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葬礼: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数十万人送行,第二日天降大雪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3-02-04 历史 阅读: 131
摘要: 原子弹刚被研制出来的时候,其强大的威力让其它国家看得心里直发寒:如果美国人朝着自己头上扔一颗原子弹怎么办?出自于这种担忧,当时的世界强国纷纷开始关于原子弹的研究,避免日本人的命运发生在自己身上,其中就包括了我们中国。 然而问题在于,按照当时中国的情况,想要研究出原子弹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缺少相关的工业设施不说,关键是没有懂得制造原子弹的人才,就算给你材料设施又能怎么样?

原子弹刚被研制出来的时候,其强大的威力让其它国家看得心里直发寒:如果美国人朝着自己头上扔一颗原子弹怎么办?出自于这种担忧,当时的世界强国纷纷开始关于原子弹的研究,避免日本人的命运发生在自己身上,其中就包括了我们中国。

然而问题在于,按照当时中国的情况,想要研究出原子弹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缺少相关的工业设施不说,关键是没有懂得制造原子弹的人才,就算给你材料设施又能怎么样?

但是客观条件再怎么困难,这原子弹还是要造的,不然以后中国在国际上都没办法抬头。正当中央感到为难之际,一个远在美国的华裔听说了祖国的困难,便自告奋勇想要回国,帮忙解决这个大难题,他正是日后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冲破重重阻扰,爱国科学家回到祖国

1911年12月,钱学森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世家。他的诞生,让这个家庭充满欢声笑语。

儿童时期的钱学森的聪慧让人感到惊讶,但是他的志向更是让人感到震撼。1923年,钱学森进入到当地中学就读,为中华崛起充实自己的知识。当时钱学森便已经立下志向: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让国家强大起来。

少年钱学森

1935年,钱学森打算进修物理学,可是当时国内并没有出色的物理学大师,很多人连什么是物理都不清楚,钱学森只能远赴美国深造,并于次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而后更是师从世界著名力学大师——西奥多·冯·卡门,学习航空理论。

1947年,已经36岁的钱学森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同时还是闻名于世界的空气动力学家,在导弹领域取得不俗的成就。

正是因为钱学森出色的才能,新中国政府找上了他:国家想要研究原子弹,你愿意回来帮忙吗?

钱学森的回答是:我愿意!

新中国的成立,让钱学森看见中华民族强大起来的希望,这正是他愿意回国帮忙的原因。然而当时美国国内盛行麦卡锡反共主义,禁止华裔科学家归国,钱学森也因此被美国政府无力软禁,限制出国。

对此我国在国际利用舆论压力进行施压,要求美国放人,而美国则是以间谍作为理由,继续扣押钱学森,双方僵持很长一段时间。

眼看这样子下去不是办法,我国提出交换条件,用十一名美国飞行员俘虏作为代价,跟美国进行谈判,最终才将钱学森换回来。

然而就在钱学森离开美国的前一天,美国政府无端派人过来焚毁钱学森的全部科研资料,也不允许钱学森携带任何东西回到中国。但是这些已经无所谓了,人能够平安归来就行。

美国当局检查钱学森行李

1955年10月,此时距离钱学森被美国政府拘押已经过去五年时间,经过自己的不屈抗争以及祖国的营救,钱学森终于突破重重阻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当船离开美国的时候,钱学森对记者说:“我现在的心情十分激动,我非常高兴自己可以回到祖国,跟自己的同胞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能够让我们的后代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这是钱学森突破美国的禁锢,渴望能够回到自己祖国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学海沉浮二十载,终于实现帮助祖国强大的志向的人生誓言。

钱学森登船归国

回到自己的祖国,钱学森脸上的喜悦之情根本藏不住。虽然当时中国百废俱兴,当时钱学森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队伍,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祖国不久,钱学森便说出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想法: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58年9月24日,在经过党组织的考验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后,钱学森向党组织提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而后经过组织的同意,钱学森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让他激动不已。

此后的五十年间,不管是作为“两弹一星”元勋,还是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亦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钱学森都在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永远坚持党的领导,为国为民奋斗,从不贪慕私利,将自己的个人理想跟中国崛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名爱国科学家、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辉煌的人生篇章。

不畏艰难制造原子弹

钱学森回国的重要原因,就是要为祖国制造原子弹,避免再被列强核讹诈。1955年寒冬,钱学森受到陈赓大将的邀请,来到军事工程学院参观。作为院长,陈赓大将向钱学森提出一个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国人可以造出原子弹吗”?

钱学森回答说:“怎么不可以了?外国人能够造出原子弹,我们中国人同样可以”。

陈赓大将听钱学森这么一说,心里就有底了,激动得拍案而起:“好!就是等你这句话”!

