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二十年,能打败周杰伦的只有周杰伦
从表情分析来看,使用最多的是“微笑”,其次是“doge”,排名第三第四的表情分别是“憧憬”、“允悲”。不难看出歌迷对周董这次新歌的期待和满意。
图6:表情词云(图源:数舆)
(四)短视频平台大量翻唱、翻拍
除了为歌曲贡献播放量和评分,人们还乐此不疲地将歌曲玩出新花样。截至2020年,7月11日,《》全民K歌翻唱量已达953.4万次,抖音#翻唱大赛#话题下,播放量高达1.7亿。
图7:翻唱大赛(图源:抖音)
在拥有众多年轻用户的B站上,与《》相关视频多达1000条以上,这些视频包括翻唱类、翻拍类、扒谱类等等,歌迷们发挥各自所长,做出不同的创意。
图8:站视频搜索截图(图源:B站)
周杰伦的“歌神”之路
1979年出生的周杰伦,自2000年正式出道以来,已经在娱乐圈走过20年了。一路上,攻击他的人不少,但始终没有人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在真真假假的爆料中,周杰伦一步步走了下来。
他一鸣惊人。2000年发布首张个人专辑《Jay》出道,一手包办十首歌的制作、作曲、合声编写,三首歌的编曲以及二首歌的作词。2002年举办台北巡回演唱会,创下国内艺人到场率最高的本土演唱会纪录。
他几乎获得过一名歌手能获得的全部荣耀。2004年,周杰伦唱片年度销量世界排名42,成为21世纪首位唯一进入世界前50名的华人男歌手。2005年上榜世界十大鬼才音乐人,成为史上首位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代表。
他并不止步于歌坛,而在其它领域同样拼出了成就。2011年,周杰伦进军好莱坞,成为台湾地区首位进军好莱坞的艺人。2013年自导自演电影《天台》上映,受张艺谋好评。
2014年,他公开与昆凌的恋情。自此,周杰伦的“歌神”之路上有了一位见证者与陪伴者。
图9:周杰伦的人生大事记(图源:数舆)
《》爆火的背后,藏着周杰伦二十年的积累。他发过16张专辑,早在2003年便凭借最早期的两张专辑《Jay》和《范特西》,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人物,并被授予“亚洲流行乐新天王”的称号。周杰伦基本上保持着一到两年推出新作品的节奏,从《Jay》到《》,他一直在用心做音乐。
图10:周杰伦专辑发布情况(图源:数舆)
周杰伦开过八场巡回演唱会,平均每场持续时间达到2-3年。其中,2016-2019年的“地表最强”演唱会场次多达180场,无愧于其“地表最强”的称号。
图11:周杰伦演唱会情况(图源:数舆)
如果我们回顾周杰伦的事业路径,就能看到他的身份从初期一个单纯的创作歌手,逐渐拓宽到MV导演、演员、电影导演——某种程度上,周杰伦被粉丝所青睐的“才华”在不同的艺术领域被一次次证明。
在出道的第三年,周杰伦首次参演电影《寻找周杰伦》,在电影中饰演自己。电影讲述了一位失恋少女因周杰伦的一首歌而重燃希望,立志寻找偶像的故事。实际上,这部电影本身就反映出周杰伦在当时掀起的热潮。之后,周杰伦开始频繁出现在大荧幕上,截至2020年,周杰伦共参演14部电影,其中包括他自导自演的电影《天台》。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周杰伦的综艺履历几乎为零。本人曝光率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大众对他的歌本身的关注。直到2014年,周杰伦受邀担任《最强大脑》嘉宾,之后又加盟《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导师团,此后陆续有综艺上线,周杰伦的形象才开始变得立体起来。
图12:周杰伦电影和综艺情况(图源:数舆)
周杰伦:老一代的青春
索尼音乐娱乐公司中国区域总监徐毅表示,今天的周杰伦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他的走红程度甚至形成了一个媒介现象:歌曲“发如雪”“青花瓷”成为中学考试题目,“千里之外”被改编成为交响乐。这些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影响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媒介现象,这个新的媒介现象涉及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群体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学者认为,消费时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符号时代的到来。人们发现自己越来越置身于一个符号化的世界之中,而明星正是我们所身处其中的符号化世界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大众消费特定的影视明星符号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寻找、确立某种意义和价值目标。从这个角度看,对于80,90后来说,理解周杰伦就是在认识那个年代。
与革命年代的动荡不同,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没有抓生产促革命,他们经历的大多是平淡。欧美文化的强势闯入,让人们追求起快节奏,而周杰伦的音乐中独树一帜的“中国风+欧美风”的融合,则冲破了陈规,满足了这一代人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的迫切需求。周杰伦每首音乐的发行,之所以常常会引发粉丝的狂欢、群众的热烈讨论,是因为其恰好符合这一代人的身份认同。而周杰伦的音乐、周杰伦这个符号,则顺其自然地代表了这一代人。有评论认为:“抓住一代人的心理、影响一个时代的人群的流行符号是不可能成为流星的,他必然会成为一种经典,成为一个永恒!”
谁构建了周杰伦
我们知道歌星归根结底是观众中的歌迷创造的,因为歌迷呼唤他、需要他,所以他才被创造出来,才有了成为“亚洲歌王”的资本,从这个角度,我们探究偶像崇拜对于周杰伦形象的建构所产生的作用。
在消费社会,“为了构成消费的对象,物必须成为符号”。明星形象成为公众集体消费的途径,引发了“集体无意识”的“庶民狂欢”,“狂欢的乐趣是通过观看和参与而得出的一种复杂的乐趣”,这种观看和参与是受众从现实生活既定秩序和等级差别中解放出来,通过集体的文化消费进行权力反控制的表现。因此,从本质上来讲,“狂欢”是一场反抗文化霸权的实践,包含着浓厚的消费主义色彩。
偶像崇拜带来了明星符号的增值,比如: 明星媒介劳动的商品化。普通大众的媒介形象可能只是一种记录符号,而明星有能力将自己的媒介劳动构思成商品符号并迅速增值,而这种增值极大程度依赖于粉丝狂热的消费实践。
近期,周杰伦也趁着《》的热度发行黑胶唱片珍藏套装,该套装收录了周杰伦157首歌曲,其中还包含了7首他献给粉丝的彩蛋曲目,目前该套装售价为28990台币(折合人民币约6800元)。
至今仍为众人津津乐道的周杰伦与蔡徐坤“流量之王”争夺战,最终以周杰伦超话影响力破亿、蔡徐坤粉丝退出微博榜单竞争而画上休止符,有网友总结称,这是“一次面向流量大型嘲讽的行为艺术”。在这场旷世之争中,不管是知名企业、行业名人,还是大V网红、以及自称“中年人”的普通群众,纷纷为“过气明星”周杰伦送分打榜,足以见得粉丝对于明星符号的建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旭光.消费时代明星形象的媒体建构与现实批判[J].电影文学,2015(07):15-18.
[2]汤慧.网络时代文化中的媒介记忆——以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为例[J].中国报业,2019(24):64-65.
[3]无双.蔡徐坤pk周杰伦:时代偶像的代际更迭?[J].廉政瞭望(上半月),2019(08):86.
[4]李启军. 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
内容 |周婧琦 陈淇莹
可视化 | 黄蕾 方林仙
数据 | 杜雪莹 陶晨旭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