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马龙:13岁遭辽宁队退货,蛰伏11年,33岁再创乒坛历史
文/宁哥
9月30日,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中,
中国队内部的巅峰对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最终,国乒历史上年纪最大的奥运参赛选手马龙,以4 :2的战绩击败了乒坛新秀樊振东,赢得了男乒单打项目的金牌。
算上4年前里约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
马龙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乒乓球男单项目中蝉联冠军的运动员。
1988年9月20日,马龙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
小时候的马龙身体瘦弱,为了锻炼体魄,马龙被父亲送去学乒乓球。
刚到体校时,马龙才5岁,因为年纪太小也算不上拔尖。
好在马龙是个能吃苦的孩子,在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下,马龙的技术越来越好。
1999年,为了接受更专业的训练,11岁的马龙进入辽宁省体校,成为第34届世乒赛冠军王俊的学生。
进入省队后,马龙并没有一飞冲天,反而坐了两年的“冷板凳”。
辽宁队嫌弃马龙体弱,觉得他没有发展潜力,所以一直没有用心培养他。
2001年,马龙差点被辽宁队“退货”,
幸好他遇到从北京过来“选苗子”的关华安教练,这才得以继续学习乒乓球。
被关华安教练带到北京后,马龙拼了命地练习,最终在两年内打入国家一队。
进入一队后,在大大小小赛事的磨练下,马龙迅速成长,很快就成为同年龄段国家男队里的“领头羊”。
2006年,马龙终于有机会站上国际赛场。
在不莱梅世锦赛团体赛中,18岁的马龙随中国乒乓球队出征,
并斩获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马龙开启了争夺世界冠军的职业生涯。
2007年,在科威特乒乓球公开赛中,马龙战胜经验丰富的老将马琳,夺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8年,在国际乒联总决赛上,马龙直接“干翻”了叱咤乒坛的“两王一马”(王皓、马琳、王励勤),并获得首个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单打冠军。
2009年,第19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上,马龙一个人收割了四块金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上一个亚锦赛四冠王还是谢赛克在1984年打下的。
时隔二十多年后,马龙再次创造了奇迹,而他当时也才21岁,当真是天才少年般的人物。
大起之后必有大落,在那之后的2010年,
马龙输掉了重要比赛,同时见证了“夙敌”的崛起。
2010年9月,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公布了最新的世界排名,
马龙力压各国名将,首次登顶世界第一,被视为国乒队下一代的希望。
这个排名带给马龙荣誉,也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马龙实力很强,这一点毋庸置疑。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手里还拿不出过硬的奖项。
马龙拿了很多国际赛事的冠军,但他一直没能在世界乒坛含金量最高的三大赛事(世乒赛、世界杯、奥运会)中以单打的身份夺冠,这让不少人质疑他的真实水平。
在无数质疑声中,马龙参加了莫斯科团体世乒赛,与他一同参赛的还有许昕、张继科、王皓、马琳。
在这五人中,王皓和马龙是最被倚重的。按照主教练刘国梁的设想,决赛的阵容应该是马琳、王皓、马龙三人。
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决赛即将开始的时候,王皓这个“一号种子”选手因为球拍出现问题无法上场。
一旁观望的张继科抓住机会,向刘国梁毛遂自荐,在开场五分钟前替换王皓,以第三单打的身份上场比赛。
其实,国乒教练组此时所承受的压力很大,毕竟女团刚刚输给新加坡队,男团只能背水一战了。
团体第一场比赛,中国队就派出了马龙,与之对阵的是国外的波尔。
马龙凭借前三板的变化和速度优势在最开始拿下两局,
但是随着波尔调整战术,马龙很快丧失了优势,最终以2:3输掉比赛。
被团队寄予厚望的马龙输了,这让中国队在一开始就陷入被动,