虽然有信心造出原子弹,但是钱学森面临的客观条件实在是太过于恶劣。新中国成立不久,加上建国以前经历过多场战争,国内百废俱兴,工业基础薄弱,科研条件十分落后,人才极度匮乏,初中文凭在当时就能够当做是知识分子。

最重要的是,当时除了钱学森以外,国内没有一个人见过原子弹长什么模样,钱学森想要在新中国制造出原子弹,简直是难上加难,当初美国人愿意将钱学森放回来,恐怕也是因为不相信钱学森能够在新中国造出原子弹。

但是条件再怎么困难,钱学森还是咬牙上了。

没有工业基础,钱学森就带领众人从头搞起。没有合格的科研人才,钱学森就自己教导。

在美国担任大学教授的时候,遇到学生询问自己问题,钱学森只会解释一遍,如果学生没有听懂,钱学森也不理会。但是在给国人讲解导弹知识时,每次讲完钱学森都会主动询问一句:听懂没有?如果有人没听懂,钱学森就一遍遍的讲,直到众人听懂为止。

在钱学森的努力下,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以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我国导弹事业的每个关键点上,都有着钱学森的身影,如果没有钱学森的努力,我国的导弹事业将难以成功。

1960年,我国的“东风一号”导弹研制已经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结果这个时候苏联撤走全部的援华专家,导致研制工作陷入了困境。

面对这个情况,陈赓大将着急的询问钱学森:“没有苏联的专家,我们的导弹事业还能够继续下去吗”?

钱学森坚定的说道:“能!肯定能”!

在苏联专家离开中国的83天后,在钱学森的带领下,我国的“东风一号”导弹成功发射。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掀起一朵蘑菇云,这是我国第一次原子弹引爆成功的场景。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用受到西方国家的核讹诈的威胁,这正是钱学森努力的成果。

1966年,我国进行原子弹以及导弹的对接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钱学森同聂荣臻等领导人谈笑风生,在科研人员告知对接实验完成后,钱学森便直接离开了现场。作为这次实验的总负责人,钱学森用无声的行动给在场的人员带来极大的信心,最后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1982年,此时钱学森已经离开科研第一线,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一个全新、未知的领域——社会科学研究。钱学森认为,在科学技术里面,自然科学只是其中一部分,科学技术而是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如果将来中国科学想要发展起来,社会科学研究这块是一定要搞好的

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自发吊唁

纵观钱学森归国后的种种表现,用一句“国士无双”来形容毫不为过。如果没有钱学森,我国在跟西方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不知道要吃多少亏。然而可惜的是,伟人终归是要离世的。

2009年10月31日,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感到悲伤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伟大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去世以后,他的家人在自家客厅中搭建起一个简易的灵堂,走进楼梯口,便能看见一个大大的“奠”字。钱学森的灵堂的桌子上摆满各种吊唁的花圈,这些都是自发前来吊唁的人送上的哀思。

经过党组织的商讨决定,将在八宝山公墓为钱学森举办追悼会。随着消息的传出,数十万人自发来到八宝山公墓,只为吊唁钱学森。他们的眼眶中无不含有泪水,脸上皆是悲痛之情。钱学森的离世,是中国的巨大损失,亦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言语的悲伤。

在葬礼上,国家出动三军仪仗队为钱学森抬棺,钱学森的灵柩上盖着党旗,全体政治局常委都出席了钱学森的追悼会。数十万悼念者或是失声痛哭,或是默默无声泪流,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在为钱学森的离开而感到悲伤。数十万送行者从五湖四海而来,他们汇聚在此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送钱学森最后一程。

当时中国尚有无数无法亲至现场悼念钱学森的人,他们纷纷在网上留言,悼念着钱学森的离世。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中国人光辉的一面,懂得感恩的一面。他们明白正是钱学森的存在,让中国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钱学森离世的消息,不仅让中国人感到哀伤,更是在国外引起了轰动。对于钱学森的逝世,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特意发出讣告,在这份讣告里面,肯定了钱学森的贡献与成就,对钱学森表示了尊重,也为这位人杰的离去而感到悲伤。

钱学森的离世,不单单只是中国,更是世界的损失,钱学森帮助民族国家做出的贡献,单纯用名誉已经不足以形容。用“国士无双”来评价钱学森,恰如其分,钱学森是我们后辈人终身学习的目标与动力。

在钱学森离开后的第二天,北京竟然下起了鹅毛大雪,比起往日要早了一点,可能这也是苍天也在为钱学森的离去而感到悲伤吧。那白茫茫的雪花缓缓地落在大地上,正是对钱学森人格高洁的褒奖。

钱学森自己也曾经多次说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以及科研工作者,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我要将自己的知识贡献给国家和人民。

虽然姓钱,但是钱学森一生从未表示过对金钱的兴趣。钱学森将自己一生所获得的奖金以及大部分收入,基本上都捐献了出去,或者是用来上缴党费。

钱学森也不恋权,他自己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因为工作方面需要,自己是什么官都不愿意做的。钱学森曾经主动请辞国防科委副主任、科学院院长以及学部委员等重要职务,将位置让给年轻人。

