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浓缩成8句精华,开悟思维,放大视野
读历史,必少不了《资治通鉴》与《史记》。
“史学双璧”之一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也是最权威、最重要的编年史。
这部由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编写的史书,记载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既讲述国家民生的兴衰历史,同时又分析历史人物的品德善恶,管理政策得失,经验总结,以及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它是“皇帝教科书”,更是古人智慧的宝藏。
今天,我们特意精选其中8句,一起来学习,品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01
译文:
面对许多事务,要学会装傻装聋不干预,才能做一家之主。
感悟:
在与晚辈互动时,长辈应展现出宽广的心胸与包容精神。
避免对细微的摩擦和失误过度纠结,避免唠叨不止。
若是过分干涉每件事务,即使是微不足道的问题也可能膨胀成严重矛盾。
掌握适时保持沉默、睁一眼闭一眼的技巧,成为一位睿智的长者。
这不仅是祖宗传承的智慧精髓,也是实现家庭和谐相处的核心所在。
02
译文:
贫困的家庭想要一个贤惠的妻子,动乱的国家想要一位贤良的宰相。
感悟:
古语有云:“贤妻旺家。”
一位贤淑的女性,是家庭繁荣的绝佳象征。
她能尊老爱幼,恪尽孝道;教子有方,提升素质。
她善于节约家用,体谅伴侣,将生活过得和谐幸福。
即便目前生活困苦,她也能够逐渐带领家庭走向繁荣昌盛,富贵持久。
03
译文:
大丈夫向人许诺的每一件事,哪怕给千金也不会背弃。
感悟:
《论语》所言:“语出必行,行则必果。”
此乃诚信之根本,亦为世之金科玉律。
信守承诺者,非必圣贤,然定是值得尊敬之君子。
其以全力践约,勇于负责,故而被人视为可靠之辈。
此等德行,令人心生信赖,敬重有加。是以,为人处世,应以信为本,慎于诺言,一旦承诺,则必全力以赴。
04
译文:
自己的床,怎么能让他人占去一半呼呼大睡呢?
感悟:
王阳明曾言:“人须有为己之心。”
作为人类,有些事情可以适当妥协,以达观为上。
然而,涉及到个人利益和原则的问题,必须坚决捍卫,绝不允许他人触碰。
否则,你的仁慈和善意,只会助长那些得寸进尺、缺乏感激之心的人。
善有度,忍有限,在照亮他人之前,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完整。
05
译文:
看清一个人,就要看他的朋友是什么人。
感悟: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性格与品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交圈。
乐观开朗者,多与积极向上、正大光明者为伍。
而阴险狡诈之人,往往与心怀叵测、深藏不露者相伴。
要认清一个人,不妨先审视其交往圈子。
同时,我们应努力提升自我,以结识更优秀的友人。
06
译文:
听别人口中说的,永远不如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可靠。
感悟:
古语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此言寓意深刻,昭示着对于外界言辞,唯有亲自目睹,方能确认真相。
他人之言,哪怕是舌灿莲花,终归是其个人之见,难以避免主观色彩与局限性。
故而,切忌轻信传闻,未经证实的言辞,更不宜据此臆测与决断。
唯有亲自考察,身体力行,洞察事物的来龙去脉,方能行使发言之权。
07
译文:
嘴上说做善事并不难,实际做善事才是真的难。
感悟:
嘴上工夫易,行为工夫难。
言语无需耗神,信口开河即可。
然而,言语若不化作行动,终是虚伪的仁义。
真正的仁义,既要言表,更要身行,一边提倡,一边实践。
迎难而上,不懈行善,以德修身,方为世间修行之最深。
08
译文:
品德胜过才华,是君子;才华胜过品德,是小人。
感悟:
《周易》告诉我们:“君子应当以厚德承载万物。”
德行,是一个人的根本,最宝贵的品质。
德才兼备的是圣人,德行高于才华的是君子,才华高于德行的是小人。
即使才华横溢,若没有德行为基础,就如空中楼阁,即使登高也会重重跌落。
相反,以德行为先,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承载万物,稳定前行。
人生短暂,只有德行,才能立身一生,德行深厚的人,才能享受无尽的福祉。
我来说两句