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啥意思?人肉凳指什么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4-05-10 文化 阅读: 1
摘要: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我们国家是比较迷信神鬼之说,上至国家统治者,下至农商,无一人是例外。因为在信息传播条件不发达的社会,但凡有一些诡异事情发生之后,就会通过人为的途径进行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人们为了增加其事件的可信度,便会夸大其词。 特别是在古代,人们会将一些迷信之说,变成口头谚语。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将这些谚语,当成是一种心理训诫。一代代地传承给后代的人,也就是流传到今天。比如“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做人肉凳”这句老话,就是以谣传谣的结果。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我们国家是比较迷信神鬼之说,上至国家统治者,下至农商,无一人是例外。因为在信息传播条件不发达的社会,但凡有一些诡异事情发生之后,就会通过人为的途径进行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人们为了增加其事件的可信度,便会夸大其词。

特别是在古代,人们会将一些迷信之说,变成口头谚语。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将这些谚语,当成是一种心理训诫。一代代地传承给后代的人,也就是流传到今天。比如“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做人肉凳”这句老话,就是以谣传谣的结果。

俗语:“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啥意思?人肉凳指什么

一、坟前的供

谚语的前半句“再饿莫吃坟前供”,讲的便是人在去世以后,家里的后辈会进行操办后事。包括举办葬前的仪式,为逝者祈福,宴请前来吊唁的宾客,以及后续举办下葬仪式。

在下葬后,家里便不再举行这些仪式了。相反要根据当地人的习俗,在每年的清明节以及上元节等节日,会带着贡献给逝者的礼品,前去悼念看望逝者的墓碑。

俗语:“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啥意思?人肉凳指什么

谚语中所说的“坟前贡品”就是后人携带前去看望逝者的礼品。当然这些礼品并没有太贵重,仅是一些吃的糕点以及鲜花,或者酒水等食品。当然最重要的便是“莫吃”了。

因为,在古人的思想中,祭祀过后的礼品,便不会再收回,并留着食用。因为古人认为,这是对逝者的不尊敬,会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此外,也会出现一些比较邪门的事情。

俗语:“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啥意思?人肉凳指什么

不过在过去的灾荒之年,人们流离失所,流窜辗转的路上,难以忍耐饥荒的时候,就会在路过的坟墓前,寻找一些遗留的供品来填饱肚子。但这种情况,也仅限于在清明时节,要是到了中元节或者其他的鬼节。去坟前吃供品的话,则会出现一些比较诡异邪门的事件。

当然也存在物理因素,比如在天气比较炎热的季节,放在荒郊野外的糕点以及水果,会因为温度的变化,产生霉变,进而滋生出许多的细菌和病毒。人们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不幸误食的话,自然就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

俗语:“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啥意思?人肉凳指什么

在古时候,有很多的古人,不太懂其中的原因,就会误以为是人们在偷吃供品后,惹怒了神鬼,所以就会导致了之后的,“再饿莫吃坟前供”的说法。

俗语:“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啥意思?人肉凳指什么

二、人肉的凳

光是提到“人肉凳”的时候,很多人不太明白的情况。其实人肉凳,就是我们字面含义中表达出来的意思。在古代,有些统治者或者皇亲贵胄在外出巡游狩猎之际。由于条件有限,不方便携带坐具。

但是出于繁文俗礼的约束,不便席地而坐的情况下,就会让身边的侍从,来承担起“人肉凳”的工作。具体的方式,就是让两位男性侍从,分别单膝下跪,拼接成一个凳子,然后方便他们坐着休息。

俗语:“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啥意思?人肉凳指什么

当然能够人肉凳的人群,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成年的女性,是不可以坐在别人的大腿上。在古代的风俗礼仪中,将这种行为,视为“轻浮”和“缺乏礼教”。但若是幼童,坐在成人的腿上,这是可以的;当然若是在家中,妻子坐在丈夫的腿上,也是符合礼仪的。

但是在外面的时候,妻子也是不可以坐在丈夫腿上的,会被视为轻浮的行为。在古代,比较遵守礼仪的社会。古人为了约束和规范后代人的行为,于是便总结出来了后半句的谚语,以用来警告后人。

俗语:“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啥意思?人肉凳指什么

三、对俗语的看法

古代俗语,其实是劳动人民宝贵智慧的总结。在五千年的流传中,久经不衰,反而证明了俗语事实内容的客观性。不论神鬼传说也好,还是封建迷信也好,更多的是古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俗语的内涵,涉及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主要是以人的行为活动为总则,要表达的则是警示和借鉴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人文文化的更迭,人们对于科学依据的事实,反而是更加信赖的。

俗语:“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啥意思?人肉凳指什么

每一种语言文化,只有在历史的时光中,经受住人们对于它的质疑和考验,才会更为久远地传承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秉承科学的理念,理性的去看待俗语。

俗语:“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啥意思?人肉凳指什么

总结:时代的变迁,遗留下来的是文化的精髓。想要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发展的脚跟,就必须舍去糟粕,保留精华。理性的看待事情的好坏面,不要一味的给予负面的看法。

其他相关

教科书为何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到底怕什么?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09 阅读: 1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古人总结凝练下来的寓言故事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如今,都能让人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就比如亡羊补牢、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画蛇添足等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中学习到的。 今天要讲的是北宋欧阳修所写的一篇《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这便是全文,短小精悍,即便是文言文,读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
道家开光秘术

道家开光秘术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06 阅读: 1
道教认为,凡塑神像,均须装藏,按《全真密旨·神像装藏》称:“凡塑神像,必先装藏,一应五脏。太极分真,虚无自然,玉清圣境,清微天宫,大罗元始天尊。三清三境,三宝天尊。十方太上,灵宝天尊。神本无形,玄科有咒,开光显神通。...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05 阅读: 1
(来源:蒙自人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中自有黄金屋”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
学姐带背古代文学 知识点梳理(四)名词解释

学姐带背古代文学 知识点梳理(四)名词解释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05 阅读: 1
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4、性灵说:是袁枚对诗歌创作提出来的观点。...

新的紫砂壶什么味道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04 阅读: 1
紫砂壶,这一中华传统茶文化的代表,历经千年而不衰。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饮茶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现。每当人们提起紫砂壶,总会联想到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以及它所散发出的那份古朴典雅的气息。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紫砂壶的味道却是一个颇为神秘的话题。那么,新的紫砂壶究竟有着怎样的味道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紫砂壶的味道并非指其物理意义上的气味,而是一种由视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感官共同构成的综合体验。当我们拿到一把新的紫砂壶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沉稳而润泽的色泽,如同一块经过岁月洗礼的玉石,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这种色泽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能够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无限遐想。...
纪念金庸百年诞辰论坛香港举行

纪念金庸百年诞辰论坛香港举行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03 阅读: 1
本报讯 (记者 张静)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纪念金庸百年诞辰论坛”于4月28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香港和内地各界人士400余人出席,我省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应邀参加论坛并作主旨发言。 今年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金庸的武侠作品中充满了侠义精神,那些为国为民的故事感人至深,既构成独特的金庸文化,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既是香港文化的“金字招牌”,也是世界各地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桥梁。...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