血路。
2012年,明皜传感突破0营收;2013年实现800万元营收;2014年营收达到2000万元,之后连续两年营收达到4000万元、7000万元。
在吴炆皜的带领下,明皜传感逐步走上正轨。
2016年9月,吴炆皜回到了母公司苏州固锝担任总经理助理。四年后,64岁的吴念博选择退居幕后,将整个公司的重担交给了儿子吴炆皜手中,吴念博则成为了苏州固锝终身名誉董事长。
就这样,这位“企二代”终于正式“接班”。
小米、比亚迪押注,
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睿兽分析显示,明皜传感成立至今共完成了4轮融资,股东不乏大型产业资本、知名VC/PE的身影。
股东持股方面,IPO前,明皜传感实际控制人为吴念博、吴炆皜父子和DAVID DA-WEI WANG,合计可控制其40.65%股份对应表决权。此外,小米长江持股为5.02%,上汽旗下尚颀资本持股为3%,比亚迪持股为2.48%,中芯聚源持股为1.26%,元禾控股持股为1%。
明皜传感之所以受到投资机构追捧也与行业的快速增长密不可分。
根据Yole Intelligence统计数据显示,MEMS的全球销售量从2018年的201.68亿颗增加至2021年的303.59亿颗,预计2027年将达到487.08亿颗,2021年至2027年复合增长率达8.20%;MEMS的全球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99.94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135.95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222.53亿美元,2021年至2027年复合增长率达8.56%。
具体到明皜传感,2021年公司MEMS加速度计全球市占率2.11%,位列MEMS加速度计厂商的全球第七位;在消费电子领域,明皜传感2021年MEMS加速度计的销量为0.91亿颗,全球市占率8.96%。
营收方面,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503.51万元、1.7亿元、1.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40.85万元、-2443.05万元、2787.65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112.44万元、1465.8万元、2610.35万元。因此,实际上2021年度公司已实现盈利。
这离不开明皜传感对于研发的大力投入。2020年至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0.32亿元、0.32亿元和0.22亿元,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为0.86亿元,占累计营业收入的19.04%。截至2022年底,明皜传感研发人员数量为32人,占员工总数的40%。
图源:苏州固锝
不过,明皜传感的综合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8.83%、30.64%和34.24%,低于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52.16%、50.39%、52.75%。而明皜传感给出的解释是,“主要系产品类型、下游应用领域方面存在差异”。
其次,明皜传感还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MEMS加速度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3.92%、96.70%和98.70%。 对此,明皜传感写道,“若未来无法丰富产品种类、拓宽下游应用领域,亦或是所处的细分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下游市场需求出现不利变化,则经营业绩可能存在下滑的风险”。
此外,明皜传感存在关联交易占比较高、单一供应商依赖的风险。
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对苏州固锝关联采购的金额分别为0.21亿元、0.31亿元和0.33亿元,占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5.41%、20.22%和21.18%。
同期,明皜传感原材料之一ASIC芯片均向纳芯微采购,对其关联采购的金额分别为0.22亿元、0.35亿元和0.47亿元,占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7.47%、22.71%和29.62%。上述二项关联交易合计占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2.88%、42.93%和50.8%。
此次IPO,公司拟募资6.2亿元,用于高性能高可靠性MEMS惯性传感器开发与系统应用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MEMS传感器测试基地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通常,投资人在考量“专精特新”科技企业时,首当其冲考虑的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曾表示,科技企业虽然可能在初期的研发阶段不盈利,但是其商业模式和产品应该具备盈利能力,且将来要有很高的毛利率。同时,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将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以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
可以说,明皜传感是当初吴念博给儿子的一道“考题”,如今已经正式接班的吴炆皜也即将用家族的第二个IPO来交上这份答卷。而未来,这家“专精特新”企业如何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综合毛利率、解决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是这位“企二代”接下来所要考虑的。
来源:创业邦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