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方要求在印度缓冲对华“下战书”,美国乐于错位
空军元帅放话,印度对华“下战书”
印度要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这是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八十多年前为印度量身打造的“定位”,包括莫迪在内的历届印度领导人,都将其奉为执政信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虽然没有像中国一样崛起,但它在南亚次大陆却拥有绝对的地缘政治优势,早已成为一个地区性强权。
但可悲的是,印度国家综合实力的进步,却并不意味着国家治理水平的进步,这种落差,直接让印度出现了罕见的“认知错位”。现实中的典型案例,就是和中国的尴尬关系,以至于在边境爆发数次直接冲突。而在这几天,印度军方又对中国下了“战书”。
根据《印度时报》在6月3日所公布的消息称,印度空军总司令乔达利元帅表示,印度空军已经拥有了足够数量的战斗机、地空导弹、制导武器系统、雷达,以及对中国实施“可信威慑”所需要的后勤和基础设施。
乔达利元帅声称,自从2020年的加勒万冲突发生后,印度军队采取了“一切措施”,包括将战机从内陆部署到沿海地区,已确保己方存在态势感知能力,并对对方构成有效威慑。他表示,现在的印度,随时准备迎接各种挑战,定期监视在印度北部边境所发生的事态。
而在印度军方放话的同时,中印两国在外交层面上也出现了新的危机。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所披露的消息称,中印两国互相驱离了派驻对方国家的多名记者,几乎断绝了双方的媒体间往来。大幅加深了这两个拥核大国之间的矛盾。
清华大学的一项报告显示,仅有8%的中国受访者对印度看法积极,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对印度存在“负面认知”,超过25%的人对印度看法“非常负面”。
在印度军队服役20年的资深战略专家苏桑特·辛格表示,印度对中国的了解不够,中国对印度的了解也不够,双方很难再次建立起信任和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毫无疑问,中印度如今的矛盾,根源在于边境问题的分歧持久未决,双方在加勒万爆发冲突之后,第一时间开展军长级磋商,停止前线冲突。但哪怕经过了18轮会谈,双方依旧有大量部队在边境堆积,并且就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常态化部署。
就和印度专家所说的那样,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质上是因为中印两国之间,产生了战略层面上的互不信任。而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这个问题的最大推手,恰巧就是印度方面的数次背信弃义,越过实际控制线,实施破坏活动。不仅阻挠我国在边境地区的正常施工,还试图搭建哨所实施长期驻守,最终引发两国的数次冷兵器冲突,在2017年的洞朗对峙是如此,2020年的加勒万冲突也是如此。
而针对各方关心的谈判问题,印度情报部门表示,在最近的一次见面会上,中方要求在印度缓冲线内设立15-20公里的缓冲区,作为双方部队脱离接触的前提条件,但印度方面对此予以拒绝,并声称只同意设立3-4公里的缓冲区,中方也同样表示拒绝,这也直接导致5月31日举行的中印磋商与协调机制会议无果而终。
而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印度空军元帅跳出来自称已经“做好准备”,显然是释放出了强烈的战争信号,试图向外界证明,印度军队在边境问题上,有和中国叫板的“实力”。
印度在交投名状,美国乐于见到
不过在我看来,印度的对华“强硬表态”,恐怕更像是一份递给美国的“投名状”。
在6月4日,根据《印度快报》所披露的消息称,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将在本周对印度进行访问。而根据所披露的消息,此次美印防长会面,将讨论更加深层次的国防工业合作。比如将更多的美国船只带到印度进行大修,美印联合制造喷气式发动机,以及整体的“地区安全问题”。
实际上,在印度国内,有相当于一部分人,把现如今的中美矛盾,视作是本国的战略机遇期,寄希望于西方世界的产业转移,推动“印度制造”项目。所以在近些年来,以中印边境摩擦为由头,印度和美国的关系愈发紧密。无论是先前加入的QUAD四方会谈机制,还是今年莫迪去露脸的G7峰会,都昭示着美印关系的不一般。
同样,对于美国而言,印度是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并且同中国存在领土争端,两国存在大量接壤,这意味着,哪怕不把印度纳入美国军事同盟,一个强大的印度,自身就能起到牵制中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现如今美国的大量精力被乌克兰战争所分散,原定的亚太战略重组计划虽然磕磕绊绊,但也趋近完成,尤其是在韩国主动向日本“和解”之后,美国在东亚的最后一块拼图彻底到手。在这一大背景下,如果印度能发挥更多的作用,美国同盟将对中国形成涵盖西、北、东三个方向的战略合围,彻底堵死中国“走出去”的所有可能。
印度着急表现,中国压根没有放在眼里
不过颇为有趣的是,面对印度军方的高调挑衅,中方也在无意间作出了直接回应,压根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在今年举行的香格里拉亚洲安全峰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出身的赵小卓上校表示,由于工业基础设施薄弱,印度在未来几十年不太可能赶上中国,而中国已经建立了复杂且具有系统化的国防工业平台,反观印度的武器装备,有哪些坦克、飞机、军舰是由印度人自己研制的?
