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英雄脚臭,好汉屁多”是真的吗?为何英雄好汉这么不堪
古人有一种说法:“英雄脚臭,好汉屁多。”
这句话听起来让我们不太容易接受。在我们眼里,英雄好汉都是用来崇拜的。既然是用来崇拜的,自然是比较完美的,是“一匹马踏破铁甲连环,一杆枪杀败天下好汉”的人。怎么会有什么“脚臭”“屁多”这样的毛病呢?有这样的毛病,还叫“英雄”,还叫“好汉”吗?
(网络配图)
其实,这句话虽然说起来不太舒服,让人感觉不太好听。但是不得不说,这句话是一句大实话。“英雄脚臭,好汉屁多”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古代,一个人能成为英雄好汉,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他们的力气更好,速度更快,身体更强。奥林匹克运动会,还因此把这个总结为“更高、更快、更强”。我们知道,其实每个人的身体机能都是差不多的。只要运动,就需要消耗身上的能量,这也是能量守恒定律决定的。
也就是说,英雄好汉之所以是英雄好汉,是因为他们吃得比别人多。而且所吃的食物中,产生高热量的食物比别人多。
当年廉颇跑到魏国去后,赵王感到国内人才凋零,想重新任用他,于是派使者去了解情况。廉颇听说赵国使者来了,很高兴,煮了一斗米的饭来吃了,又提着刀上马去耍了几下。
但是,赵国另一个大臣郭开不愿意廉颇回来,于是就贿赂使者,让他在赵王面前说廉颇的不是。使者得到贿赂,自然要帮郭开说话。但是,却也不能瞎说,毕竟大家都看见了。该怎么办呢?想了半天,最终有了主意。回去后,他对赵王说,廉颇确实不错,还很能吃,不过“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听了,觉得廉颇身体不行,就没再用他。
(廉颇剧照)
估计很可能是廉颇当时打了很多屁,而使者用拉屎来混淆。
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廉颇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他的办法就是吃,吃得多。
能吃确实是英雄的标志。在鸿门宴上,樊哙害怕项羽杀掉刘邦,冲了进去,怒发冲冠质问项羽。项羽当时给了樊哙一个生的猪肘子,樊哙用刀把它切碎,咬来吞下去。项羽当时对樊哙非常欣赏,认为他是壮士,也就是好汉。由此可见,项羽判断人的标准,就是他能不能吃。显然,这个标准也是古人的普遍标准。
《水浒传》里面的那些好汉们,动不动就来几斤熟牛肉。这也说明,能吃是一个好汉的标志之一。
能吃,肯定屁多。毕竟我们的肠胃功能都是差不多的。食物吃得多,在肠内产生的气体肯定多,所以说屁多。
至于“脚臭”,这个很好理解。英雄好汉自然需要大量运动,无论是平常的练习,还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时候,运动量都是很大的。跑的路都是很多的。再说了,英雄好汉都是四海为家,到处行侠仗义,他那双裹脚布,不可能随时脱下来洗干净。脚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樊哙剧照)
不过,虽然说“英雄脚臭,好汉屁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但是古人说这句话,其实并不是为了表达真实情况,而是想说另一件事。什么事呢?
文章开头的时候,我们说了,在我们的心目中,英雄好汉都是很完美的。但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英雄好汉恰恰是不完美的。也正是因为英雄好汉不完美,身上有很大的缺陷,所以他们才被称为英雄好汉。
比如前面说到的廉颇,他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又很骄傲。早年遇到蔺相如,能够容忍他。后来再也没有蔺相如这样的人,因此他的缺点就凸显出来了。而他也因此数次被撤换。最终,虽然他自己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由于他自身的弱点,上天已经不给他机会了。
而《水浒传》里面的英雄好汉,他们义气冲天,但是身上的弱点更多,毛病更大。也正因为他们身上有弱点有毛病,所以他们才成为文学形象,显得很可爱。
这里的“脚臭”和“屁多”,想要表达的,就是英雄人物身上的短处。
当然了,这里还想表达一种“人才观”。就是说,很多有大才的人,他们本身是有很多短处的。我们在用人的时候,要正视他们这种短处,要容忍他们这种短处,这样才能选到有真才实学的人。
(参考资料:《史记》《水浒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