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

康德哲学简介(三)

康德哲学简介(三)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01-01 阅读: 121
所以说,哲学理论来自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不是人的随意发明,中西哲学的理论最终指向的都是同一套东西,或者说西方人在东方哲学的启发下对世界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要忘了,尼采称康德为“哥尼斯堡的中国人”,康德所说的人在四十岁会形成价值判断体系、人性善的伦理学、先验辩证论等内容,跟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10、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是在《实践理性批判》中阐述的。11、康德的美学...
三岛由纪夫 | 美与暴烈

三岛由纪夫 | 美与暴烈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09-05 阅读: 307
图@Brian Kershisnik 2007年,李安导演的《色戒》上映,梁朝伟凭借“易先生”一角,把人生中第3个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收入囊中。 媒体评价,梁朝伟天赋极高,整个娱乐圈没几个人能匹敌。他却说,自己只是喜欢看书。 日本神级作家三岛由纪夫所有的书,他都看遍了。...
“同情”机制,是现代人的自然法则

“同情”机制,是现代人的自然法则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08-28 阅读: 165
在我们谈起“现代”或“现代性”时,似乎必然会将它们等同于“理性”。因此,对理性的追求,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最大特征,或者说是最基本的动力。理性意味着现代人强调结果,目标的实现程度、方式和效用。理性也确实塑造了现代世界的繁荣景观。基于流水线的生产车间,及其创造的景观——如公路上车水马龙、超市里琳琅满目、市场交易高速运转等——就是再明显不过的例子了。 而在追求理性之外,现代社会实际上同时也在追求情感,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对这两种本质的论述,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美学,一为理性主义,一为情感主义。当情感主义这一脉络发展到斯密这里时,他认为同情的产生、克制、平衡等机制是美的来源,也是某种自然法则,也即同情应当具有自然性。在此基础上,他还进一步谈到,人为了追求同情的合宜性(不多不少、不偏不倚)这一美学,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某种公共利益、公共精神。换句话说,我们追求公共利益,并非必然是为了实际效用,也可能是出于情感审美的需求。...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