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二十九年,张居正联系汤显祖的儿子参加科举考试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3-04-26 中国古代史 阅读: 133
摘要: 你就是想成为一个无知的混蛋。想当老年范振同志,直到昏倒为止,中了巨人,那汤显祖进官进官,需要托付吗?因为在调解中已经有人先接到联系了。当时内阁首报的张居政第一次联系汤显祖,张巨政正在寻找汤显祖。那就是张居亭几个儿子最近也要考科高,就是张居正的儿子报考了科考?他那些儿子虽然不能算是主囊饭袋,但张巨贞更要以身作则。张居亭是过不了自己的心的,如果把自己儿子当官,就不会显得那么有意识了。

(汤显祖 画像)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也就是公元1550年的9月24日,一个叫做汤显祖的小朋友出生于江西抚州。

抚州汤家,那是有明以来著名的书香门第,往祖上倒查四代,代代文豪,都是搞文化教育工作的。

出生在这种环境里,您就是想要做个目不识丁的粗人,那也是很难的。

果然,汤显祖小朋友5岁进私塾,12岁能背诗,13岁学古文,14岁成了县诸生,此后更是青云直上,不过21岁就中了举人。

朋友们,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举人不当人物。

想当年范进同志直到昏眊重膇才中了个举人,都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差点要发疯,如今汤显祖不过二十出头就中举,可见其真就不是一般人。

年纪轻轻就中举,汤显祖可以说是望拾青紫如草芥,区区官位毫不费力,但问题是,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明朝的科举制度已经不比以前,弊政横生,腐败严重,官场黑幕横行,环境相当恶劣。

原来有才横着走,现在有钱你也得托关系。

(科举)

那汤显祖想要入仕为官需要托关系么?答案是不需要,因为朝廷里已经有人先联系上了他。

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时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第一次联系上了汤显祖。

在万历十年以前,明神宗朱翊钧由于年纪太小,所以是不亲政的,皇帝不亲政,张居正就魁柄独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二皇上”。

张居正找汤显祖,只有一个需求,那就是张居正有几个儿子最近也要参加科考。

有读者问了,张居正的儿子参加科考,和张居正联系汤显祖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而且大大的有关系。

张居正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成绩就比较一般,他那几个儿子虽然说不上是酒囊饭袋,但总体来说都是平庸之才,所以不是那么容易就考中进士的。

当然,资质平庸不是问题,只要张居正肯操作,这几个儿子都有官可做。

给儿子们铺路很容易,但问题是,这条路不能铺的太过明显。

首先,你张居正是内阁首辅,你是大明翘楚,目前还是政治核心,无数双眼睛都盯着你呢,你公然在科场上靠舞弊走后门,提携犬子,就算大家明着不说,背后也不会佩服你。

其次,时值张居正在搞变法,搞改革,调整各种制度,整肃各类官风,既然如此,张居正就更应该以身作则,而不应该搞出这种不伦不类的花式操作来。

最后,是张居正自己心里过不去这道坎,这有违他做人的观念和信条,但毕竟虎毒不食子,舐犊又情深,作为父亲,为了儿子们的前途,他只能违背自己的良心。

(张居正 画像)

思来想去,张居正决定,找到当时坊间的著名文人,强强联合,搞个合作。

如果要让自己的儿子们入仕但又不显得那么刻意,不容易被人一眼看穿的话,那么就需要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做陪衬。

这就如同某某作家想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就可以设置一个文学奖项,分一二三等奖,第一名给自己,第二名给莫言,第三名给余华。

围观群众一看,莫言和余华都获奖了,说明这奖水平很高,真实性当然也可以保证。

有人会说,那莫言和余华是一般人么?你说颁奖,人家就来领奖?人家要是不来怎么办呢?

好说好说,他们不来,咱们可以硬颁,反正奖项我是颁出去了,领不领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颁奖可以这么整,但是科考却不能这么复制操作。

想要让自己的儿子们顺理成章的入仕,这些负责当陪衬的人,就必须到现场来参加考试,要十分配合的完成“陪太子读书”的工作。

于是,张居正找到了当时的著名文人沈懋学和汤显祖,表示你们跟着我这几个儿子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只要你们甘做绿叶,衬托我们张氏一门,我保管你们也能入仕为官,而且名次都给你们内定前几名。

不管怎么看,这都算是天上掉馅饼。

朋友们,张居正是首辅,他官威是有的,权力也是有的,他一顿软硬兼施,一般人很难拒绝这种不损人却利己的合作项目,比如这个沈懋学,就痛痛快快的答应了搞合作,愿意同年登科,后来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

