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担当:“亚洲最大地铁站”给流浪者留一席之地
什么是文明?不仅仅是街道干净,市民的文体活动积极向上,更应该观察城市的职能部门是如何对待普通市民,是如何对待流浪者的。
作者:今纶
我多年前去过南京,过去三年一直想带娃去南京旅行,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去成,还是有点小遗憾。
最近看到一条消息,又勾起我想去南京的念头。
几年来,南京市中心的新街口地铁站一直给无处可居者、流浪者留一席之地,绝对不会把他们赶走,甚至新街口的地铁站里还有充电插座给他们使用。
有博主拍了视频发到网上,有网民很担心有关部门出动赶人走,结果南京有关部门确实给博主打了电话。
但工作人员并没有要求他删视频,而是解释了为什么会容留他们在此休息。
是不是万万没想到?
南京,真的让人感慨。
01 流浪汉是城市的一部分
新街口地铁站那可是南京最中心的地铁站,也是城市的名片,是“亚洲最大地铁站”。
新街口站位于南京市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和汉中路,坐落于新街口的核心商业区域。新街口站共有24个出入口,新街口站1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
▲新街口站共有24个出入口
这是城市的名片,在很多城市,这样的中心地方大概率是要求绝对的干净、整洁的,绝对不允许有人在这里过夜的。类似的新闻我们见过不少。
记得我前两年去北方某城市旅行,当地正在“创文”,我在当地最著名的市中心的公园里面游玩,走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一处卖饮料的地方。
我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导游:“怎么公园里连卖水的都没有?”导游告诉我,当地正在“创文”,所有卖饮料的都被赶到公园以外了。当时我就震惊了。
因为该省的特殊矿产资源,我一个朋友后来准备在该市投资建厂,我是他的顾问,他问我的意见,我就讲了这个经历。
他沉默了几分钟,后来综合其他因素考虑,取消了去建厂的计划。
说回文章开头的博主的经历。
其实,工作人员一直都知道有人在新街口地铁站暂住,也曾多次请这些流浪人员去救助站。因为救助站不仅可以提供吃住,还可以帮助买返乡的车票。
▲新街口地铁站的流浪人员。截图源自某平台视频
但很多人不愿意去,他们有的白天要去打工,有的想要时间更自由一点,有的出于自尊心不愿意接受帮助。
于是工作人员会在平时给这些暂住者提供一些吃的,逢年过节还会包饺子送过去。
最重要的是,工作人员说:“把他们驱赶走这种情况绝对不可能发生”。
南京是2022年中国十大文明城市的第二名,这个第二名是实至名归的。
什么是文明?不仅仅是街道干净,市民的文体活动积极向上,更应该观察城市的职能部门是如何对待普通市民,是如何对待流浪者的。
一个市民没有安全感的城市不是文明城市。
一个不驱赶无处可居者、流浪者在漂亮地铁站休息的城市,一定是文明城市,而且这种文明刻在基因里。
网友们是如何夸南京的,让我们看看:
“新街口二十几个出口,连接着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商圈,上面是德基新百,下面是深夜的流浪者,有容乃大”。
“真好!!!流浪汉也是城市的一部分”。
“历史厚重感决定了它的包容度”。
“冷天的时候其实新街口地铁站的空调没有关,里面很暖和”。
“南京的12345打了真的有用,每一条意见都会被看见,因为被派过工单。”
“之前还和我爸提过,夏日深夜的南京,每次我从新街口回家,都有很多流浪汉,地下地铁里有穿堂的风,凉凉的吹在他们身上,我想应该能解一点愁”
02 南京地铁做了一件“小事”
同样是在新街口地铁站,还有一件获得市民们赞赏的“小事”在去年发生。
去年5月15日是第32个全国助残日,南京地铁新街口站有一项工程圆满完成。
新街口地铁站由于建设年代较早,站内换乘通道未设计无障碍设施。南京地铁去年启动建设新街口站1、2号线换乘通道增设无障碍坡道工程项目。
改造后的坡道采用三段缓坡提升,中间设两处休息平台的设计形式以满足残障人士、老年人、推童车者的通行需求。
坡道地砖采用毛面花岗岩,增加了坡道地面的摩擦力,进一步保证了通行者的安全,体现出设计的人文关怀。
看似“小事一桩”,但是某些城市的有关部门面对这样的“小事”却不愿意去投入人力、物力、资金去方便市民。
比如烂尾路,比如路灯“瞎”了没人管,比如电费、水费突然暴涨……不一而足。
而且新街口地铁站这个工程的施工还是有难度的,南京地铁运营公司工程管理部技术人士说:“新街口站建成时间早,结构受力不明,荷载冗余较少,再加上原有台阶处防火卷帘门无改造移位条件,如直接将部分台阶改造延伸为无障碍坡道将造成防火卷帘门无法关闭。”
为此,南京地铁“创造性地”采用将换乘台阶整体前移顺接无障碍坡道的方案,成功避开防火卷帘门的影响”。
虽然我没看懂,但是不明觉厉,我知道南京地铁为了残疾人士的换乘费了心思,不怕麻烦,地铁公司为此花了不少钱,明白这个就够了。
这样的城市当然是文明城市。
