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被废黜的沙皇,伊凡六世和彼得三世的命运为何如此不同?
两起政变,两位女皇,两个被废黜的沙皇,不尽相同的命运......
1741年11月25日午夜,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发动了一起政变。她身穿胸甲,乘坐雪橇在暴风雪中穿过圣彼得堡,来到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近卫军团的兵营。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近卫军团是当初彼得大帝在自己“少年军团”的基础上创建的,和谢苗诺夫斯基军团、伊斯梅洛夫斯基军团共同组成了是俄国军队的核心力量。
“我的朋友们,”伊丽莎白手握长枪,“就像你们当初为我父亲效力那样,如今忠诚地为我效力吧!”
“为了陛下和祖国,我们万死不辞!”近卫军喊道。就这样,伊丽莎白在父亲创建的兵营里,召集了她的支持者,共计300人。
凌晨2点,他们来到冬宫。伊丽莎白向卫兵室内的哨兵们发表讲话:“你们知道我是谁。你们愿意跟随我吗?”冬宫的士兵们立刻加入了伊丽莎白。
近卫军进入婴儿沙皇伊凡六世的房间,将他抱到伊丽莎白那里。伊丽莎白把伊凡六世抱在怀里,说道“你是无辜的。”
拂晓,士兵们开始庆贺,廷臣赶来膜拜新沙皇。
伊丽莎白女皇
时间推至1762年6月28日凌晨,叶卡捷琳娜乘坐马车,来到伊斯梅洛夫斯基近卫军团的兵营,为政变赢取近卫军的支持。这支近卫军是安娜女皇执政时期创立的,目的是为了抗衡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
叶卡捷琳娜通过情人格里戈里·奥尔洛夫,获得了奥尔洛夫家族的几个兄弟的誓死效忠,他们在近卫军中为她编织了一张关系网。后来成为叶卡捷琳娜宠臣的波将金,也带着他所在的近卫骑兵部队加入了政变。
另外,得益于彼得三世一系列花式作死的行为(想了解更多细节,可翻阅《远嫁俄国的德意志侯爵女儿,最后为何能鸠占鹊巢成为一代女皇?》),叶卡捷琳娜的政变也获得了臣民们的支持,最终她废黜了彼得三世,攫取了帝国霸业。
叶卡捷琳娜大帝
要不要“彻底解决”被废黜的沙皇?
两起政变最初都依靠了近卫军的力量,但从一些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位女皇的政权在正统性上的差异,而这决定了她们对待前任沙皇的不同方式。
伊丽莎白仅仅凭借“我是谁”就能轻易获取人们的支持。彼得大帝的金字招牌太过好用,伊丽莎白轻而易举地赢过伊凡六世。
当年彼得大帝的孙子彼得二世去世后,倘若不是因为群臣各怀鬼胎,最后选了自认为最好操控的安娜·约安诺夫娜,皇位理应早就落入伊丽莎白的手中,后面自然也轮不到伊凡六世。大臣们看中安娜寡居米塔瓦多年,没有子嗣,在莫斯科没有党羽,不贪恋权力,人也不聪明,选她当女皇装门面再好不过。
由于伊丽莎白对自身正统性的信心,她对废帝伊凡六世的态度也就相对比较宽容了。
1741年11月28日,伊丽莎白甚至慷慨地允许伊凡六世和他的父母前往里加,或许还能去往德意志。
伊凡六世
相比伊丽莎白,叶卡捷琳娜缺乏合法的依据和资格。她所建政权的唯一合法支柱是她与彼得三世的儿子——保罗。就她自己而言,没有一星半点的继承权。
作为彼得大帝的外孙,彼得三世的存在无疑是对叶卡捷琳娜政权正统性的挑战。任何企图谋反的人都会想到利用废黜沙皇以便“出师有名”。
因此,尽管彼得三世苦苦哀求:“女皇陛下可以放心,我绝对不会想,也绝对不会做对您本人和您的统治不利的事。请求运用您无上的权力,放我去异国他乡。”这些要求根本不可能实现。彼得三世被囚禁在罗普沙庄园。
另外,对于政变主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奥尔洛夫家族来说,让格里戈里·奥尔洛夫同叶卡捷琳娜二世结婚,是保障未来家族地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但只要彼得三世还活着,叶卡捷琳娜就还有个丈夫,这个计划就无法实施。
于是,无论对于叶卡捷琳娜二世还是奥尔洛夫家族,彼得三世都是需要被“彻底解决”的问题。
彼得三世
能不能“彻底解决”被废黜的沙皇?
后来,女皇伊丽莎白又掌握了一些情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支持婴儿沙皇伊凡六世复辟,想以此左右俄国政权。关于普鲁士人营救伊凡六世的情报对后者的家庭造成了消极的后果。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
伊丽莎白立刻把他们迁往北极的索洛韦茨基岛。由于冬季严寒,伊凡六世一家滞留在北方的阿尔汉格尔斯克附近的霍尔莫戈雷,伊凡六世被囚禁在一个特殊的牢房内,他的家人住进当地主教的宅邸。伊丽莎白命令将已经4岁的前任沙皇单独关押,与世隔绝,甚至不允许别人同他说话。
尽管留着伊凡六世可能会对女皇的统治造成一定威胁,但是伊丽莎白仍旧没有选择最终解决方案——“彻底解决”需要过硬的理由。
伊凡六世被废黜时还是婴儿,后来一直被囚禁,本身没有做过任何伤害他人和国家的事。他的一生,都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他的一生,就像政变当天伊丽莎白对怀里的他说的那样,“是无辜的”。
直接处死一个无辜的人,反而会引发人们的同情和反抗,给自己留下污点,埋下更大的隐患。
因此,伊丽莎白对伊凡六世采取终生监禁的措施。他成了俄国的“铁面人”,在隔离中生活了一辈子,是一个“无名囚徒”。直到他24岁,在军官米洛维奇的营救行动中,死于警卫人员之手。
而彼得三世就不一样了。
彼得三世掌权后,做得最为致命的一件事是,为了自己崇拜的偶像——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置前线将士的牺牲于不顾,宣布无条件归还整个东普鲁士以及七年战争期间占领的所有土地,退出战争并转而与普鲁士结盟。伊丽莎白女皇时期俄国为七年战争付出的一切随即付诸东流。
这种几近叛国的行为在俄国上下掀起轩然大波,极大伤害了军队感情,也激怒了近卫军。再加上其他一些不得人心的举措,彼得三世可以说已经众叛亲离。彻底解决彼得三世以绝后患是可行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本质上“弑君、弑夫的篡权者”叶卡捷琳娜二世,很快恢复了自己的名誉。
1762年7月6日,政变后的第8天,负责看押彼得的阿列克谢·奥尔洛夫告诉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死了。
彼得三世的死因至今还是个谜。皇帝的遗体被装扮一新,一条领巾掩饰了他青紫的喉咙,压低的帽子遮盖了他青肿的面部。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布了声明,称彼得三世死于“痔疮绞痛”,这在后来成为政治谋杀的幽默委婉的代名词。
尽管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得知彼得三世去世时,认为自己将永远被这个罪行玷污,“我的光荣被玷污了,后世将永远不会原谅我”。
然而,后世原谅了她。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