各位大人,路就在前方,要怎么走,就要看你们自己了。

道路把人们引导到了不同的方向,也把人们区分成了不同的人。

有点头的,那自然就有摇头的,汤显祖同志就干净利落的拒绝了张居正的要求。

(沈懋学 形象)

沈懋学,我和你不一样。

万历五年张居正找过他一次,万历八年张居正又找过他一次,两次软磨硬泡,汤显祖愣是没点头。

显祖兄不仅没点头,反而略带嘲讽的回复道:

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我不能从一开始就违背我做人的原则和信条,那样我就成了偷尝禁果的处女,我这个人就不干净了。

作为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其实他对张居正这个人是有好感的,他不仅对张居正有好感,他对张居正改革也是持支持态度的,然而,汤显祖憎恨官场黑暗的内幕,更对这种腐败的风气嗤之以鼻,此后进京科举,更是专门避开张居正指定的时间,屡次名落孙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权倾天下又怎样?欺我压我又如何?哥就是不买你的帐!

在张居正漫长的当权岁月里,汤显祖永远的失去了入朝为官的机会。

然而,汤显祖并不为此感到后悔,这状况一直持续到张居正病逝后才有所改观。

朝廷上那些所谓忠贞正良的士大夫们面对张居正时总是唯唯诺诺,而这个平头百姓汤显祖,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冥冥之中,和张居正斗了一辈子。

万历中年,汤显祖终于入仕,几经波折,最后被调动到了留都南京。

南京城虽然各部衙门都在,但形同虚设,毫无权力可言,下放到南京,那就约等于是离退休干部去那里养老。

不过,就算是养老院,那也是有领导的。

(王世贞 形象)

南京地区的文人领袖,是一个叫做王世贞的人。

王世贞是南京刑部尚书,很有地位,更有话语权,诸多文人士大夫们都趋之若鹜。

王哥有了粉丝,那就有了影响力,他有了影响力,那他想要捧谁,谁就可以红。

大家都很想要一夜成名,但唯独汤显祖,对王世贞总是摆出一副臭脸来,不愿意跟他鬼混。

当然,汤显祖对王世贞的为人没有意见,他认为自己和王世贞无法成为朋友的原因是,王世贞的思想见地和自己是有很大不同的。

王世贞崇古,汤显祖爱搞创新,王世贞保守,而汤显祖奔放,汤显祖平时对王世贞的文学水平就瞧不上眼,后来更是专门找来王世贞的作品拿来批评,说王的作品多是剽窃模仿,不成气候,王世贞听了无可奈何,只能一笑了之。

不肯攀附权贵,这是汤显祖性格色彩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汤显祖的厉害之处还不仅仅是这样,他不仅不肯攀附权贵,他还十分喜欢针对权贵。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已经升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他不在南京城里悠闲养生,保温杯里泡枸杞,反而开始奋笔疾书,向京师朝廷写了一封《论辅臣科臣疏》,收件人,正是万历皇帝本人。

这封奏疏,言辞激烈,态度强硬,对万历皇帝以及大明官场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简直和当年海瑞骂嘉靖有得一拼。

(明神宗朱翊钧 画像)

明神宗这个人呐,脾气性格都还算不错,如果你心平气和的给他上疏,慢条斯理的跟他讲明白这些道理,他不一定就不会接受,但问题是,略带亢奋和激进的知识分子汤显祖根本没有给皇帝回旋的时间,一封奏疏上去,就如利剑直插心脏,万历那是相当受不了,勃然大怒,很快把汤显祖调离南京,贬到了广东湛江去做典史。

典史,相当于当时的县公安局长,主要负责缉捕和维护社会治安。

从朝廷大员到地方小吏,如此巨大的人生打击,一般人肯定受不了,但汤显祖同志素来随遇而安,即便是做了典史也很有工作热情,在地方上政绩更加不错,一年之后万历皇帝气也消了,认为汤显祖虽然头铁,但也算是个人才,于是又把他从广东调到了浙江,任遂昌知县。

县太爷,那是百姓的父母官,那么敢问汤显祖的父母官做得如何呢?

