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想不到的名人关系:邓颖超是钱学森的老师!
冷知识——周恩来夫人邓颖超是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小学老师。
这段微妙的关系,鲜为人知,就连当事人之一的邓颖超之前都不甚清楚。
邓颖超和钱学森师生俩人握手
然而,邓颖超确实算是钱学森的老师。
这是怎么回事呢?
01、游子归国
1955年10月8日,新中国成立6年后,一艘从太平洋彼岸的游轮,驶入中国。
游轮上,一个阔别祖国多年的游子归家了。
这一年,游子已经44岁了,年近半百,游子归家。
钱学森与夫人蒋英、儿子钱永刚、女儿钱永真一家四口在回国游轮合影
他却没有半点近乡情怯,为了回到祖国,他早已经等候良久,早已经付出了很大牺牲。
此时回到祖国怀抱,他只有激动!
此时,新中国百业待兴,他唯有紧迫,他迫切希望早点投入工作,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毕生所学。
游子的归家,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更是时刻关注他的消息。
当游子归家后,周恩来马上派专人接待,邀请他入京见面。
钱学森回国后,与周恩来握手
因为,这个游子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之一,也是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
他的名字叫钱学森!
当钱学森来到北京后,周恩来携夫人邓颖超在中南海盛情邀请钱学森、蒋英夫妇。
初一交谈,周恩来夫妇与钱学森夫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钱学森和蒋英亲切地叫邓颖超为“邓大姐”(邓颖超身边的朋友、同志都称她邓大姐)。
两家熟络之后,钱学森忽然对邓颖超说:邓大姐,我要叫你老师啊。
邓颖超有些纳闷,自己什么时候教过钱学森了?
她下意识地惊愕一声:啊,你怎么叫我老师?
这时,钱学森开始说起了两人鲜为人知的师生关系。
02、附小师生
1911年12月11日,上海一个著名书香门第之家诞生了一个男孩。
男孩的父亲叫钱均夫,出自钱塘钱氏家族。
钱氏家族,有“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之美誉,人才辈出,名留史册的钱氏名人多达1000多人,仅进士就有350人。
到了近代,钱塘钱氏人才更是呈井喷式爆发。
钱均夫曾担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师承章太炎,与同门师兄弟鲁迅相交莫逆。
1914年,钱均夫奔赴北京,到教育部任职。
3岁的钱学森随父母到北京生活。
从此,钱学森在北京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钱学森长大后,钱均夫让他在北京师大附小、附中读书。
钱学森童年照片,简直太萌了
1920年秋天,北京师大附小来了一个新任职的女老师。
这个女老师刚从天津直第师范学校毕业,就到北京师长附小任职。
而这个女老师就是邓颖超!
遗憾的是,钱学森并不是邓颖超班上的学生,邓颖超并没有直接教钱学森读书。
不久,邓颖超又转到天津达仁校任教,师生俩暂时中断了联系。
此时的邓颖超对钱学森并没有什么印象,更想不到日后钱学森竟然成为一个大科学家。
可年幼的钱学森却记住了邓颖超。
邓颖超在天津直第师范学校照片,知书达理,眼神坚定,青春年少
03、殊途同归
此后,邓颖超开始走上了革命之路,为了拯救心爱的祖国,她发誓奉献自己的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1923年春,邓颖超收到了一份从欧洲寄来的明信片,明信片写道:“奔向自由自在的春天,打破一向的束缚,勇敢地奔啊奔!”
明信片是邓颖超觉悟社设友周恩来寄来的。
邓颖超和周恩来都是在1913年抵达天津。
邓颖超家住河北区四马路泰来里,周恩来住在河北区元纬路元吉里,两地相距不远。
不过,两人当时并没有什么交集,两人真正认识是在五四运动,后来一起加入了觉悟社。
1920年,周恩来赴法留学,留学期间,他经常和觉悟社成员保持联系,其中写给邓颖超的书信就多达250多封。
随着频繁书信的往来,两人进一步了解的对方,确信对方是终身的革命伴侣。
当周恩来寄出明信片后,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合影的结婚照
从此,他们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谅、互信互识,两人携手走过了51年时光,克服了无数困难,实现自己的诺言,为中国革命奉献了一切,奋斗终身!
而在此期间的钱学森正发愤图强,认真读书,决心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1935年9月,钱学森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航空系学习。
1939年,钱学森获得加州理工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这一年,功成名就的钱学森才28岁。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获得博士学位照片
钱学森优异的表现引起美国格外关注,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想将钱学森留在美国。
如果钱学森留在美国,他将获得更优越的生活待遇、更好的实验条件。
可当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当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夫妇听闻这件事,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美国拥有的一切,归心似箭,想回到祖国,为新中国发展建设奉献终身。
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闻讯大惊失色,说:"钱学森能抵得上五个师,我可宁愿枪毙他,也不希望他回到中国。"
美国当局也横加阻拦,为了挽留钱学森,不惜软禁钱学森。
一时间,钱学森失去了人身自由。
震惊整个科学界的钱学森
可这依然阻拦不了钱学森归国的决心。
1954年,钱学森偶然看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在天安门留影。
陈叔通是钱均夫的至交好友,两家关系非常亲密。
他马上给陈叔通写信求救。
在新中国大力营救下以及各位朋友的声援下,美国迫于舆论压力,终于同意让钱学森归国。
(新中国为了让美国同意放人,做了很多努力和工作,包括释放11名美军俘虏)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钱学森的回归,受到了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热情欢迎。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钱学森深情地对邓颖超说:虽然你没有直接教过我,但我也得叫你老师啊。
邓颖超恍然大悟,有些惭愧又有些骄傲地认下了这个学生。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从此,钱学森一直叫邓颖超为邓老师,一段感动无数人的师生谊就此名垂青史。
结语、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不幸病逝,享年88岁。
时年81岁的钱学森抱病出席了邓颖超的追悼会,暗自神伤,悲痛不已。
2009年10月31日,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病逝,享年98岁。
国士无双,精神永存,因为有您,祖国腾飞
随着两人的离世,这段师生谊画上了一个句号。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邓颖超和钱学森虽然离世了,可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为祖国奉献终身的精神,以及他们感人肺腑的师生谊却永垂不朽。
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他们深爱的祖国和人民,可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为民族崛起奉献终身。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民族有幸,国家有幸,在那个经历近代百年屈辱的乱世里,满目疮痍的祖国,有无数个像邓颖超、钱学森这样的师生,为了祖国,甘心舍弃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
正是他们的牺牲和努力,中国才能在屈辱中迎来强大,在敌人封锁和打压中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