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口百惠到万里归途,我们的电影是怎么被改变的?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11-17 电影 阅读: 220
摘要:   11月12日,《长津湖》斩获中国影坛最高奖项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总制作人于冬在颁奖典礼上表示:“中国电影从来没有‘躺平’过,我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个话并没有说错。惯常印象里,疫情期间电影院入不敷出纷纷收缩,但事实上这三年里,国内影院数量是在增长的,甚至已经超越了疫情前的2019年。   三年间,国内电影院新增超过2000家。但观影人次却由2019年的17.3亿人次一路下滑至4亿人次。正如中国电影基金会的朱玉卿所说:“1万家影院日票房低于300元,连水电费都不够。”

  11月12日,《长津湖》斩获中国影坛最高奖项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总制作人于冬在颁奖典礼上表示:“中国电影从来没有‘躺平’过,我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个话并没有说错。惯常印象里,疫情期间电影院入不敷出纷纷收缩,但事实上这三年里,国内影院数量是在增长的,甚至已经超越了疫情前的2019年。

  三年间,国内电影院新增超过2000家。但观影人次却由2019年的17.3亿人次一路下滑至4亿人次。正如中国电影基金会的朱玉卿所说:“1万家影院日票房低于300元,连水电费都不够。”

  2021年,全国电影票房为470亿元,等同于2016年的水平。

  电影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市场。470亿票房可以给郑爽交157次罚款,但说小,也就是不到半个茅台的收入。

  电影本身的历史并不长,中国市场化的电影就更加年轻。

  1993年1月,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部出台《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40多年来国家统销统购的局面被打破。彼时中国的“第五代”几乎在同一年迎来了艺术巅峰。据说导演们最怕听到的就是“这片子不错,但是……”

  90年代后,中国的电影和电影院数量一起增长。2011年,平均每块银幕一年能创造126万元的票房,到了2021年只剩下了62万元。相比银幕数量接近的2019年,每块银幕仍少赚了36万。

  2016年是中国电影业的一个巅峰时刻:平均每天新增26块银幕,成为全球拥有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哪怕在2021年,仍有日均新增近18块的高速增长。

  观察中国电影行业有一个重要指标:假日档。

  2008年,《画皮》趁着国庆假期上映,成为在当时《赤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达到2亿票房第三快的影片。

  自此,国庆档以及一系列假日档期成为电影发行商的必争之地。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在国庆档创造了28.3亿元票房,是全年票房总额的约20%。

  2020年固然有疫情因素,但一般来说,国庆档+春节档共计14天的时间,票房占比往往能达到10-25%以上。

  毕竟《长津湖》、《万里归途》以及《我和我的XX》系列等一众大制作电影都在假日档集中上映。平常就只剩《林深时见麓》这种票房只有几十块钱的片子了。

  今年国庆档,总票房为14.96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43.88亿元大幅下滑,仅仅高于2014年,为8年来最差。国庆档的巅峰时刻在2019年,票房高达44.66亿。

  而在今年国庆档的14.96亿元票房中,仅一部《万里归途》就拿下了10.23亿元,占比68%,从总计7部上映电影,3部动画片,4部主旋律片的激烈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主旋律片的竞争其实是异常激烈的,长津湖在2021年以57.8亿元的票房,这是中国影视最高票房纪录。

  但在那一年,共有39部主旋律影片上映,总计票房116.8亿元,长津湖独占半壁江山。

  同时,随着主旋律影片质量和拍片比例的不断提升,其贡献的票房占比也在逐年增加。2021年,主旋律题材电影票房占比近全年的四分之一。

  1994年,安德鲁·戴维斯导演的犯罪片《亡命天涯》在中国六个城市首映。这是中国大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进口分账片。《亡命天涯》上映时,海报上还写有“改革年代,激烈论争,电影市场,风险上映”的宣传语。

  好莱坞影片更富于娱乐性和感官刺激,90年代末,进口分账片往往能占据国内票房的一半以上。而在国人的印象中,分账片几乎就等同于“海外大片”。

  这些海外大片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以80后为主的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正如北京青年报当年做过的关于“年轻人最喜欢的电影明星”的调查。

  1995年,《真实的谎言》和《红番区》被引进,前者于4月20日在北京首映,并最终在全国拿到了1.02亿票房。而后者更是获得了压倒式的成功,正如当时的报道所说:

  《红番区》的冲击波,特别是在广东地区,差点被低估。这是成龙的影迷们第一次能够看到他们喜爱的英雄出现在大银幕上,而不是在录像厅模糊不清的显示器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95年的第二部美国分账片是《阿甘正传》。它在豆瓣上很成功,但当时的票房成绩并不好。