虽然印度不遗余力地推进军事现代化,力图像其他国家一样,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超级大国,但是印军在美国盟友当中的定位很尴尬,它是一个不结盟国家,目前所参与的QUAD四方会谈,按照莫迪的说法并不具备“军事属性”。
实际上,赵上校对于印度军事的判断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现如今印度国内的武器装备,虽然能够从俄罗斯和西方国家进口,但问题在于它们互不相联,并且不成体系,你不能指望法制的“幻影”2000战斗机,挂载俄制的R77“蝰蛇”导弹出击。同时,这也加剧了印度的后勤供应压力,光是在火炮弹药上,从苏制152毫米、122毫米、125毫米,再到北约的120毫米、155毫米,一旦和中国爆发实际交战,后勤堪称是一场灾难。
同时,得益于优良的外部政治环境,印度的国防自主化进程也十分堪忧,号称“三十年磨一剑”的LCA“光辉”战斗机,最终还是要装上美制F404发动机,比它研制周期还长的印度国产航发“卡弗里”,宣告下马。印度引以为傲的“加尔各答”级驱逐舰,更是“万国牌”的体现。
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国防工业要健康许多,哪怕是在出口领域,中国装备都能自成体系,互相实现数据通联,形成最基本的信息化能力。比如说巴基斯坦所购买的“枭龙”飞机,就能在预警机的调度下执行各类作战行动。
并且,由于中国长期遭受西方武器禁运,导致中国的武器大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哪怕外国完全“掐断”,也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这是一个大国所必须的“造血能力”。俄乌冲突已经证明了一件事,现代战争打的从来都不是“保有量战争”,而是“存量战争”,武器生产能力的强弱与否,决定了在战场上能组建多强的攻势,苏联时代所奉行的“可消耗战争”,再次被现实应验。
所以,中方代表对于印度的评价,完全是出于一种理性且客观的角度,而非自带歧视滤镜,想要挑战现在的中国,现在的印度完全不够格,即便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作为支撑也于事无补,因为人口在现代战争当中,永远是“最不值钱”的一项。
美军两度挑衅,中方开出条件
接下来我们再把话题回到现如今的中美关系上。在香格里拉安全峰会召开之际,美国先后对华实施了两次挑衅,均遭到了我军的强硬回应。
第一次挑衅发生在五月中旬,解放军“山东”号航母打击群在执行远洋训练之时,遭到了美方侦察机的抵进侦察。而出于安全考量,我军歼16战机对其进行驱离,但美方飞机对此熟视无睹,最终,我军飞机对其实施大角度机动,才逼迫其改变飞行航向。毫无疑问,对于这种显著的军事挑衅,解放军的行动合理合法。但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为首的美国官员,却对此大做文章,声称解放军的行为“不专业”,并恐吓局势“失控”。
第二次挑衅发生在香格里拉峰会召开期间。6月3日,美军导弹驱逐舰“钟云”号伙同加拿大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试图为“香会”上的奥斯汀壮胆。但天不遂人愿,在穿越台海期间,美军军舰同样遭到了中方的强力反制,一艘解放军驱逐舰,从美舰侧翼迅速插入,挤压“钟云”号的航行路线。按照加拿大随舰记者的描述,在一开始美军没有展示出明显的让位姿态,但在随后,美舰选择改变航道,两舰之间的最近距离,仅有137米,还不如伯克舰的总长。美方声称中国军舰的做法“不专业”。
对于此类事件,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将军,在4日的“香会”上反呛美方,为什么此类事件都是发生在中国的领空领海附近?就是因为中国的舰机从来不去他国领海实行“航行霸权”。李尚福将军呼吁,各国管好自己的军舰,并强调“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不可辩驳的一点是,从中美交恶以来,中美之间产生任何空中摩擦,没有一起发生在美国极其盟国的领空,皆在中国的区域附近。每一次都是美国组织所谓的“自由航行”、“自由飞行”,对中国实施非法的抵进侦察。而在遭到解放军的强硬反制之后,美国的官员们又假惺惺地跳出来,指责中方的做法“不安全”、“不专业”,真要说的话,美国如果不来中国的周边,也不会发生此类意外事件。
在这一大背景下,美方却依旧假惺惺地声称,寻求中美政府关系改善,推动军方对话重联,殊不知,他们自己正是两国关系恶化的始作俑者。
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在香格里拉峰会上就强调,美国如果想要中美两国之间的高层防务对话恢复,那么美国应该释放出“善意”,停止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活动。美国漂洋过海到中国家门口,还离中国本土如此之近,这显然是对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不尊重。
毫无疑问,中方所开出的“前提条件”,对于美国来说,并没有任何的执行难度,只要华盛顿一纸调令,让亚太地区的美国军队停止对华抵近侦察和战略挑衅,就能释放出足够强烈的“善意”。
但在我看来,美国听进去的可能性并不高,因为在多届美国政府的渲染下,美国的高层乃至社会上下,已经形成了反华共识,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对美国核心利益的挑战,借着所谓“战略竞争”的名义,重新扛起意识形态的大旗,拉拢盟友,想和中国撒开手打一场面对面的“新冷战”,这一点从一些无关国家在台海、南海问题上的密切表态就能看出来。
而对于中国来说,最为实际的选择就是,放弃幻想,准备斗争!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