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玉器展
本集倾情奉献首都博物馆展中的新石器、商、汉、唐宋、辽金、元明清各时期的玉器精品。
经笔者精心拍摄、挑选,让您有亲临现场的清晰感受,还可反复观赏,收藏回味。
玉鸟形佩,新石器时代(前一万年-前21世纪)
玉勾云形佩,新石器时代(前一万年-前21世纪)
松石管饰,商代(前16世纪-前11世纪中期)
玉凤形佩,商代(前16世纪-前11世纪中期)
青玉蝉,汉代(前206-公元220)
白玉龙形饰,汉代(前206-公元220)
此玉饰龙角如钩,嘴微张,作回首状,尾部下弯,龙身无鳞,短阴刻线示关节和毛发,以简洁的造型刻画出螭龙起伏翻卷、静中思动的灵巧身躯。
碧玉兽面纹壁,汉代(前206-公元220)
玉壁乃“六器”之一,是用以祭天的礼器。此件玉壁内圈琢刻谷纹,外圈以粗阴线琢刻兽面纹,兽面的顶上作两条蛇身。
青白玉兽形砚滴,宋(960-1270)
砚滴是贮水倒入砚台磨墨的文房用具。兽做蝮(传说龙生九子之一,生性好水)形,口衔小匜(yi),腹部中空,贮水后可流入匜中,背上有盖,设计精巧。通体碾琢卷毛,关节饰以云纹,器形厚重朴拙。
青玉卧鹿嵌饰,宋(960-1270)
鹿立雕而成,鹿角作灵芝状。鹿通体光素,碾磨精湛,抛光极好,古朴浑厚,是宋代玉作中的精品。
白玉双孔雀嵌饰,北宋(960-1127)
玉饰采用浮雕和透雕技法,琢磨三层纹饰,正面双孔雀,上下交错依附在山石旁,以单阴线琢刻孔雀羽毛、尾翎。
墨玉山形嵌件,宋(960-1270)
青玉七梁冠,宋(960-1270)
白玉莲瓣形发冠,宋(960-1270)
白玉双鹤衔灵芝纹玉饰,金(1115-1234)
此玉饰为金代老年妇女头巾上的饰物。以镂空雕加阴刻线纹制成一对飞鹤,鹤口衔灵芝草,比翼齐飞。
白玉折枝花形饰件,金(1115-1234)
玉饰通体镂空,折枝阔叶,八瓣花形,花瓣内凹,花边相连,用对称的单阴线示叶脉,背面以简洁的刀工刻出枝梗,器上有镂空孔,可以配亦可为嵌饰。
白玉折枝花形饰件,金(1115-1234)
玉饰通体镂空,折枝阔叶,八瓣花形,花瓣内凹,花边相连,用对称的单阴线示叶脉,背面以简洁的刀工刻出枝梗,器上有镂空孔,可以配亦可为嵌饰。
白玉缠枝竹节偑,金(1115-1234)
玉佩透雕盘卷的竹枝,于一节间雕出三片竹叶,以单刻阴线示叶脉,双阴线示竹节,形态逼真,通体镂空,可系配。
青玉龟游荷叶玉饰,金(1115-1234)
玉饰为一块玉料对剖制成,以浮雕、透雕技法琢出荷叶,茨菰及水草纹,单阴刻线呈示叶脉,荷叶心各凸琢一只伸头相向爬行小龟,背面仅以粗犷的刀工琢刻出枝梗。这种纹饰称为“龟游”,寓祥瑞之意。
白玉绶带鸟衔花佩,金(1115-1234)
青玉花瓣形凤纹佩饰,明(1368-1644)
青玉狮子纹带扣,清(1644-1911)
青玉螭虎纹龙首带钩扣,明(1468-1644)
白玉龙纹带饰,明(1468-1644)
黄玉葫芦鼻烟壶,清乾隆(1736-1795)
翠雕双螭鼻烟壶,清(1644-1911)
白玉“嘉庆御赏”碗,清嘉庆(1796-1820)
细润无瑕,略透光,圈足内有“嘉庆御赏”款,玉碗虽未雕刻纹饰,但琢制规整,抛光极好。
玉觥,清(1644-1911)
白玉花卉纹香盒,清(1644-1911)
玉合盖顶琢盛开的蕃莲花,盖侧镂空蕃莲花叶,盒底侧同为镂空蕃莲纹,相互融为一组。平整的盒底琢细圈为足,盒壁薄且剔透,光亮度极好,既可为盒也可为香薰。
青玉桃盒,清(1644-1911)
青玉船,清(1644-1911)
此件作品立体透雕江南乌篷船,竹节式船帮,带流苏的船篷船尾一存水罐,船篷上阴刻席纹,船帆收于顶上,船锚收于船头。
碧玉“乾隆年制”天鸡樽,清乾隆(1736-1795)
鸡樽为仿古造型,通体琢刻兽面纹、鸡纹、龙纹、天鸡背负蕉叶纹花觚,胸前阴刻篆文“乾隆年制”,整器琢、刻、碾、光各工序精湛,是清代宫廷造办处的佳作。