还真挺不错。

史书说他“去钳剭,罢桁杨,减科条,省期会,建射堂,修书院”,意思是他在当地宽厚执法,善待百姓,减少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同时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汤显祖甚至把遂昌当成了他自己的理想国,他曾经在除夕佳节擅自把囚犯放回家过年,牛的是这些囚犯除夕被放了出去,初五还真就一个一个都回来了,等到了元宵节他又把囚犯们放出去关灯。

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古今罕见。

汤显祖的一顿操作,看似离经叛道,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遂昌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百姓们的好日子,那就甭提了。

所谓树大招风,你汤显祖行高于人,那么必然就会有人非议于你,同僚有事儿没事儿就参他一本,各处的御史也时常给他穿小鞋,汤显祖不厌其烦,最终还是辞官而去,归隐乡间。

我们知道,明朝的官员要辞职,那是要走流程的,而且通常还是很繁杂的流程,别的不说,辞呈交到主管人事的吏部,那就需要等上个把月。

那时节万历皇帝已经逐渐怠政,政务处理效率极低,汤显祖认为,自己的辞职信等到吏部通过再交到内阁,再交到皇帝本人的手里,恐怕生米都煮成爆米花了,所以他干脆自行收拾行李,没有经上级同意,潇洒快活的扬长而去了。

(牡丹亭 剧照)

为人一生,桀骜不驯,为官一生,正义有趣,汤显祖活得潇洒,还留下了自己的著名作品《牡丹亭还魂记》。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戏剧之一,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并列的名作,汤显祖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来,作者实在是一点也不惊讶。

千金小姐杜丽娘,梦中书生柳梦梅,伤情而死,人鬼相恋,最终冲破世俗,终成眷属。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生卒年基本相同,但莎士比亚生活在相对自由开放的伊丽莎白时代,所以他能创作出《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的作品,实属正常。

而汤显祖,他生活在那样一个礼教严苛,过分封建的时代中,却塑造出了杜丽娘这样敢爱敢恨,勇敢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却可以说是绝妙。

杜丽如何朱丽叶,情深真已到梅根。

何当丽句锁池馆,不让莎翁在故村。

《牡丹亭》的故事已经上演了百年时光,汤显祖用他细腻而丰富又大胆的笔触,征服了无数的观众。

透过这优秀的戏剧作品,我们也能瞥见历史长河中,那个自由的汤显祖。

历史的风沙已经散尽,而剧作家的的作品被风吹开,仍然保持着百年前的样子。

其他相关
明熹宗朱由校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皇后是谁?

明熹宗朱由校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皇后是谁?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05 阅读: 26
在这276年中,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文化程度相对较差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明熹宗朱由校了,朱由校还被世人称之为文盲皇帝。朱由校是万历皇帝的孙子,他的父亲是万历帝之子朱常洛,就是在位一年就暴病而死的短命皇帝明光宗。朱由校23岁就病逝了,张嫣却一直活到了崇祯时期。...

汉献帝刘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1-15 阅读: 39
汉献帝刘协作为东汉政权的末代皇帝,最后的结局是寿终正寝,知道结果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少人感到意外,残忍的曹丕甚至还想杀了亲兄弟曹植,怎么能放过这位末代皇帝呢?曹丕当然不负众望,曹丕世袭击魏王的同年,逼近汉献帝刘协禅位,亲自当上皇帝,让刘协成为山阳公。...

康熙的诸多皇子中谁的结局最好?有没有能够善终的?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2-25 阅读: 31
具体对康熙皇帝来说,他的家庭生活显然谈不上幸福。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也不会有太好的结局!在这二十四个儿子中,最后只有皇四子★[#王+Okazato(邦的右侧)]后来换成皇帝的意思,应该是结局最好的一个。所以,这个履亲王也不能说结局是最好的。...

皇上和甄嬛相聚凌云峰,为何马上宠幸“虚弱”的甄嬛,谁看懂了?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1-18 阅读: 60
皇帝到凌云峰去找甄胤。...

《甄嬛传》中华妃的历史原型:皇帝亲自赐予封号,去世后享受荣耀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1-18 阅读: 64
在当时的后宫里,只有皇后和诚妃比她位高,两位女性都为皇帝生下了皇嗣,但她没有任何子女,嘉庆皇帝可以这样疼爱她,但她在皇帝心中却有一定的地位。华妃去世后,嘉庆皇帝悲痛欲绝,亲自去祭奠,这对后宫妇女来说,是非常大的荣耀。...

忠臣索额图:曾是康熙侍卫,67岁因谋反被处死,其儿子也无一幸免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1-06 阅读: 65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发现王储★[#王+大话(邦的右侧)]与索额图勾结,故意谋反,因此将因愤怒而被监禁的索额图给死,享年67岁。...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