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硬盘数据丢失—西部数据My Cloud Home NAS开箱评测
前几年网络云存储服务发展迅速,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也推出了免费的云存储服务,但是近两年多数免费的网盘都关闭了。部分仍然提供服务的网盘还实行云盘文件内容审查,引起了用户对隐私的担忧,一些网盘还通过限制下载流量的方式间接促使用户购买付费服务。
在此背景下私人云存储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不少网络设备厂商都在近两年更新了自己的NAS产品线。作为专业存储设备生产厂商,西部数据很早就推出了My Cloud系列存储设备。2017年秋季西部数据推出了新款My Cloud Home个人云存储设备。
从西部数据目前的产品线来看,My Cloud Home可以算是之前My Cloud产品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关系,更强调家庭存储、移动存储概念,定位以“备份存储、数据分享”为主要需求的用户,专业用户需求对应的产品是My Pro,功能更多扩展性也更强,属于传统型的NAS产品。
NAS网络连接式存储器最初是专业设备,近年来才“飞入寻常百姓家”,传统的NAS大是开源设计,除了备份存储功能外,还有媒体服务器、监控服务器、打印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功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这么多功能,一些传统的NAS设置纷繁复杂,让缺少网络设备知识的用户也很头疼,买回来之后也只用到存储备份功能而已,这就为西部数据这种“简单易用”的My Cloud Home个人云存储设备出现提供了市场。
NAS对于普通人的意义
在家中有这样一台NAS私有云服务器,除了可以分享文件给电脑,分享电影给手机、平板、电视点播,还可以在办公室将工作文件上传到家里的NAS保存,同理可以在办公室下载家里电脑的备份文件,手机用户也是一样,照片可以设置自动备份到家里的NAS,根本不用担心64GB的手机内存不够用。
新的 X基本版也就是64GB,除去系统文件空间其实没有多大容量,但都卖到8800了,多花1000来块买256GB 版本毕竟是少数,所以个人搭建私有云NAS还是会对你的数字生活带来很多方便的。尤其是有珍贵照片和资料需要保存的,RAID1阵列的NAS硬盘块掉一块也能恢复数据,比你简单用个移动硬盘保存文件要安全。
简单的来说西部数据的My Cloud Home个人云存储设备是一台简化安装和配置设置的NAS,普通用户买回去接通电源插上网线,甚至不用安装任何配置软件,在网页浏览器中直接注册账号登陆就可以使用了,下面一起来开箱。
本文开箱的是双盘位的My Cloud Home Duo,双盘位版,8TB容量,默认磁盘阵列模式为RAID1,可用空间为4TB,相对于单盘位的版本,Duo双盘版RAID1模式下数据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即便其中一块硬盘坏掉,也能从备份中恢复文件,单盘位的存储设备一旦硬盘坏掉,数据就很挽回了。
这台My Cloud Home Duo 8T 双盘版本售价3700元人民币左右,厂商提供两年质保。最低配置的单盘版本3TB容量,售价在1300元人民币左右。
[正面设计方正外壳主要为塑料材质]
[正面的WD标志,方正的外形给人很稳固的感觉]
[背面上方是散热风扇栅格、下部是接口]
电源按键设计细长的一条,和外壳较好的进行了融合。
下方的圆形小孔为热重启按键,提供了两个USB3.0接口,下方的RJ45为1000M端口,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基本上够用了。
[附件有一条网线、可更换插头的适配器、纸质说明书等]
[底部是散热栅格、四角有橡胶脚垫]
[My Cloud Home双盘位版本安装的两块硬盘,打开顶盖可以自行更换更大容量的硬盘]
NAS ware3.0版本固件的西部数据的红盘是针对24x7应用设计的,红盘与普通台式机使用的绿盘蓝盘相比可利用 NAS 感知错误恢复控制优化 RAID 性能、节能电源管理让其功耗较低、噪音也更小,而且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寿命也会更长。
拆卸My Cloud Home的PCB板需要打开机内卡扣,这样就丧失保修了,从顶部可以看到,硬盘插口,主控芯片上覆盖着厚厚的散热片。
[总而言之,这台NAS我个人感觉还是很美的,外形很干净简洁]
新版My Cloud Home和旧版My Cloud的区别
首先是硬件配置上用双盘位的My Cloud Home Duo和老款的My Cloud GEN2相比的话:
My Cloud GEN2:处理器 A385 双核1.3Ghz 内存:512MB
My Cloud Home Duo:处理器 A53 四核1.4Ghz 内存:1GB
接口方面两台NAS都是2*USB 3.0接口 1*RJ45 1000M接口,这个没有变化。