  紧接着,《泰坦尼克号》在1998年从天而降,它创造的记录在此后很多年都没能被超越。

  所谓分账片,即收入由制片方、发行方和放映方三者分成,并且每年有具体配额限制。这个结果经过了非常复杂的谈判,在整个过程中,其实好莱坞并不完全满意。

  比如《泰坦尼克号》创造了4400万美元收入,但扣掉税金、关税和其他费用后,发行方20世纪福克斯的收入只有不到1000万美元。另外,好莱坞发现很多中国家庭会直接购买DVD和盗版光盘,看《教父》这类当时未被引进的影片。

  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星战前传》又被称作“美国主旋律”。1996年的《独立日》 就因为这种问题没能被引进,但它又是很多中国人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当时的一篇文章中说:

  好莱坞电影、可口可乐和麦当劳都是结为一体的,它们就像是一条纽带携带了文化帝国主义席卷全球,占据了观众的思想。

  美国学者斯坦利·罗森在一篇论文中描述了好莱坞当时面临的一些分歧。一方面,出于共同的利益,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工业在90年代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好莱坞的长期目标是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中获得主动权,这与中国产生了分歧。

  他在论文中说:中国方面的目的是彼此要有个互惠的关系,中国电影在美国也要有一个有意义的数字。

  然后,进口分账片不再辉煌。

  2021年,分账片配额数量依旧为34个名额。但实际上映的仅有20部。

  观众们的感知可能是进口大片越来越少,但从分账片数量上来看,除了2021年,分账片其实是在逐步增加的。这是为什么?

  以2021年为例,主因可能有三点:烂片、重映片、未定档。

  首先,很多片子至今尚未定档,比如《毒液2》、《蜘蛛侠英雄无归》。实际上映的20部分账片中,豆瓣评分低于7分的有14部。高分片基本集中在《阿凡达》、《指环王》三部曲这些重映片中,这些片子又占了5部。

  在过去10年里,外国电影在国内的票房占比一直在下滑。至于原因,也许是引进的片子大家都不太想看吧?

  2021年,进口片的票房占比只剩下了17%。

  至少从数字上看,2019年的《复仇者联盟4》很可能是进口片最后的一次辉煌。

  随着中国电影的票房与号召力越来越强,中国也走出了一大批令人骄傲的影帝影后。

  中国电影票价上涨最快的时期,其实是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

  如果追溯更早以前,这也不是最快的。据2005年中国电影产业年报数据显示,从1989到2005十几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近10倍,电影票价由原来的不足1元涨到数十元,增长了100倍左右。

  2012年,时任电影局局长童刚表示,针对电影票价过高的问题,将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探索增加半价票的场次和时段,让更多的群众“看得到、看得起”国产电影。

  有了领导殷切关怀,全国院线平均票价在当年迅速得到控制,稳定在了30-35元左右。

  但从观众的感知来看,放映协会公布的平均票价确实被控制住了,不过无论是实际感受,还是分城市数据,电影票价都在逐年增长。

  这并不是定价越来越高了,而是由于“票补”的逐渐退场。

  在2012年限制票价后,各大线上售票平台推出票补机制,9.9的预售价,1元看电影大促等等模式纷纷出现在微票儿、格瓦拉、淘票票等一众售票平台上。

  然而,预售额就约等于正式上映后的排片比例,因此恶性竞争开始出现,早期票补都是线上购票平台自掏腰包,到了后期,各大电影公司也纷纷加入战场。

  华谊兄弟执行总裁王中磊曾直言:“我们确实被票补绑架了。在恶性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你不掏,就只能眼看着掏了钱的片方抢走你的市场份额。如果你不补,影院就不给你排场。”

  这种恶性竞争在2018年被叫停,票补时代结束,平均票价开始一路上行。

  在书籍版《编辑部的故事》里,冯小刚写了一篇回忆性质的《这等好喜剧为什么诞生》。

  文章里,郑晓龙把王朔、魏东升、朱晓平这些人叫到友谊宾馆的客房:“24小时能洗热水澡儿、好饭侍候着,目的就是让诸位高手掏点真活儿。五天,拿出分集的故事梗概来走人[7]。”

  虽然定位于情景喜剧,但《编辑部的故事》放在整个影视剧史上,也不失为一座后人难以逾越的巅峰。毕竟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国产剧一直朝着源于生活低于生活的方向发展,代表作是《欢乐颂》里刘涛展现出的投资水平。

  坦率地说,有些编剧每天花点时间看看远川研究所,也不至于写出这种剧本。

  不过,无论对电影业和影视作品的批评声多么激烈,从数据来看,国产电影在过去十年一直在茁壮成长。

  前几天金鸡奖开幕,周冬雨和杜江上台致辞:这十年,是我们中国电影的好时代;在中国,是我们电影人的福地。此话不假。

  你看看,人家圈内人都说是好时代了,你在这急什么劲呢?

