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历史题材粤剧《张九龄》首演,演绎盛世名相“开山”之作
6月21日晚,新编历史题材粤剧《张九龄》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讲述了一段诗意盎然又恢弘博大的故事。“请旨开岭”“相约救民”“面圣呈果”“阿吉掉崖”“月下问佛”“九龄独锹”“感召百姓”……七个篇章在充满了盛唐气象的浪漫与唯美中点点铺开,展现了张九龄思想、政治和精神上的成长,富有哲学韵味,令观众直呼眼前一亮。
该剧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立项支持,广东粤剧院重点打造,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担任编剧,著名粤剧编剧家陈锦荣担任粤剧改编,国家一级导演徐春兰执导,国家一级导演徐光华担任副导演,国家一级演员文汝清领衔主演,苏国进、严金凤、吴泽东、冼鉴棠等名家新秀联合主演。
6月22日,该剧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召开专家座谈会。
粤剧审美意蕴打动年轻观众
“这是我第一次看粤剧表演,颠覆了我对戏剧古板晦涩的印象!”“舞台呈现非常新颖,极具东方美感。”“我已经买了明晚的戏票,准备二刷!”6月21日晚上的演出一结束,观众好评如潮,离场时还在回味。
“粤剧是岭南的文化瑰宝,这么多年了,越看越有滋味。”资深粤剧爱好者张小姐发现,当晚剧场内超过一半的观众都是年轻人,这让她一个老戏迷内心很受触动。“粤剧《张九龄》是新编的,但是饱含文化底蕴,看着很享受!现场的雷鸣掌声和欢呼声说明了一切!”
舞台上,大写意的泼墨方式渲染了所有意象空间,一块一块的纱幕,以最简约的手法体现了该剧的宏大场景和整体气象;时而柔肠百转,时而清丽悠扬,时而磅礴大气的音乐,流淌在典雅的舞台空间、无形的光色表达中,烘托出张九龄的外在风度和内在气质。
“审美是戏曲与其余戏剧种类最大的区别,也是其能打动观众的核心。戏曲给予观众最大的价值也不单单是演故事、演矛盾,而是其独有的审美空间。”徐春兰介绍,剧组主创对剧本的钻研和对戏的把握,是深入文本里、深入人物里、深入历史里的。
为了演好张九龄的故事,剧组一起去到韶关、曲江,去张九龄故居、张九龄博物馆、梅关古道,在采风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徐春兰告诉记者,在当地的帮助和支持及剧组的合力创作下,粤剧《张九龄》在美感与内涵的共融中呈现出别致的审美品位。
文艺化人,用艺术培根铸魂
在这部粤剧中,多个角色人物形象丰满,让整部剧的故事叙述立体,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韶关少年阿吉,刚满十六岁就应征上岭凿山,当困难重重、人们也纷纷放弃时,只有他一人仍坚持凿山破石,简短质朴的话语充满生活哲理,为九龄驱散愁云。饰演阿吉的青年演员苏国进,身手利落、动作敏捷,在一招一式、一静一动中尽展阿吉的孝顺天真、勇敢善良,令人喜爱。
国家一级演员冼鉴棠饰演的曲江县令王履震,清廉忠直、爱民如子,他与张九龄岭上散步的对戏,一小生一须生,一文雅一老成,一个求助后生,一个义不容辞,皆为百姓谋生路。国家一级演员吴泽东饰演的君王,雍容大度、敬重贤才,圣明而带着温暖的光环。国家二级演员严金凤饰演的阿吉娘,一盼一望均是母爱情深。
饰演张九龄的文汝清诠释了角色,一个人、一条道,即使“一人开山”,也无惧无畏、无怨无悔的决心。张九龄刚正不阿的性格品质、忧国忧民的思虑、面对磨难困境的坚毅、细雨润无声的怜悯之心跃然台上。
“在跟着剧组去采风的时候,我也去到了韶关,见到了张九龄的故土和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那会我就不禁在想,要怎样去塑造好张九龄这个人物。”文汝清认为,仅仅从身段、唱腔、情景、情感去演这个角色,或许都不足以表达张九龄所带给他的感悟和感动。
在一次次的排演过程中,他慢慢体会、感受到,张九龄不仅仅是一个德行高尚、坚韧不拔的角色,他身上的大悲悯、大情怀、大担当,融进了他为国家、为故土、为百姓只身赴难、倾尽心血的付出中。
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仲呈祥看来,这部戏的贡献,在于明确了今天新时代历史题材戏剧的任务之一,是要在美学上体现审美的神圣性。
“这种神圣性集中表现在编导的立意上,凿山是外部的物质形态感,凿心才是精神性的,也就是对美、对自由的奔赴。”仲呈祥提出,进入新时代,更要“文艺化人”“艺以养心”,用艺术培根铸魂。
这也正是粤剧《张九龄》的价值所在。“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徐春兰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积跬步则至千里,正是粤剧《张九龄》所展示的。谨以此剧,致敬九龄、致敬群山、致敬所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人。”
南方+记者 王涵琦
通讯员 林楷虹
【作者】 王涵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