My Cloud Home 的硬件升级还是很明显的,而且单盘位和双盘位版本的处理器和内存配置是一样的,老款的单盘位My Cloud 相比之下硬件配置就要低些了,处理器是 双核,内存256MB。
在OS系统上,新版My Cloud Home是安卓系统,旧版My Cloud则是Linux系统打造的固件,可以说这才是这两款NAS很大的区别。
上面用“新款、旧款”这样的表述其实是不太恰当的,因为他们并不是替代关系,My Cloud Home因为系统为安卓,实现的功能目前和Linux版本的My Cloud有一定区别,两者其实是并列的功能需求不太一样的两个产品系列。
下面来看看My Cloud Home的管理界面。由于采用安卓系统,My Cloud Home的web管理界面和老款的MY CLOUD并不少同一个网址。My Cloud Home可以通过PC端、手机端、web三种方式登陆管理,支持MAC和系统。
PC端安装完成后回在地址栏常驻图标,方便访问,有可以映射盘符到,方便访问。
登陆后可以安装很多第三方插件和应用, 但是由于是安卓系统,目前这个OS没有开放调试模式,如果你要安装非官方推荐的插件,可能需要ROOT。
这台My Cloud Home给我的感觉是强化了公共云服务同步,比如可以将和 ,也可以同步的相册,不过中国大陆用户主要使用的云存储服务还是百度网盘,社交媒体网站是微博,目前官方固件还无法提供这两家中国公司的服务同步,固件本地化还是需要加强。
基于Linux系统的NAS通常玩家可以通过、putty等工具通过SSH调试模式,安装很多第三方插件,比如安装、Aria2实现脱机PT下载功能等。
目前玩安卓系统的NAS应用太少,但是安卓在手机和平板上现在很火,可以说未来很多设备都回基于安卓做OS,开发者也很多,西数已经上线了第三方开发文档网站 ,官方提供了SDK在 上进行APP开发,使用adb调试,应该就很快又各种功能的插件会从其他安卓平台重新封装移植过来,可以说未来My Cloud Home可玩性会得到大大增强。
[媒体服务器功能通过Plex应用来实现,没有SMB应用]
[设置菜单里可以添加其他用户账号]
磁盘阵列模式可以在设置菜单里修改,注重文件安全,那就选默认的RAID1,牺牲一半硬盘空间,如果你想要用完整的8TB空间,就改成JBOD模式。建议还是使用RAID1好,毕竟数据是无价的。
My Cloud Home的UI界面很简洁,上传的数据也可以安装文件类型,月/日时间进行分类索引,管理和查找文件还是很方便的。
My Cloud Home 共享文件很简单,选择文件或者文件夹,右键“共享链接”就可以创建公共链接了分享给别人了,并且长期有效,不像网盘那样分享一段时间就失效了。
通过串流播放My Cloud分享的视频文件,别人访问也支持在线播放。如果你和对方家庭网络宽带上传下载速率不错的话,别人在外网访问一般不会卡顿。
手机端访问可以安装APK 或者APP,但是需要到应用商店安装,对于中国区的用户来说可能有些不方便,其实不安装也行,直接用手机浏览器访问登陆就行了。
[安装手机端应用程序的好处是可以把你的手机相册中的文件自动备份到My Cloud Home]
[不安装手机客户端,也可直接在手机浏览器里访问]
[除少量格式外,大部分视频格式都支持在手机串流播放]
[在通电后前面板中央部分会亮起一条浅白色的灯带,很漂亮]
[右边的设备也是一台双盘位的NAS,My Cloud Home看起来要高一些,因为硬盘是竖立安装的,常规的NAS一般是横着安装的]
My Cloud Home传输性能测试
作为一台NAS,传输性能是关键性指标
内网上传速率测试,在内网中使用有线连接方式,测得上传速率为,换算约为68.8MB/s而且上传很稳定。
内网下载速率有些波动,最高的时候能达到,要比上传速率高一些,这个性能受你的网卡、本地硬盘和交换机性能影响,能够达到这么高的传输速率应该来说对于家庭网络共享文件还是很理想的。
这个下载速率主要是还是系统的问题,如果你调用IDM这样的下载软件来下载,你会发现传输速度可以轻易的飙上90MB/s,一部10GB的电影,分分钟就传输完了。
外网访问的话可以用IDM 之类的软件来下载My Cloud home里的文件,下载速率跟外网计算机的宽带带宽和你家庭网络的上传带宽有关系,测试100M电信宽带下载的速率在左右,实时下载速度5.8MB/s还是比较理想的。
从传输性能上来看,这台My Cloud home还是很给力的,局域网内实测90MB/s下载速率,68MB/s上传速率非常给力了。
My Cloud home优缺点总结
很多用户买了常规的NAS,由于国内很多地方运营商不提供公网IP,你在外网是无法访问家里的NAS的,需要设置端口映射或者使用花生壳这样的中转服务器,但是端口映射对于没有网络基础的用户来说设置比较难,而花生壳服务是收费的,My Cloud home则不会出现无法访问的情况。
所以简单易用是WD新的My Cloud home最大的优点,很方便普通用户搭建自己的私有云,不需要复杂的设置,另外西部数据的NAS稳定性和寿命还是毕竟可靠的。
缺点也很明显,这台安卓版NAS相对传统的Linux系统的NAS来说目前的插件和功能还比较少,显得功能少很多,但是安卓系统的前景比较好,相信很快会有很多其他Linux 系统NAS和其他安卓设备上的应用会移植过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