碧玉灵芝双联瓶,清(1644-1911)
碧玉扳指,清(1644-1911)
羊脂玉觿,清(1644-1911)
白玉飞天,明(1368-1644)
此玉飞天镂空加阴刻琢制,身下是透雕的如意祥云,面部表情生动,造型丰满飘逸。
白玉“大吉”葫芦牌,清(1644-1911)
青玉双螭耳洗,清(1644-1911)
白玉“龙凤呈祥”扁瓶,清(1644-1911)
玉瓶上分别浮雕凤、龙和兽首,兽首衔活环,螭龙作把,矮圈足,制作规整,抛光极好,构思巧妙,寓意“龙凤呈祥”。
白玉龙纽“八徵耄念之宝”御玺,清乾隆(1736-1795)
青玉天鸡纹如意,清(1644-1911)
白玉螭龙纹带扣,明(1368-1644)
带扣用整块玉套雕而成,分子扣和母扣,正面镂雕两只盘螭,中心宝珠上螭绕珠而行,宝珠背面凸起一圆柱为纽,方形玉扣上浮雕一兽,将两扣相连,开合自如,琢刻精细。
白玉桃形镶铜带扣,明(1368-1644)
青玉螭虎纹龙首带钩扣,清(1644-1911)
白玉土沁童子,明(1368-1644)
白玉小造像,清(1644-1911)
青玉仕女,明(1368-1644)
青白玉如意云纹盖瓶,明(1368-1644)
玉瓶通体镂雕如意云纹,底部有两道阳起的弦纹,底平,下以六个微微外撇的云头作足,盖与纽分别碾琢,有极好的玻璃光。
青玉兽面纹双耳瓶,清乾隆(1736-1795)
青白玉花鸟纹嵌饰,元(1271-1368)
白玉火焰纹梵文饰,明(1368-1644)
白玉兽面纹双耳盖炉,清乾隆(1736-1795)
白玉双耳兽面纹炉,清乾隆(1736-1795)
青玉蜓螺荷叶形花插,清(1644-1911)
白玉莲藕荷叶形花插,清(1644-1911)
白玉兽面纹朝天冠耳炉,清乾隆(1736-1795)
白玉三羊,清乾隆(1736-1795)
此作品为一只嘴衔灵芝的回首山羊,身上浮雕两只小山羊,神态自然,是清代常见的“三阳开泰”题材作品。
青白玉佛手,清(1644-1911)
碧玉太狮少狮,明(1368-1644)
青玉卧牛,明(1368-1644)
寿字玉执壶,明(1368-1644)
玉质青色,下带圈足,兽吞式管状流,壶腹浮雕莲花及“寿”字,寓意“万寿”、“连寿”。盖顶镂空圆雕一口衔花枝的鸳鸯,鋬上雕一螭虎,螭虎口中有活环,用于连接玉链,与壶盖相连。
青玉龙纹佩,明(1368-1644)
白玉鱼形佩,明(1368-1644)
青玉双螭纹佩,明(1368-1644)
青白玉双獾坠,清(1644-1911)
白玉人物坠,清(1644-1911)
青玉镂空鱼穿荷花饰,清(1644-1911)
白玉“喜庆有余”牌,清(1644-1911)
青玉蕃莲纹香熏,清(1644-1911)
玉香熏上镂雕蕃莲花纹,器身外满饰相互缠绕的蕃莲花,细圈形平底足内,琢刻一朵盛开的蕃莲花。壁薄精巧,造型新奇,琢制纹饰细密剔透。
白玉兽面纹双耳盖炉,清乾隆(1736-1795)
青玉镂雕活心佩,清(1644-1911)
白玉活心佩,清(1644-1911)
玉佩主体为三个同心环,里面两个同心环雕成可旋转的活环,中心环呈扁圆形活心,三个同心环由外至内依次雕出天干、地支和阴阳太极,地支与太极可以轮回转动,两条鲇鱼口含水草顺势伏于外环之上,镂空的水草配以“卐”字盘。“鲇”与“年”谐音,“卐”与“万”通,天干、地支为古人纪年,太极为两界,寓意“乾坤无尽,鸿运永驻”。
白玉带皮葫芦坠,清(1644-1911)
白玉葫芦坠,清(1644-1911)
白玉“皇恩永戴”铭柿子坠,清(1644-1911)
玉巧作蟹莲坠,清(1644-1911)
此坠利用黑白相间的玉料,巧妙地雕成一幅秋景秋韵的艺术作品,以娴熟的技法将中间白玉雕成水中君子荷花形,象征洁白清心,以两侧墨玉雕出蟹、螺、蜍、鱼等图案,雕琢生动自然,巧妙和谐。
谢谢观赏!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