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傣族竹楼的作文4篇
介绍傣族竹楼的作文一
亲爱的游客们:
你们好!今天就由我来做你们的导游。让我们共同去参观一下我国少数民族的民居——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我们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你们看,这里到处都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铺天盖地的油棕林。再听一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你们现在一定十分疑惑,这傣家竹楼到底在哪里呀?哈哈!你们被这假象所迷惑了,其实这傣家竹楼就藏在这浓绿的竹林中了。好了,我们闲言少叙,大家随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你们看,这就是傣家竹楼。傣家人居住在亚热带地区,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放热和湿气,因此,傣家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再往里走我们便来到了傣家村寨。这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每家都用篱围着,篱内种着各种花草树木,真是“树满寨,花满园”。
来到竹楼内部傣族竹楼,我们便看见用篱隔成了两个房间,内间我们外人是不可以进入的。
建造竹楼对傣家人来说可是一件大事。他们有一个习俗,就是“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好了,我不多说了,下面请大家各自参观。望大家玩得开心,过得愉快!
介绍傣族竹楼的作文二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导游:莫瑶瑶,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个傣族最大的特色:傣家竹楼。我们现在将要踏进傣家人的居住地,我后面是一片浓绿的竹林丛了。大家猜猜傣家竹楼在哪儿?
对就在这片竹丛中了,跟我一起来。大家看这一丛丛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是不是有了一种走进另一个绿色世界的感觉呢?好,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傣家竹楼了。这竹楼再配上这些花丛,那些茂盛的树木和叫鸟声,简直是天衣无缝,像进入了世外桃源一样。由于傣族人的居住在亚热带,气温比我们那高很多,所哟建这个竹楼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代主任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建造竹楼是傣族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了,先要选好地方后,在打基,再立架梁,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起,中柱一般是8根,因为对竹楼来讲中柱是最重要的了,所以挑中柱则是一件很严肃而又隆重的事情。在一个人要建竹楼时,全村人都帮助。一个村寨多则有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一起去帮忙建筑。建筑完后,还要去开一个隆重的仪式,还要请民间歌手唱一曲“架新房”这样才能平安、吉祥、家道兴旺。
现在我们走进去看,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而离内还种植着各种的花果树。竹楼呈一个正方形上下层,仔细观察这些横梁还刻着花纹,这竹楼上面现在已经都用瓦片了,以前都是用茅草编织而成,再用木片或竹片覆盖。
现在随着我到傣家竹楼里面去参观一下吧!其实傣家竹楼里面是构造最简单的傣族竹楼,而我们的房子一般都是七拐八拐的绕来绕去,竹楼清爽简洁。进门,是一间很大的堂屋,中间是覆盖着一大块席,是全家人的活动中心,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记住!外人是不能进的,所以大家不能去碰那些卧室,竹楼里面总结四点:结构简单、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让人赏心悦目,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如果有机会,你也可以来傣家来生活一下,体验如“仙”一般的感觉!
介绍傣族竹楼的作文三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傣家竹楼的房间很大。一般正中为客厅和灶房,两侧隔开若干小房间为卧室。客厅显得很空。
每个寨子里都有一座寺院,当地人称之为缅寺。缅寺一般座落在寨子的中央,显得很高大。大殿香烟缭绕,经幡高悬,透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在西双版纳,有很多花一样的傣族姑娘。特别是星期天,他们更是要穿起鲜艳的筒裙,成群结伙地进城赶集。傣族姑娘的筒裙其实不过是一块大布,往身上一围,简单得很。可是,这裙子长及脚裸,又紧紧裹在身上,再配一件短短的上衣,使姑娘们婀娜的身姿显得更加纤细修长。
傣族姑娘喜欢穿筒裙,无论是在家做饭洗衣,还是在外面锄草收割,她们都穿筒裙。夕阳映照的河水泛起点点红光,洒在她们的脸上,洒在她们的欢声笑语里,也洒在她们身后的那片绿荫里……
介绍傣族竹楼的作文四
当你走进傣族村寨,那建造独特的傣家竹楼就像画一样跃入眼帘。竹楼由几十根木柱撑着,楼下没有墙壁,专门用来关牲畜或装木料。楼板大多数是用木板、竹笆等铺成,顶盖缅瓦,房顶的左右两侧用等边三角形的竹席封住。最引人注意的要算房子的六个檐了。这六个檐上都有一个形状古怪的角,这些角都是用光滑的木板做成的。最顶上左右两个角的两边像溅起来的两朵方向相反的水花,其余的四个角像古代一种叫矛的兵器的顶端。
上了楼梯,对面是一条走廊。家家屋后都有一个不大的果园,在百花盛开的时候,站在走廊上俯视这番景色,真是清风徐徐,花果飘香,引人入胜啊!走廊尽头,是一个晒台,摆放着沙罐水缸,横扯着一根铁丝,可以在上面晾衣服。走廊正中有一道门,里面便是住房了,走进去,只觉得一阵凉爽,室内通风干燥,宽敞明亮。在这种房子里住,夏天不觉得热,冬天也不会觉得冷。
因为房子用木柱撑着,不直接连着地面,所以在阴雨连绵的日子也不会得风湿病。楼上一般只分两间,用毛竹笆隔开。里面是卧室,一般外人不能随便进去。外间很大,是厨房和待客的地方,房子中间有一块一平方米左右的用泥土砌成的火塘,支着一个铁三角架,上面摆着一口锅,火塘的一侧放着几个装油盐的砂罐和装竹筷的筒,这便是他们的炊具。
关于这一幢幢风光绮丽的竹楼,还有一段传说呢。据说,诸葛亮到过西双版纳,当时傣族人民没有住房,他们都知道诸葛亮的才能,于是向他请教。诸葛亮想了想,找了几根筷子往地上一插,把帽子往上一盖,说:“就照这样去做吧!”于是,傣家人民就照这个式样,建造了自己的住房。你看,撑着竹楼的那些柱子不就像筷子吗?那竹楼不就像一顶帽子吗?那晒台不就像帽檐吗?
一幢幢、一排排风光绮丽的竹楼在阳光照耀下,金灿灿、光亮亮的,它们是傣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傣家人民的独特象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