  参考资料

  [1] 院线制改革以来中国电影票价的变迁研究 吴曼芳

  [2] 2021中国电影市场报告 艺恩

  [3] 洛阳纸贵!大佬们哄抢的这份重磅报告,道尽中国电影的酸甜苦辣,每日经济新闻

  [4] 没人看电影了!“1万家影院日票房低于300元,连水电费都不够”,但一个好消息来了,每经影视

  [5] 猫眼数据专业版

  [6] 国家统计局

  [7] 中国电影年鉴

  [8] 狼逼门前:1994-2000年 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市场 影视产业研究

  [9] 主旋律电影白皮书,华谊兄弟研究院

其他相关

好看又上头的短剧,推荐几部给你!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6-02 阅读: 1
《虚颜》讲述的是一场关于换脸和爱情的古装悬疑故事,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成为了观众津津乐道的谈资。剧中的每次换脸都像一场视觉盛宴,让人瞠目结舌。男女主角经历了重重磨难,最终走到了一起,让人为之动容。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另外几部娱乐剧的精彩故事。 《授她以柄》是一部令人血脉贲张的宫廷剧。故事中,皇帝病重、叛军谋反,女主角为了拯救国家和家人,向南川王求救,承诺无论任何条件,只求救援。这部剧不仅有紧张刺激的权谋斗争,更有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南川王的深情厚爱和女主角的牺牲精神,让人为之动容。同时,剧中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残酷,引人深思权利和爱情之间的关系。...

《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这部电影的特点,就是片名,确实过家家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1
如果你拥有读心术,你会怎么利用这特意功能呢?无论是爽剧短视频,还是奇思妙想网文小说,大多数故事的处理基本上都是充分必要的夸张。然而,如果你是个小朋友呢?而且是个不断被抛弃的孤儿呢?剧场版《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的故事出发点,便是一个五岁的萝莉。阿尼亚拥有的不仅是读心术,更是由此带来的更多重的希望、痛苦和恐惧。大河内一楼编剧、片桐崇导演的本片,对于没有看过电视剧版的观众也是很友好,电影极其迅速的在片头交代了“间谍过家家”的含义。父亲劳埃德是邦德一样的特工,母亲约尔是黑寡妇一般的杀手,而他们却是彼此不知道对方身份(别问为什么),只有领养的女儿阿尼亚洞悉一切,嗯,还有一条狗,这便是福杰虚假家庭的全部。...

资讯|2024香港国际影视展开幕 张艺谋宁浩沈腾马丽出席澳门国际喜剧节论坛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0 阅读: 1
编辑丨巷子深、kino 华语影讯 01 2024年总票房破150亿 《周处除三害》获周榜冠军 2024年第10周(3.4-3.10)全国电影周票房8.2亿,观影人次超1971万,总场次248.6万,2024年电影总票房突破150亿。《周处除三害》单周票房超2.5亿夺得周榜冠军,累计票房3.9亿。新片《沙丘2》位列周榜亚军,周票房超1.4亿。《第二十条》周票房超1亿,累计票房23.8亿。新片《被我弄丢的你》周票房超9656万,居周榜第四位。...

被反派演技冲淡的正面人物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0 阅读: 1
影片中田烈出演的各个反派人物不仅处理的各不雷同,并将其阴险、毒辣、凶狠、狡诈、张狂、霸道的反派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令人过目不忘,极具神韵。只不过田烈表演的反派,演技更胜一筹,给观众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反而冲淡了他所演过的正面形象在观众们脑海中的记忆。...

中国影幕上最有名的五大反派演员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8 阅读: 1
年轻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这张照片,这五位电影演员就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名的反派演员“五大坏蛋”:陈强、方化、陈述、葛存壮、刘江。这一正一反两个角色,乃是新中国银幕上难得一见的典型形象大组合。陈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的电影演员。并为《钦差大臣》、《第十二夜》等十多部外国电影配音。...
推荐几部比较好看的电影

推荐几部比较好看的电影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1 阅读: 1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电影总能为我们带来片刻的宁静与放松。今天,就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七部好看的电影,它们或深情、或激昂、或引人深思,每一部都值得你细细品味。 首先推荐的是《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位被冤枉入狱的银行家安迪,如何在监狱中保持希望,并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影片中的友情、信念和希望,都让人深感震撼。 紧接着是《阿甘正传》。这部影片以一位智商只有75的男孩阿甘的视角,展现了美国几十年来的社会变迁。阿甘的纯真、善良和执着,让我们相信,即使命运多舛,也总有一线光明在前方等待。...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