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稳中求进 助力经济回稳向上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11-29 金融 阅读: 165
摘要: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继续加大,坚决支持稳住经济大盘。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原标题:货币政策稳中求进 助力经济回稳向上

  来源:金融时报

  降准如期而至。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适时适度降准之后仅两天,11月25日,“靴子”随即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的第二次全面降准。此前,人民银行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继续加大,坚决支持稳住经济大盘。除降准外,人民银行提前完成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支持留抵退税;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创设了科技创新、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支持工具,以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领域有效需求;引导金融机构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为拉动基建投资起到关键作用。

  首先,此次降准释放进一步加大力度稳增长的信号。四季度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上升,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在加大,我国经济恢复有所放缓。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货币政策在此时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根据宏观形势变化靠前发力,实施降准确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一适时适度的降准措施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加大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准可以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除了起到逆周期调节、稳定经济增长、缓释下行压力的作用,降准也将为今年底明年初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稳定市场对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预期,这也是做好跨周期调节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降准提供的低成本、长期限资金,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本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使银行体系获得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经政策引导和银行传导后,可使企业获得利率更为优惠的信贷资金,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今年4月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9月份商业银行启动了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这都为促进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铺垫了条件。11月以来,以“金融16条”等为代表,政策面稳地产力度持续加码。如果说这些政策更多着眼于楼市供给端,那么在需求侧进一步推动居民贷款利率下降,将减轻居民房贷负担,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再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总量适度,体现了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作为近年来少数几个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我国货币政策近年来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一直保持稳健的基调不变,并未超发货币,未实施“大水漫灌”等宽松手段。可以看到,今年的两次降准幅度均为0.25个百分点。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上周DR007的均值为1.67%,低于同期限政策利率。在此情况下,如果提供过量流动性,将可能造成流动性淤积。本次共计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考虑到12月中旬即将有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这一幅度的降准安排可以在不明显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的前提下,令银行获得其更为偏好的长期稳定低成本资金。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外围经济体货币政策仍在收紧,人民银行还在前述报告中提示“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0.25%的降准幅度可以更好实现兼顾内外均衡。

  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但要看到,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恢复的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其他相关
瑞银亚洲投资论坛举办 李家超称家族办公室投资香港热情高

瑞银亚洲投资论坛举办 李家超称家族办公室投资香港热情高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0 阅读: 1
中新社香港5月28日电 (记者 刘大炜)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8日表示,根据瑞银集团发布的最新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家族办公室投资香港的热情依然高昂,这要归功于香港诱人的创业政策、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毗邻庞大中国内地市场的地理位置。 当天,2024瑞银亚洲投资论坛在香港举行,李家超在论坛上发言时作上述表示。他说,亚洲的经济韧性有目共睹,多年来无论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还是新冠疫情,抑或是如今面临利率持续高企、地缘政治冲突等危机,亚洲经济的发展从未停步。亚洲如此,香港亦然。...
苏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申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有什么好处

苏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申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有什么好处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6 阅读: 1
一、政府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有机会获得政府的资助,包括国家和地方的专精特新企业补贴。政府将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和专题培训等方面提供重点帮扶。 政府还将设立专门的校园和社会招聘渠道,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的人才,并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化、系统化的管理方案,以帮助企业在精细化治理和风险防范方面持续优化发展,减少试错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二、金融支持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政府已开通“一企一策”服务,提供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扶持和融资增信等服务。后期还将对企业进行金融服务支持,提升企业在金融市场融资吸引力,以及品牌和产品推广能力。...
香港中国学术紫荆论坛在港举办 专家学者共论“新质生产力”

香港中国学术紫荆论坛在港举办 专家学者共论“新质生产力”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8 阅读: 2
中新社香港4月22日电 (记者 刘大炜)“香港中国学术紫荆论坛2024:迈向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中国经济”22日在香港举办,来自香港、中国内地以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词,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国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何发挥香港独特优势等话题。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发表了题为“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中国经济”的开幕演讲。他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高端化取得重大进展,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活力涌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这种趋势性、格局性变化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了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首届“世界合一论坛”3月底在港举行 为香港金融盛事周打响“头炮”

首届“世界合一论坛”3月底在港举行 为香港金融盛事周打响“头炮”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8 阅读: 1
中新网香港3月11日电(记者 魏华都)记者11日从相关记者会获悉,首届“世界合一论坛”将于3月25日在香港丽豪航天城酒店举行。该论坛是香港金融盛事周首个活动,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绿色金融专家、跨国企业家和学者等将参与。 ...
“中总论坛2024”在港举办 专家指香港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大

“中总论坛2024”在港举办 专家指香港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大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5 阅读: 1
中新社香港4月23日电 (记者 戴小橦)香港中华总商会23日在港举办“中总论坛2024”,与会者就如何增强香港专业优势以及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机遇等话题展开讨论。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论坛致辞时表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要重点推进三大优势方向,一是绿色金融,二是数字经济,三是香港要坚持“八大中心”的定位,其中金融中心、创科中心、贸易中心最为重要。他提到,中国证监会日前公布的支持内地龙头企业来港上市的举措非常重要,相信有助吸引更多国际机构投资者来港,为香港带来更多流动性。...
「学思平治」邢广程: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历史逻辑和认识路径——以人类历史的确定性为视角

「学思平治」邢广程: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历史逻辑和认识路径——以人类历史的确定性为视角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5 阅读: 1
邢广程: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历史逻辑和认识路径——以人类历史的确定性为视角 学思平治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论断,将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时期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指出了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论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人类历史”概念就是“历史”和“世界历史”统合,“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展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以经典作家关于“人类历史”的论断为出发点,集中思考人类历史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人类历史的一个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确定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人类处于新的十字路口,中国世界史研究者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回答人类面对的迫切问题。...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