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5年重访三毛路,只为认识真三毛:又老又丑,举止怪异的女人
笔者一向认为文人与常人的心思不同,大概是更容易发现生活上的美感,比如农民起草摸黑,常年与黄土地打交道,在文人眼中可能就是“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比如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的故事》:
我们吃过饭后我们在天台上坐着,那夜没有风,荷西叫我开灯,灯亮了,一群一群的飞虫马上扑过来,它们绕着光不停地打转,好似这个光是它们活着唯一认定的东西。我们两人看着这些小飞虫,“你在想什么?”荷西说。“我在想,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如果是笔者身处在这样的场景,看到一群一群的飞虫,心底肯定是嫌弃的,但如果是去看三毛的文字,又感到画面感挺美的,就算在笔者的影响,撒哈拉是荒凉的,是贫瘠的,但去看三毛在撒哈拉的所见所闻,与爱人荷西共同的日子,又觉得很有温情。
马中欣与三毛一样,成长于台湾,三毛5岁时跟着父母移居到了台湾省,不过马中欣要比三毛年幼许多,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在重访三毛路之前,马中欣已经出版了《南极探险》、《黑海历险》等书。
马中欣是个职业旅行家、探险家,曾独自一人到过全国190个国家和地区,靠着摄影和出书的稿费完成了10多次环球旅行。他初次看三毛的作品是在1995年,当时马中欣在北大作演讲,就有学生向他推荐了三毛的书。
不过在马中欣看来,三毛笔下的撒哈拉与他所认识的不太一样,因此他决定走一遍三毛走过的路,去认识一个真实的三毛,当时马中欣的心里大概是这么想的:这女人是不是在说谎?撒哈拉哪里是这样的?
作为一名旅行作家,马中欣重访三毛路的重点不再于风景,就在于三毛这个人。5年时间,马中欣走访了三毛曾经居住以及生活过的西班牙和西属撒哈拉的亲朋好友,通过别人之口去认识三毛,因为三毛已经于1991年离世了。
马中欣最终出版了《三毛真相》一书,而他所了解的三毛,生前多疑、抑郁、癫狂,与邻居、朋友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马中欣声称“三毛是个骗子,荷西也不是一个英俊的潜水工程师,其实就是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并且还不是荷西热烈追求的三毛,是三毛逼婚嫁给荷西……”
“她就是个又老又丑,举止怪异的女人。”
马中欣的笔下,三毛完全成了一个“坏女人”,与读者所认识的三毛十分不一样,说得直白些,马中欣明显带着个人偏见,对已经离世的三毛进行了人身攻击。
不管三毛生前所写的文学作品是否存在虚构的部分,亦或者是三毛生前表示过自己的作品是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所述,马中欣凭靠着一本《三毛真相》,彻底得罪了三毛的读者,他不挨骂都难。
笔者则认为,三毛活得肆意洒脱,与她长什么样应该是没有关联,也许同样的事情,在三毛是一回事,而在马中欣看来又是另外一回事。总之,仅靠着别人的嘴,去认识一个人,并不一定是准确的,那么三毛又为什么不能是我所认识的那样呢?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