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珠宝不能放在一起,因为它可以吸金。”有科学依据吗?
有哪些封建迷信看似荒谬却有一定科学依据? - 迷信 - 知乎
)
而形成这个说法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古人没有我们现在的科学手段来分辨黄金含量,而古代的技术也没个标准,各个地方黄金含量都不一样,辨别黄金含量基本上靠着“七青、八黄、九赤”这类流传于市井的经验谈。
而这些以颜色分辨成色的经验谈则是那些冶炼黄金的师傅和当铺的师傅们通过观察总结出来的。
当然银子也是,好多也不纯,所以金银交易,尤其是黄金交易上,确定成色是个大事,否则很有可能吃亏上当,而商家那么多,非常有经验的师傅可没几个,所以大多数人也就背个口诀。
而纯金(硬度2.5~3)和纯银(硬度2.5~4)的硬度并不固定,还要看原子排列产生的内部应力,比如将金银材料捶打变形到一定程度,都会变硬,用火一烧又软回去了。
更不用提古时金银纯度并不是能像现在那么纯,合金这东西谁硬谁软真不好说,所以就会发生类似这种故事:
江南某书生一日准备进京赶考,由于缺乏常识把金银盘缠装成一袋,包进包袱皮上路。
一路上包袱不停颠簸,里面金银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软的那个就会被硬的蹭下来,但蹭下来的粉末又不是全部随风飘散的,而是像我们在黑板上写字一样,附着在较硬材料表面的...
于是行程好几个月,到了京城沾了金色的银子或沾了银色的金子就出现在了这个书生包里。
住店或买东西的时候,你拿着白黄相间一块金属说这是金子或银子,由于这超出了一般商家背口诀就能分辨的程度,后果一般是拒绝接收这块金属当钱,严重可能会被人打出去。
这就有点像你现在拿着一张真钱买东西,而商家的验钞机怎么验钞都报假币,于是商家拒绝接收这张钱,其实不代表钱一定假,可能是验钞机认不出来的问题。
而那会几乎大部分商家都不会要这黄白相间的金属,则相当于你去的大部分店都用了和上面一个商家一样型号的验钞机(都认不出来),最后你会怎么想?
恐怕自己也会怀疑“难道我这个真是假币?"。
就算你确认没问题,可你兜里这点钱花不出去,你有没有其他钱了,你能咋办?
要知道那时大部分人,除了“七青、八黄、九赤”这口诀没科学的鉴定知识,这黄金表面上也的确有几片白,自己也能看见,那时也没有像现在我们还能找个检测站。
于是就变成了“银吸金”的说法,其主要还是让运输和放置的过程中,两者不要接触,以避免麻烦。
其实只要不发生比较长期或用力的摩擦,两者其实相安无事!
就算放在一起,只要是静置,也绝对不会发生什么。
当然现带也不是需要完全不在意,金银首饰采用会相互摩擦的方式佩戴(比如相邻的手指分别戴了金银戒指各一枚或者金链子上挂银坠),无论谁把谁蹭的黄白相间,都会降低首饰的装饰价值。
但是如果是分开佩戴不接触或者有些首饰本来就是做死的金银交错的款式,那么无需考虑这事。
==============================后续补充================================
评论和另一个答案提到了初中的“固体扩散现象”。
对于这个说法,我在一部分上是肯定的,肯定的部分是,由于古人把金银作为货币有埋藏、装箱等行为,不排除这个说法有一部分来之这里,而且非常有可能会兼而有之的。
因为现象是一样的,黄金或白银表面变得黄黄白白的...
从这点上评论以及另一位答主的认真态度真心值得点赞。
因为我的确没往这边想,原文也说了,我是从另一个关于实用方面的答案过来,于是出发点大部分走的是另一个问题的实用路线。
然而在我们现代的现实层面,即便可能说法来源于扩散现象,但是这点对现在金银的保护上几乎完全无用。
理由如下:1,空气中的扩散我们其实可以忽略不计。 2,固体之间的扩散的前提是静态的紧压(我们做木纹金会利用这点。)
则,在现在银行买金条都有包装,买个首饰都送首饰盒,白银一克不到三块钱的时代,就算我们真要埋点金货...找个箱子紧紧地装一箱救命金...
碰到因扩散而导致麻烦的可能性相当小...
但是从起源上,这个提醒非常有意义,感谢各位.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