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娃娃”郎铮高考分数出炉:15年后,他再次让人热泪盈眶
最近这两天,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公布,有人欢喜有人忧。
但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考生却备受关注。
他三岁时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在灾难中幸存的他,曾谱写动人的生死之歌。
他就是“敬礼娃娃”,郎铮。
2008年,年仅3岁的小郎铮被深埋在废墟中,经过两个小时奋战,他才被解放军从残垣断壁中救出来,救出后,躺在担架上的他顾不上受伤的身体,而是艰难地举起右手,郑重地向在场的战士们敬了一个礼。
就是这个敬礼,让当时参与救援的解放军倍感欣慰,更让全国人民为之感动。
时隔15年,“敬礼娃娃”郎铮再次刷屏。
6月23日,作为高三学生的郎铮查到了自己今年的高考分数,637分!
其中语文129分,数学126分,英语143分,文综239分。
这个成绩在四川省排名前30名。
郎铮在看到分数的一刹那激动地说道:“查到分数后有一点点惊喜迫不及待地分享给了家人。”
他目前已收到了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邀请。
接下来,他将结合高考分数及个人兴趣,去填报高考志愿。
时光匆匆,一晃15年,在这段时间里,那些在地震中获救的少年都已长大。
他们曾被光照亮,如今也成为了自己光。
01.
时间回到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后,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处处笼罩着悲痛与哀伤之感。
5月13日凌晨,解放军到达了朗铮所在的幼儿园展开救援。
他们争分夺秒地和死神赛跑,希望能在废墟里找到幸存者。
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稚嫩的呼救声。
原来,在一块大石头下面,有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埋。
小男孩的双腿被夹在两块水泥板里,脸上和身上残留有大量血迹,看起来情况不太乐观。
解放军迅速开展救援,让人深感意外的是,在救援过程中,郎铮不仅没有哭闹,还非常镇定听话。
终于,几经周折后,小男孩被成功救出。
此时,他的左臂已经受伤严重,鲜血直流,解放军赶紧把他抬到担架上,喂了矿泉水。
谁也没料到,就在这时,眼前这个获救的孩子,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动作。
他孱弱地躺在担架上,年仅三岁的郎铮缓缓举起受伤的右手,对8名解放军敬了一个礼。
当时,一个名叫杨卫华的记者快速捕捉到了这感人的一幕。
郎铮被救出后的“敬礼”动作,迅速在全网爆火,小小年纪的他,这一举动让深陷阴霾中的中国透出希望之光。
那一天,他的命运从此被改写,他一下子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敬礼娃娃”。
后来,很多人好奇小小年纪的郎铮为何如此懂事?
原来,这一切都可以从郎铮的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郎铮的父亲郎洪东是一名人民警察,从小对郎铮就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郎铮一岁多时,父亲就经常教小郎铮敬礼,并且告诉孩子,这是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和感谢。
所以,当3岁的郎铮被救出后,下意识地举手敬礼,是他最自然的反应。
郎铮作为地震中坚强孩子的典范,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和信心,但于他而言,地震却给他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磨难。
郎铮获救后,被送到西安进行医治,左手受伤的部分小指、无名指被截除。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地震的阴影笼罩着郎铮,他开始害怕独处,怕黑、怕刮风下雨,上厕所也不敢关门,直到三年级以后才慢慢好了起来。
在郎铮家里,尽管废墟上敬礼的照片摆在电视柜上的显眼位置,但好在郎铮与父母都在地震中幸存了下来,父母的疏导和陪伴,老师的帮助和鼓励,让郎铮变得开朗起来。
母亲吴晓红这才敢问郎铮,“你还记得当时被救出来时,敬了个礼吗?”
郎铮回答:“模模糊糊地记得,他说解放军叔叔们把自己救出来,敬个礼是表示感谢。”
02.
因为那张敬礼照,之后有一段时间,他的生活一直受媒体的关注,甚至有成为小网红的趋势。
可在郎铮看来,自己和其他的小朋友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依然努力上学,去做他这个年纪该做的事情。
经历过磨难、关注以及热捧,郎铮像平常孩子一样,生活里没有表现出丝毫特殊和骄纵。
被问到长大后想做什么,他说:“解放军,也想当科学家。”
对于15年前那场地震,郎铮的记忆虽逐渐模糊但他始终牢记“感恩”两个字。
心怀感恩,不忘初心,郎铮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
地震发生后,郎铮曾前往西安的医院进行震后心理康复治疗,对当时陪伴他消除心理障碍的医护人员,会在每个春节都送去电话慰问。
为郎铮拍下“敬礼娃娃”照片的杨卫华,与郎铮一家人是亲人般的存在。
郎铮第一次戴红领巾,小学毕业等重要时刻,杨卫华都亲自到场用相机记录下来。
后来杨卫华因肝癌不幸去世,郎铮和父母每年祭日与春节都会为他扫墓。
2013年芦山地震时,郎铮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捐款。
2018年,13岁的郎铮曾尝试联系当年的救命恩人,以表感谢。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挺拔帅气的郎铮穿着传统的羌族服装,站在“众志成城”彩车上无比骄傲地举起右手。
这一次郑重的敬礼,是少先队队礼,更是他向自己热爱的祖国敬礼。
正是这种感恩之心,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他深知,过去的光环只是一时的,唯有考出好成绩才能为社会做出真正的贡献。
母亲吴晓红也表示:“成为‘敬礼娃娃’后,社会上有许多爱心人士关心和帮助郎铮。”
但郎铮的父母仍然像对普通孩子一样严格要求郎铮,不希望这个头衔对他有什么影响。
从小到大,郎铮学习主动,自律,从不要家长操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郎铮喜欢生物和历史,打得一手好篮球,是学校的足球主力,还是学校图书馆管理员,也经常到敬老院当义工。
而父母所做的就是陪伴,每到周末,父母一定会给他做好吃的,陪他一起运动学习,甚至逛街玩耍。
如今,这份高考喜报的到来让父母倍感欣慰。这份成绩也见证了郎铮的刻苦与拼搏。
于郎铮来说,这是大学梦的开始,于国家来说,这更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圆满。
如果不是当年的一个敬礼,郎铮现在可能只是一个平凡的18岁少年。
十五过去,“敬礼娃娃”转眼成了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而郎铮自己也不愿一直呆在敬礼的光环里,如今,他最大心愿就是,“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把别人对我的关爱传递下去。”
15年前,一个3岁孩子向解放军主动敬礼,是良好家庭教育和知恩图报最好的折射,给当时满目疮痍的汶川,给因地震悲恸不已的国人,带去了无限光亮和希望。
15年后,18岁的郎铮选择了自己喜欢并愿意为之坚持的事情,即使如今的梦想与年幼时的梦想发生了转变,但这并不影响他为这个社会做出奉献的决心。
一路坎坷,一路向上。
这是希望的延续,更是中国新生代力量的崛起。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敬礼娃娃保持尊重与祝福。
十五年,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我们相信,更好的未来,一定在不远处等着这个少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