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的泸州市,是如何形成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四川省各个城市发展经济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成都市、绵阳市、达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四川省的泸州市。泸州市是四川省的第6大城市,也是四川省的重要区域城市。目前,泸州市常住人口400多万人,合计下辖了7个区县。那么,泸州市7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四川省属于西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省份,对于巩固西南地区、带动西南地区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四川省的气候适中,非常适合生活。按照2020年的统计数据,四川省总人口8300多万人。在我国各个省级区划中,拥有8000万以上人口的省份,总计只有5个。
四川省的粮食产量很高,而且种类齐全,例如水稻、小麦等等等。2022年,四川粮食总产量3510.5万吨,连续三年稳定在3500万吨以上,粮食产量排名全国第9位。至于四川的美食,更是天下闻名。2022年,四川省的GDP总量达到了5.67万亿,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由于四川各地非常适合生活,出现了“少不入川,老不离蜀”的说法。
目前,四川省下辖了21个地级区划,包括了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分别是: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自治州、甘孜自治州、凉山自治州。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成都市与重庆市联合打造的成渝城市群,发展非常快,有望成为我国第4大城市群。
泸州市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同时也是四川省的重要区域性城市。2022年,泸州市粮食总产量230.2万吨。2022年,泸州市生猪出栏量415.4万头,属于四川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2022年,泸州市常住人口400多万,户籍人口超过了500万。
2022年,泸州市GDP总量超过了2600亿,排名四川省第6位。泸州市下辖了3个区、4个县,合计7个区县,分别是: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那么,泸州市7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国四川省的地形结构很复杂,外围是盆地和丘陵,中部则是肥沃的成都平原。由于地形结构的特殊性,在古代历史上,一旦中原王朝的统治崩溃,四川地区很容易出现割据政权,例如蜀汉、前蜀、后蜀等等基本上都是控制四川等地,与盘踞北方的政权长期对抗。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三朝的不断完善和合并。
由于四川省地形结构的特殊性,四川行省组建以后,区划基本框架就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调整。当然,在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出于改土归流的实际需要,四川省南部的部分县,划入了云南省、贵州省管理。截至清朝道光皇帝在位时期,四川省合计下辖了12个府、9个直隶州、4个直隶厅的区划。
分别是:成都府、重庆府、保宁府、顺庆府、叙州府、夔州府、龙安府、宁远府、雅州府、嘉定府、潼川府、绥定府、绵州、茂州、邛州、眉州、泸州、资州、忠州、永宁州、酉阳州、杂谷厅、松潘厅、懋功厅、石砫厅。
在清朝统治时期,泸州属于直隶州,下辖了3个县,分别是:合江县、纳溪县、江安县。至于其他区域,隶属于其他州府管理。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时期。其中,四川省的情况更加复杂。在巴蜀大地上,各地军阀混战10多年,对四川各地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出现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再加上部分地区的土匪压榨,四川各地百姓们的日子很苦。
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大规模战争已经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阶段。鉴于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和复杂地形结构,我国临时组建了川北、川南、川东、川西4大行署区。行署区属于50年代的临时性区划,行署区对标了各个省。除了上述4个行署区之外,我国还组建了旅大行署区、陕北行署区等一系列的行署区。
过分复杂的区划,并不利于经济建设。1954年,4个行署区被撤销,重新组建了四川省。随后,组建了各个专区。泸县专区组建以后,下辖了8个县,分别是:泸县、纳溪县、合江县、隆昌县、富顺县、叙永县、古蔺县、古宋县。鉴于泸州市的重要性,四川省组建了泸州地级市,出现泸州地级市与泸州专区并立的区划格局。
在五六十年代,专区与地级市并立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长沙市与长沙专区、沈阳市与沈阳专区等等。1952年,泸县专区行署机构迁移到了隆昌县办公,泸县专区更名为隆昌专区。不过,这段时间只有维持了几个月时间。因为1952年12月,泸州市被降级为县级市,划入了隆昌专区管理。
随后,隆昌专区行署几个,迁移到了更加便利的泸州县级市,隆昌专区更名为泸州专区。截至50年代中期,泸州专区的区划框架,调整为1个县级市、8个县。1960年,在四川省新一轮的区划变迁中,古宋县被撤销,原本下辖的各个乡镇,划入了周边各个县管理,泸州专区的区划框架,调整为7个县、1个县级市。
随后,同一年,泸州专区被撤销,原本下辖的各个县、县级市,划入了宜宾专区管理。在六七十年代,宜宾专区下辖了10多个县,相当于当代的两三个地级市的面积。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调整为地区以后,宜宾专区更名为宜宾地区。
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四川下辖的各个地区,开始了各方面的区划调整。出于经济建设的需要,1983年3月,泸州县级市被提升为地级市。脱离了宜宾地区的管理,同时,宜宾地区下辖的泸县、纳溪县、合江县等3个县,划入了泸州地级市管理。
1985年,泸州地级市的主城区组建了市中区,进一步形成了1个区、3个县的区划框架。同一年,为了进一步加强泸州市的管理范围和综合实力,宜宾地区的古蔺县、叙永县,划入了泸州市管理。80年代中后期,泸州市形成了1个区、5个县的区划框架。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泸州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区人口进一步增加。1995年,泸州市的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1996年,泸州市的纳溪县被撤销,组建了纳溪区、龙马潭区。截止90年代中后期,泸州市3个区、4个县的区划框架,彻底形成。
出于区域发展的全盘考虑,进入21世纪以后,泸州市陆续组建了经开区、高新区、泸川新区等几个新区。这几个新区属于功能型区划,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