从细微处关照市民需求,真正去解决问题,不喊口号,不讲大话,市民看得见,也会真正点赞。
一个城市何以稳定发展?何以繁荣向上?不过是把一件件“小事”办好,把市民服务好,市民努力工作,好好挣钱,孩子们认真学习,城市就自然发达了。
南京过去这些年的发展就是愿意做“小事”,而且把“小事”做得很到位,因此,城市各项排名一直在上升。
2月21日,工信部发布《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南京在36个参评城市中综合排名第三,评估以上一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由工信部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由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5个一级指标构成。
▲图源: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公众号
报告显示,南京综合得分71.11,在参评的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共计36个典型城市中位列深圳、上海之后,排名第三。
03 资助音乐家,点亮内心深处一盏灯
去年的南京还发生了一件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看似很小众,只与艺术界有关,实际也“暴露”了城市的文化底色。
去年10月27日,一则资助有才华的、生活困难的青年音乐家的基金会公开信刷屏朋友圈。
公开信指出,基金会此次准备资助,并公开招募的对象为全职从事非主流音乐,包括但不限于词曲写作、演唱、器乐演奏、编曲、调音、灯光等职业的中国音乐家,1993年1月1日之后出生,生活困难、无固定收入且无不良嗜好。将资助每人每月5000元―8000元,计划招募30—50人。
基金会的落款是“不显名基金会,2022年10月27日于南京”。
在音乐家们的人生中,有人匿名帮助他们,不求回报,既照顾了他们的尊严和体面,也让他们感受到这世界的温暖,这是慈悲,这是善良,是鼓舞所有人走下去,活下去,挺下去,穿越艰难岁月的火把。
南京的这几位企业家用实际行动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资助的是音乐家,点亮的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一盏灯。
当时我就感叹:“深秋时节,感谢南京这一束温暖的光!”
南京人,不声不响,总是在寒冷的季节适时送上温暖。
04 真正的温暖之城文明之城
南京这样的城市,人文底蕴深厚,是六朝古都。
▲南京中华门古城墙
她的文明,她的温暖,她的光芒是历史的积淀,是自然而然的流动与传播。
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等均诞生在南京,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万多部文学作品与南京密切相关。
《红楼梦》《本草纲目》《永乐大典》《儒林外史》等巨作与南京密不可分。
南京人懂得如何善待他人,懂得如何回馈城市与社会,也懂得尊重被施救者的尊严。
在复杂的形势之下,未来或许“风高浪急”,或许有“惊涛骇浪”,但有南京这样的城市在,我们还是有一份心安。
讲一件年代久远的美国往事:
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无所事事的美国民众突然发现,公共图书馆是穷人的俱乐部,一个可以随便翻阅、打盹瞌睡的温暖而安静的地方。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顾客偶尔会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图书馆成了那个年代的美国人寻求安慰和舒适的地方。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网友说的那句话——“冷天的时候其实新街口地铁站的空调没有关,里面很暖和”。
今时今日的形势下,找工作不易。有的人被裁员了,但他们还假装去上班,以免家人担心。
有的人失去工作了,或许会暂栖桥洞之下,地铁站内,每一个人都不容易。
希望更多的城市学习南京,不驱赶那些在地铁站休息的流浪者,他们或许是工作上的失意者,但不应该是城市的弃儿。
一个城市的灿烂品牌不是来自于她获得的那些奖杯,也不是来自于媒体长篇累牍的表扬,更不是来自于GDP的增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都是过眼云烟。
对普通人的善意与慈悲,对底层人的关怀与温暖,竭尽全力地去为市民撑起一片正常工作、生活的天空,这些行为、语言、政策都会铸成一座丰碑,永远矗立于市民的内心深处。
南京,我会永远记得这座城。
南京,很多人会感谢这座城。
南京,一座真正的温暖之城、文明之城。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