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必争之地
战略要塞到商业中心
元末,平度县城毁于兵乱。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土筑重修,围墙环城5里余,高3丈,厚1丈5尺,护城河深9尺,阔1丈8尺。建有三门,西为“安庆门”,位于今郑州路与胜利路路口。1793─1794年(清乾隆五十八至五十九年)重修城门,在城墙四角筑炮台7座,更换了三门名称,西为“平成门”。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国民党县党部更改了三门名称,西为“自由门”。1945年秋平度城解放后,城墙逐年被拆除,城壕亦被乱石污土渐次填平。城墙之残余基石,直至1958年后修环城公路时才拆除净尽,至此西门完成历史使命,它是平度当年重要历史事件和日本侵略者罪恶行径的见证。
如今,伴随着平度旧城的改造、新区的崛起,在西门的旧址上是平度繁华的商业中心,北方国贸购物中心、佳龙腾置业、金荷广场环抱。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娱乐休闲 、酒店、居住等综合性功能,目前,已成为平度市新兴的现代化休闲购物中心及中高档居住区。
西门城楼
今郑州路与胜利路路口
百年学府
校史见证回归校史博物馆
2002年2月,平度一中搬到了城东北部的新校,告别了与之朝夕相伴了近70年的老校。平度一中老校包括两部分:西大院和东大院。西大院是民国时期为成立平度县立中学而建的,主体建筑是一座欧式小办公楼。以小楼为中心,左右和后面的建筑群呈中轴对称式,小楼和北面的大礼堂在中轴线上;楼两翼共有8个教室,楼前为建校纪念塔。此建筑群为1932年筹建,1935年建成使用。小办公楼颇具特色,西式风格,改变了以前平度的老房子为青砖和青色鱼鳞小瓦的习惯,开创了平度建筑红洋大瓦(即现在用的大红瓦)的先河。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直到1945年解放重获自由。记者从现一中校史馆李炳玉老师那了解到,今这座小楼已成为平度一中校史的象征,“1992年平度一中的90周年校庆时,小楼的图像还印在校友录的封面上。”
值得让人欣慰的是,2002年,新一中校区搬迁建成后,按照建旧如旧的原则,于2012年,将原一中西院的校门、石塔纪念碑、二层小楼、大礼堂复制建设到风景如画的新校区东北隅,并将大礼堂用作校史博物馆。
平度一中西院
不忘初心
民俗文化承戏曲文化
“每逢暑假寒假,学校都会发一张大概是有3个或4个副券的电影票。放假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跑去问门口的售票员今天或明天放什么片子,要是合自己心思就会叫几个同学一起去。”王女士回忆起这个老建筑脸上漏出孩子般的笑容。平度剧院于1956年9月28日成立,始命名为“人民剧院”,1966年6月合并到电影队,1971年春又划归招待所,1980年6月恢复建制,定名为“山东省平度剧院”。剧院拥有座椅1186个,座落曾接待一千余个演出团体,上演吕剧、京剧、话剧、杂技、黄梅戏、歌舞等十余个剧种,演出四千余场。据了解,洪雪飞、郎咸芬、方舒、李文、李丽芳、李岱江、刘兰芳、温如华等著名演员、滕格尔、张也、宋祖英、韦唯、阎唯文、叶凡、范琳琳等著名歌星都曾在该院演出。
2013年1月在平度剧院在城市改造中拆除,原址上新建了城隍庙的院门及“城隍庙民俗文化广场”,打造一处集宗教信仰研究、民俗文化展示、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大众文化场所。住在附近的刘大爷告诉记者:“以前过来看戏,现在到晚上广场上也很热闹,吃完饭带着孙子就出来遛弯,赶上有庙会的时候更热闹。”
人民剧院
城隍庙院门及广场
服务为本
休闲旅游变金融中心
平度天柱山度假村是欧陆式风格建造的平度市首家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坐落于现河东岸,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西与风景秀丽的现河公园隔河相望,北与婀娜多姿的植物园遥相辉映。据悉,该酒店可同时容纳800人就餐,大会议室可接待400人会议,同时还有游泳馆、歌舞厅、KTV包房、桑拿中心、购物中心、商务中心、美容美发、小酒吧和咖啡厅等设施。在当时,也是平度餐饮娱乐行业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平度休闲旅游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平度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度第一座5A级国际标准写字楼——鼎峰 金融大厦、瑞平金融中心在这里并蒂而生。如今,已然发展成中央商务区,在青岛银行办理业务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在这办业务太方便了,青岛银行、农行、工行想去哪个去哪个,这个银行排队人多了,马上可以换一家,要不赶上人多的时候排队就能排半个小时。”
天柱山度假村
鼎峰瑞平金融中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