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童刘福通 韩山童,刘福通分别是明教和白莲教的教主吗
韩山童,刘福通分别是明教和白莲教的教主吗
刘福通是韩山童的徒弟。他既不可能是白莲教教主,也不会是明教教主。韩山童的爷爷是白莲教的教主,所以韩山童继续宣传白莲教,也是教主了明教,实质是摩尼教(或“景教”),属于东正教(基督教)的分支。传到中国后发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莲教等成分。五代、宋、元,农民起义常利用为组织的工具。到宋代时,因为教义崇拜日月光明,则被意为“明教”。明教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大的历史起义,第一次,北宋方腊。第二次,则在元末与白莲教合二为一。韩山童死后,他的儿子韩林儿,被立为帝,称小明王。因红巾军的大部分为白莲教徒,而韩林儿称小明王。两教便合一了。因此白莲教与明教的教主都为一个人,即韩山童与韩林儿这对父子。
阜南的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阜阳古称“颍州”,说阜阳有哪些历史名人,可能是一问三不知,但说颍州名人,却可以说上几个。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鲍叔牙颍上人(晋张处度《列子·力命》注:“管仲、鲍叔牙并颍上人”),生卒年月无考,是春秋初期齐国德高望重的大夫,晚年被封为相国,以知人著称。青年时与管仲是同乡好友,深知管仲的为人和才能,始终以礼相待,成为莫逆之交。后因齐国内乱,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奔莒,管仲随公子纠奔鲁。及襄公被杀,小白得内援回国,被立为齐君(即齐桓公),拟任鲍叔牙为相,鲍叔牙从大局出发,却而不受,并力劝桓公释管仲之囚,任管仲为相,自己甘居其下。管仲很尊重鲍叔牙,他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甘茂:战国时期下蔡(今颍上甘罗乡)人,生卒年月无考,曾从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后经张仪,樗里疾引见被秦惠王重用为将,助魏章平定了汉中。秦武王时,被派讨平秦公子蜀侯辉叛乱后,封为左丞相。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为使武王能看看周室的夙愿,甘茂自愿约魏攻打韩国。他几经周折,终于攻下了韩国的宜阳,打通了三川,使武王到达了成周。
吕蒙(178-220年,一说为180-220年,另有180—221年的说法):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字子明,汉末三国吴国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在孙权的劝说下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依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蒙疾发”《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吕蒙名言:“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刘福通(1320~1365):颍州(今安徽界首)人,元末红巾军首领。与韩山童等长期利用白莲教在民间进行活动。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乘元廷徵民夫修黄河之机聚众起事,攻占州。因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随后,攻占河南许多州县。十五年,立韩林儿(韩山童之子)为帝,称小明王,以亳州(今安徽亳州)为都,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他历任平章、丞相等职,掌握大宋的军政大权。元廷派兵镇压,亳州失陷,迁都安丰(今安徽寿县)。后分兵三路攻略陕西、山东、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兵锋曾达大都附近的柳林(今北京通县南)。十八年,他统兵攻占汴梁(今河南开封),作为都城。次年,汴梁被元军攻破,退守安丰。二十三年,张士诚军围攻安丰,他与韩林儿往滁州(今安徽滁县)依朱元璋。后被朱元璋命部将沉于江中溺死(一说在安丰阵亡)。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