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们刚刚返回地球,为什么不能起床,还要被抬到轮椅上呢?
算一算日子,从神十二返回地球到神十三顺利升空也已经过去了将近一整月的时间了,三位航天英雄返回地面的场景仿佛还历历在目,虽然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用他们灿烂的笑容与挥舞的双手让全国几亿人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但仍有许多人担心三名宇航员的身体状况,毕竟他们是被工作人员抬出舱内的。按理说能够于千人万人中脱颖而出担任航天任务的宇航员,身体素质那肯定是拔尖的存在,怎么返回地球后还要让人抬着坐到轮椅上,连站都站不起来吗?这究竟是特殊待遇,还是一种必然需求呢?
宇航员在返回地球后让人抬出舱内,当然不可能是什么特殊待遇,一切都是因为载人航天飞行这件任务的特殊性。当载人飞船驶出大气层、进入太空,就相当于脱离了地球引力的限制,来到了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的宇宙中,我们的宇航员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呆上足足三个月的时间,并完成一系列复杂多端的操作与试验,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不同于地球生活的各种负面影响,就算是一个将体能锻炼到极致的人,长期处于宇宙环境中也没法避免身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
具体来说,执行航天任务的宇航员在宇宙环境的影响下会出现以下几种负面影响。
第一、肌肉萎缩,我们这些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时时刻刻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这种引力也可以解释为一种压力,而人体所承受的地球压力随着不断的演化趋于平衡,也就是说我们的肌肉在地球上是一直处于发力工作的状态,随便做个动作都是人体在克服压力后对肌肉的小小锻炼。可咱们前面说过了,宇宙是一个高真空的环境,宇航员在太空失重下会失去一切压力制约,肌肉就会处于长时间放松的状态,看上去宇航员整体漂浮在空中很好玩的样子,其实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忍受着肌肉萎缩的痛苦,就算完成每天额定的锻炼时长也没法完全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说刚刚回归地球还没能重新适应地球压力的他们身体是非常脆弱的,必须得有人把他们抬到轮椅上,站立行走什么的就更不用想了。
第二、骨质流失,这一点其实和肌肉萎缩大同小异,我们在平常生活里久坐不动后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骨头变得酸痛僵硬,更别说在失重环境下的宇航员骨头了,没有承受负荷的骨骼会逐步停止工作效能,造成骨骼密度的下降以及骨质的流失,除了通过运动锻炼来给骨头施加机械性的压力外,没有其他办法来应对骨质流失和肌肉萎缩这两大问题了。
第三、立体耐力减弱,立体耐力指的是人在保持安静站立状态下的耐受时间,像我们这些普通人正常耐受时间能达到20分钟左右,半小时还能坚持住你就是个狠人。在宇宙环境中,人体会做出相应改变以此适应太空生活,心血管功能系统就会将本来积蓄在下肢的血液流通到头胸部,让大脑适应失重状态,可返回地球以后心血管系统没办法马上把血液状态调回以前的形式,这个时候如果让“头重脚轻”的宇航员站立行走无疑于增添身体负担,极易发生昏厥之类的不良反应。
第四、太空适应综合症,宇航员在进入太空后,大脑前庭系统会发生紊乱,从而出现一种被称作太空适应综合症的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想吐等等类似于晕车晕船的状况,尤在头几天后返程时出现,当载人飞船正式返航时,会花费10到15分钟经过黑障区,期间飞船将与地球失去联系,只能用失重与非失重状态来判断自己是否通过大气层,从而无法及时调整对方位及重力的适应度,太空适应综合症会再度来袭,回归地面的宇航员需要努力员服病症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那么地面上的工作人员自然就需要避免宇航员会因为站立可能引发的意外情况,将他们安稳抬出就十分顺理成章了。
所以说,宇航员在为我们人类探索外太空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牺牲巨大,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绝对是有必要的,从宇航员出舱到身体完全恢复都有专业人士的照料,这不仅是对他们负责,更是对我国的航天事业负责,而宇航员那一句简简单单的“感觉良好”,哪里是真的感觉良好?只是为了让无数牵挂着他们的人安心罢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