钱学森葬礼: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数十万人送行,第二日天降大雪

钱学森故居

国家曾多次提出要给钱学森更换住所,都遭到钱学森的婉言拒绝。钱学森说:我现在的条件比国家的很多人都要好,不需要更换房子。然而钱学森的住所只是航天大院里面一个普通的单元房子而已,这根本不符合他的贡献。

一直以来,钱学森都是单纯的将自己看做是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一心只想为国家和人民付出。而在他的一生中,也确实言行一致做到了这一点。

中国之所以能够从当初一个贫穷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国际上不可忽视的重量级国家,这是因为有无数像钱学森这样的人在默默的付出。钱学森为中华崛起奋斗终生的决心,以及所做出的的贡献,应当是受到我们后辈人永生铭记。

其他相关
特朗普鱼出惊人:如果没有总统豁免权,杜鲁门不会决定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特朗普鱼出惊人:如果没有总统豁免权,杜鲁门不会决定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1-22 阅读: 28
【环球网报道】据美国《新闻周刊》当地时间21日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一次演讲中主张自己应免于被起诉时,提到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一事。 据报道,特朗普在当地时间20日晚的一次竞选活动演讲中说,“看看哈里·杜鲁门吧。你可能觉得在广岛(投原子弹)不完全是一次好的行动,但它确实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吧?长崎也是。(如果没有豁免权)他不会那样做。他说:‘我不想那么做,因为我的对手会起诉我。你必须给总统完全的豁免权。’”...
真当中国不敢直接击沉?日本3舰闯入钓鱼岛,中国海警火速出击

真当中国不敢直接击沉?日本3舰闯入钓鱼岛,中国海警火速出击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1-08 阅读: 70
据悉,都是各自的“最强战舰”之一,特别是“佩拉尔塔”号在美国海军服役是在2017年。具体而言,这艘排水量近1万吨的伯克希尔级驱逐舰火力部署不一般,拥有96套垂直发射系统,可装填的导弹包括“标准-2”、“标准-3”、“鱼叉”、“战斧”等导弹,射程从数百公里延伸到千公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盯着防解放军的“东风快递”。美国可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大行动,为岛内“台独”势力“提振”。 根据美国第七舰队的公开发表,他们的军舰成功横渡台湾海峡,今年已是第三次联合行动,备受关注。这样的军事行动并不少见,但每次发生都会引起地区紧张局势升级。由于台湾地理位置的敏感性,该岛一直是地缘政治斗争的焦点。根据台防部门的报告,解放军在美加军舰通过台湾海峡后的两天内,开始了大规模军机活动。...
科技名词“中国味”的战略考量——从钱学森给VR的译名“灵境”谈起

科技名词“中国味”的战略考量——从钱学森给VR的译名“灵境”谈起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0-17 阅读: 80
1990年11月,钱学森在写给当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汪成的信中,首次提出VR译名建议:强调“人是景境”或“灵境”,“特别喜欢‘灵境’,中国味道特别浓郁”。钱学森给VR取名“灵境”,与他对科技名词“中国味”的“执着”有关。近日,以“灵境”为代表的科技名词命名理据的本土科学文化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共鸣。...
令人意想不到的名人关系:邓颖超是钱学森的老师!

令人意想不到的名人关系:邓颖超是钱学森的老师!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0-10 阅读: 82
但邓颖超确实是钱学森的老师。两家亲热,钱学森突然对邓颖超说,邓先生,叫老师。邓颖超有点歪着头说自己什么时候教钱学森的。这时,钱学森开始谈论两位鲜为人知的师生关系。遗憾的是,钱学森不是邓颖超班的学生,邓颖超没有直接教钱学森读书。此时的邓颖超对钱学森印象不大,没想到日后钱学森会成为大科学家。钱学森深情地对邓颖超说:你从来没有直接告诉过我,但我也得称你为老师呢。...

央视公布国产尖端武器,六代机与鹰击21曝光,对美国是一种警告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07-27 阅读: 116
同时解析了中国公布尖端武器的意图,中国一直在向外界传达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而推进科技提升、强大军事实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中国的六代飞机可能部署在004号航母上,除了中美这样拥有五代机的国家正在研制六代飞机外,大家考虑的战机已经在研制中,中国一直在研制战斗机“这个设计比以前的战机先进,这种设计也减少了战机的飞行阻力,中国的六代飞机可能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
电影《奥本海默》发布全新剧照和片场照

电影《奥本海默》发布全新剧照和片场照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05-30 阅读: 194
1905“电影新闻”近日公布了导演的新剧照和拍摄现场照。斯蒂尔饰演的奥本海默和饰演的美国军官相望而立。影片改编自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美国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与雨”,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研制原子弹的故事。作为一部传记片,“奥本海默”的故事围绕着理论物理学专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展开,这位理论物理学专家,因参与原子弹制造而内心痛苦复杂,贯穿了他的余生。...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