好在之后上场的马琳和张继科稳住心态,接连拿下三场比赛,帮助中国男团夺得世锦赛的冠军。
此次世乒赛之后,国乒男队的“改朝换代”提上了日程。
王励勤和马琳等老一代的主力队员退到二线,王皓接棒成为一号主力。
更年轻一点的队员中,教练团打算培养马龙成为二号主力,
但“生不逢时”的马龙遇上了“异军突起”的张继科,一场长达数年的较量就此展开。
2011年世乒赛中,张继科一举战胜王皓、波尔、王励勤等世界冠军,获得男单冠军。
同年的巴黎世界杯中,张继科再次战胜王皓,拿下了男单冠军。
进入了巅峰期的张继科难逢敌手,自然也就得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单打资格。
与此同时,本该成为伦敦奥运会另一位男单人选的马龙被全面压制了,
他只能和马琳竞争奥运会团体的最后一个席位。
虽然马龙抢到了出战奥运会的最后一个位置,但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注定是夺得男单冠军的张继科。
张继科仅用445天就实现了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三项冠军的大满贯,
成为中国男乒继刘国梁和孔令辉之后的第三位大满贯得主,也是乒乓球史上最快完成大满贯的选手。
当张继科成长为叱咤世界乒坛的“大魔王”时,马龙在单打上依旧没有获得一个三大赛的冠军。
作为1988年出生的同龄人,且同样都是刘国梁口中的“天才少年”,马龙被张继科衬托得暗淡无光。
荣誉和掌声都属于胜利者,被全面碾压的马龙只能在暗地里加大力度提升自己。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龙多次表示自己要向张继科学习。
当然,学习的同时也少不了竞争,马龙心里很清楚,他如果想要取得突破,就必须战胜“夙敌”张继科。
2015年,马龙终于抓住了机会。他在苏州世乒赛的男单决赛中战胜了队友方博,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乒赛男单冠军。
马龙夺冠时,张继科正受到伤病的困扰,他已经因为腰伤缺席了乒超联赛、国外公开赛等多项赛事。
2016年,张继科状态复苏,并在赛场上和马龙相遇。
9月份的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张继科以4:1的战绩击败马龙,再次夺得男单冠军。
随后在9月份的里约奥运会男乒单打决赛中,张继科连输四局,最终以0:4的比分输给马龙。
至此,马龙也实现了大满贯,成为张继科之后的中国男乒历史上第四位大满贯得主。
但马龙身上的荣誉远不止这些,他还是史上首位集齐三大赛、亚运会、亚洲杯、亚锦赛等,诸多国际赛事单打冠军的超级全满贯男子选手。
当马龙迎来大爆发时,张继科彻底“跌落神坛”了。
因为伤病的原因,张继科的巅峰期尤其短,所以在里约奥运会之后,他已经很难对马龙构成威胁了。
相对应的,马龙的对手变成了1997年出生,比他小了整整九岁的樊振东。
当马龙在奥运赛场上战胜樊振东,并以33岁的“高龄”完成乒坛“双满贯”时,
外界也产生了一种说法,即“马龙巅峰期太长妨碍了年轻队员的成长”。
确实,按照国乒队一届奥运会就是一批队员的培养惯例,
马龙和樊振东中间应该还有一批队员,也就是方博、林高远、周雨等人。
这些队员固然是优秀的,在国际赛场上也斩获过不少荣誉,
但他们不仅碰上了大器晚成的马龙,还被迅速成长的樊振东赶上了,这也就导致他们始终没能站上第一线。
惋惜归惋惜,谁也不能把中生代没打出来的这个“锅”扣到马龙头上。
毕竟国乒队是凭实力说话的,他们如果实力够硬,自然有为国出征的机会。
事实上,马龙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已经出乎多数人的意料了。
从2007年开始,马龙的左腿膝盖就已经磨损钙化了,而他当时也才19岁。
等到他29岁时,普通的理疗手段已经很难对他起作用了,他只能在赛前打封闭针缓解疼痛。
很明显,即便之后取得再大的成就,但在当下,这个被媒体称为“地球最强”的男人,也还是得一个人挣扎着走过漫长的低谷期。
他被队友王皓和张继科压制,他在世界杯中输给了两个00后的球员……
赛场上的不佳战绩和身体上的病痛让他一度想过退役,但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乒乓球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为了这份热爱的事业,他还想继续坚持,努力和年轻球员们抗衡。
正如奥运精神所要传递的,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高龄”球员马龙的坚持,或许就是对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